分享

山的裙摆:莱阳路

 好读又读1856 2016-05-22

莱阳路沿小鱼山西南侧山脚环绕半圈至第一海水浴场结束,整条路呈V形,酷似山的裙摆,裙摆的下方就是大海、礁石和沙滩。

有记载,明朝开始中国的海防实行“卫所制度”,这里归即墨鳌山卫下辖的浮山所管理,早年就有一条从浮山所到青岛河口(育才中学大门附近)的驿道。德国租借青岛后,在会前村(现中山公园)东侧修建了伊尔蒂斯兵营,便在驿道的基础上修建了一条全新的马路并命名为维多利亚女王大街,日本占领青岛时把街名改为了旅顺町。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将这条街一分为二,青岛河口至海水浴场段称莱阳路,海水浴场以东至中山公园段为文登路。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莱阳路(资料)


1945年,一队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走过莱阳路(资料)

莱阳路临山的一侧由于地势逐渐走高,对面又是大海,地角绝佳。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开始,一些达官贵人和外国人纷纷在这里买地建别墅,政府便在这里规划了几条街道,如金口一、二、三路、福山路等。其中金口一路与莱阳路几乎是平行伸展的,两条路之间由十条小巷相连通,多用莱阳支路来命名。由于两条路落差较大,这些小巷都是由石头台阶和马牙石块铺就的坡道组合成的,与两侧欧式风格的小楼浑然天成,风情独具。不过这已经是二十多年以前的风景了,现在的这些小路石阶还在,马牙石块已经被换成粗糙的地砖了。






鲁迅公园里的水族馆和小青岛应该是莱阳路上最知名的地标了。建于三十年代的水族馆和海产博物馆是中国最早的海水生物研究和陈列场所。小学暑假的时候学校曾组织我们在这里当过义务讲解员,我印象很深刻,尤其是那座巨大的翻车鱼标本,当时对“翻车”两个字比较好奇,鱼还能翻车?几十年后我再来参观时,这座翻车鱼标本还静静的立在那儿。记得那两个室外海豹池子与大海一墙之隔,方便灌水换水。满潮的时候,海水涌到墙下有两三米高,夏天有许多大孩子们站在墙上扎猛跳“飞燕儿”,我当时上小学不敢扎猛,但经不住鼓动就捏着鼻子跳了一次,结果摔得肚皮疼,再也不敢跳了。

鲁迅公园里的红礁石群国内罕见

莱阳路8号是一个很大的海军大院儿,门口有军人持枪把守。这个大院儿的后侧便是小青岛的入口处。在1988年以前,小青岛归海军管辖不对外开放,防浪堤内测停泊了许多军舰,就是现在海军博物馆的位置。小青岛上有一个山洞,两条铁轨伸入洞内,听说是个鱼雷库。我许多初中同学的家长在这里当兵,他们家有的在大院儿内,有的在旁边的莱西路、海阳路上。那个时候,8号大院儿内经常放露天电影,军人和家属们可以进去看电影,外人不允许进。每当放电影的时候,孩子们便早早的吃完晚饭天还不黑就搬着小板凳来占地方了。我当时住在金口一路1号,离这里非常近,也常常混在军人的家属当中溜进去看电影。在这里看过《创业》、《青松岭》、《流浪者》、《百万英镑》还有当时被当作内部片儿的美国二战电影《紧急下潜》。

对外开放前的小青岛
2009年航拍的小青岛和海军博物馆
2013年航拍的莱阳路8号和海军博物馆

莱阳路沿途风光秀丽,景点很多,据说早在1945年开通的大窑沟至中山公园的公交车就从这里经过,是现今6路公交线的前身。1955年,这条公交线被青岛市团市委命名为“青年服务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