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基本面分析方法,主要分析商品的供求关系,在过去较长的时间内,它都被证明为较为有效的价格预测方法。但在近两年里,通过简单的商品供求关系的分析所得出的价格涨跌预测,似乎总是每每失效或出现较大的偏差。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商品的价格,一方面由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而另一方面还由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在货币供应相对平稳的状态下,只分析商品的供求关系,就能大体预测价格的涨跌走势,但在货币供应出现较大波动的状态下,只分析商品的供求关系,显然是不够的。 在经济危机之前,格林斯潘的低利率政策已经打破了世界原有的货币供应关系,美元一直处在富余之中;而在经济危机之后,各国政府又动不动印点钞票刺激经济,这又使得更多国家的货币供应量大大增加;货币增加之后,各国央行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有时又会通过加息、提高保证金、发行国债等方法回收货币,这使得货币供应总体宽松的状态下,又会出现阶段性的紧缩。由于货币长期的增发量和阶段性的紧缩量都比较大,因此国际货币的供求关系经常性处在不平稳状态之中,这也必然会在商品价格的涨跌上有所反应。 因此,在如今的国内国际大背景下,我们如果要较好预测商品价格的涨跌,或是有一个相对正确的涨跌预期,不但要分析商品的供需,还要分析货币的供需。 分析商品供需,简单的说就是分析社会对一项商品的需求多还是供给多。理论上,如果需求大于供给,则价格上涨的概率高,如果供给大于需求,则下跌的概率高。比如社会某项商品有100份需求,但只有95份供应,那么价格容易上涨,又或者100份需求对应了105份供给,则价格容易下跌。 分析货币供需,简单的说就是分析国内国际上是钱多还是货多。理论上,如果钱比货多,则价格上涨的概率高,如果货比钱多,则下跌的概率高。比如100份商品需要100份货币,但市场上却有了105份想要购买该商品的货币,这时即使商品数量上供求平衡,价格也比较容易上涨,又或者100份商品对应的货币只有95份,则价格容易下跌。 如今,我们分析商品价格的涨跌,除了分析商品供求和影响供求的因素之外,货币供求方面的因素,如日本的降息、美国的加息、欧洲央行的利率、美联储的新发债券、中国的经济刺激等都也要纳入分析范围,如此才能更好地把握商品价格的走势。幸好,货币供求状态和商品供求状态在一个阶段内应是不易改变的,因此投资者有了一个基本的状态判断之后,只要把握好一些重要的信息和政策即可。 当然,通过商品供求分析和货币供求分析得出的涨跌预测只是一个预测,具体的买卖操作还需要技术点位的支持。另外,预测对了固然好,预测错了也不要紧,重要的是把具体的交易做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