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需要助手吗?

 阿里山图书馆 2016-05-22

人类本性是懒惰的,但恰恰因为懒惰的习性,使得一系列发明油然而生。从徒步到马车,又到汽车;从马拉松报告消息到电话的诞生,再到手机的发明;从手机可以发70个字的单条信息,到飞信直至几乎人人都用微信联系;从大家都去商场到如今的网购。人类一直在为方便自己下了甚大的努力。不知从何时,伴随着乐器学习的“飞入寻常百姓家”,钢琴课逐渐促使了“陪练”一职的诞生。

何谓陪练?这里可以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解释。前者,从笔者的教学概念中,一般是指在孩子学琴的过程中,由于家长自己的能力日渐鞭长莫及,又期望孩子在日常练习中能有一位督促和引导他正确学习的小老师。后者,顾名思义,即陪同练习这个活动过程。从本质上来说,陪练一般以高校的学生兼职为宜。一方面,这样的学生有一定学识基础,陪练有时候也是自己发现问题、提高学习的不可多得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藉此打打工,挣点补贴学费的零花钱。  

一般来说,陪练应该辅助教师,在课后起到督促学生、查漏补缺的职责,是与教师相辅相成的。严格来说,教师每次上课,陪练应该坐在旁边做摘记,记住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恰恰这样的过程对于陪练者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教学实践过程。  

然而据一些朋友介绍,在有些四线小城市,教师和陪练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关系:教师强迫家长必须找他指定要求的陪练,而且几乎要求每天陪同。但实际上两者早已暗度陈仓,教师索要家长付给陪练的一部分费用。如果家长察觉到有这样现象苗头的可能,建议赶紧换老师。如果家长一时找不到称职的陪练,有些网络的平台也是可以关注和尝试使用的。当然,所有的这一切,效果都没有自己陪同孩子学琴来得好。 

请陪练是必须的经过,还是家长懒惰的结果?从笔者个人几十年学习过程和十几年的教学经验,答案是值得思考的。至少80后小时候大部分都是靠家长的彻夜督促和教师的辛勤栽培才一步步走上正轨的。与其说现在的年代不同于上世纪末,还不如说现在的家长有点“娇生惯养”。如果我们真得为自己的孩子着想,做家长的咬咬牙一定可以挺过去。不到迫不得已,最好还是自己陪同,正所谓“没有过不去的槛”。  

笔者打心里本身是不赞成请陪练。即使请,一周1-2次足矣,而不应该每天。一方面,现在教师的学费水涨船高,家长一方面抱怨学费高昂,一方面却又“懒惰”请人。如果家长自己还有能力,但是时间却很难保证,建议多与自己的老师和陪练老师私下沟通。好的教师并不会介意下课后家长询问问题。恰恰多观察和掌握孩子的进度,慢慢脱离陪练的辅助,发挥督促孩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孩子才有可能学得更有动力和成效。  

如果陪练不是每天都来学生家中陪同(比如一周两次),他应该与家长沟通好,把每次需要注意的地方和进度告知家长。家长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范围内,应尽量配合陪练和教师共同做好督促孩子学琴的工作。陪练最好不可越权,教师说什么,陪练就应该按照要求去做。即使在某些问题上有殊同,也应该课后私下交流,而不应该当着学生和家长面“指点江山”。这样会让后者产生茫然和焦虑。

实际上,家长如果真的抱怨所谓的“不懂”,就实在有些让人不能理解了。既然孩子的学琴是从零起步,那么如果家长对钢琴都了如指掌了,那还需要老师吗?恰恰家长应该在初学时,就应该陪同孩子一起学习,而不是“放养”。当然,家长现今的工作日益繁忙,有时候下班回家有心无力,没有动力再去陪同孩子一起练琴。加上钢琴学习是一个枯燥的重复过程,即使快乐,也是通过自己付出很大的努力得到老师的赞扬,才可以“赚到”的结果。这时,如果教师允许孩子请陪练,家长方可考虑。                             

                                       文 | 陈学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