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30年创作200件关帝像,一组《关帝群像》获得世界关帝银奖!

 东方竹马 2016-05-24



非遗“泥人王”彩塑的第四代传承人
王树

王树,1969年出生于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泥人王”彩塑的第四代传承人。他自幼随祖父学习彩塑艺术,得其真传,对于传统的彩塑有着很深的缘分。从少年起读《三国》著作,众多人物中最为崇敬关羽,尤其喜好用自己掌握的彩塑技艺为关公塑像,用泥土再现关公忠义千秋、骁勇盖世、威风凛凛的英武雄姿。

他,从小痴迷三国故事,最崇拜关公;

他,传承祖辈百年历史艺术风格的同时,与西方雕塑写实手法相结合,创造出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

他,30多年,先后塑造出200余尊形态各异的关公作品,被多家国家级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其中一组《关帝群像》获得世界关帝银奖。

5月18日,小编对这位艺术家王树进行了采访。为何经他之手,关公形象被展现的栩栩如生?

文|小七

编辑|六六

“我从小就很崇拜关公,只要和关公有关的,像三国演义、电台评书、关公故事、关公雕像,都会细心揣摩,然后画在本上。”

谈起彩塑关公的经历,王树说,“自从亲自接触彩塑,便开始研究关公像,小到绿战袍、红面的色彩,大到姿态、神态,也不记得试验过多少次。”

为了雕塑好关公形象,王树跑过很多地方,参观学习其他门派的彩塑、雕塑,再融入到自己的创作和感悟之中,最终创出了自己独特的彩塑艺术风格,手中的关公像也终于有了定型。

历经30多年,王树先后塑造出200余尊各种形态的关公形象。

多年来,王树的作品被国家级博物馆、美术馆收藏。

其中一尊“夜读春秋”被关帝祖庙文物保管所收藏,还曾参展上海世博会、献礼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并获奖。

在香港世界关公文化促进会、美国纽约关帝庙理事会、世界关氏宗亲总会等主办的“世界关帝圣像作品”评选中,王树的《关帝群像》获得银奖。

他的作品连海外专做关公文化的研究学者都暗暗称奇,称少有如此精致、逼真的关公造型。

关公:您彩塑技艺有哪些独特之处?

王树:就像传统的彩塑艺术,主要讲究声情并茂、形体形态,给人物赋予性格情感;而西方雕塑的写实艺术,讲究比例和谐、结构要求。

我把这两种技法结合起来,在追求比例结构的同时,以写实的创作理念,运用自家的制作工艺和雕刻绘画艺术技法,可创作出逼真的艺术形象。

尤其塑造关公人物,必须把他独有的外形特征、“忠信仁义勇”的精神、面部表情体现出来,还要身体的肢体动作比例和谐。

需要两种技法相结合,再运用制作工艺、绘画技法,便可创作出一尊“形神兼备”的关公像。

关公”:“形神兼备”的关公像,如何体现在作品中?

王树:大家都知道,关公有一个独特的外形特征:金甲绿袍、红脸黑髯、丹凤眼、卧蚕眉、手中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

另外,不同场景的关公神态也是不同的,如“夜读春秋”要突出他的斯文典雅,“千里单骑”要表现他的大忠大义,“三英战吕布”要把他的杀气腾腾发挥出来。

所以要琢磨关公面部的每一个表情,关于他面部微妙的变化、心理活动、情绪等等,比如他上扬的眉、眼,因激动而蹙在一起的眉心,还有关公的美髯,每一步都要把握住关公形象的“精、气、神”。

关公:做哪种造型的关公像难度大?

王树:关公骑战马,这种造型一般以马前蹄腾空、鬃毛飞舞的站姿亮相,特别考验雕塑者的功力。

其中,雕塑站姿马匹,通常要分几步分别进行。先把整体马匹形状勾勒出来,以外力抵住马腹,再将马匹上半身以塑膜包裹保湿,将下半身晾至半干时进行雕塑并随时整形,而后再对上半身塑形。

在此过程中,湿泥和半干胶泥随时可能因重力或外力失衡而走形,这也是关公战马造型雕塑特别珍贵的原因。

关公:从古至今,关公像的艺术造型有哪些变化?

王树:中国传统人物、神话人物的形象在艺术创作中可以变化,但是关公不行。

从古至今,关公已经在人们心中定型,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精彩的描述: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如果在艺术上稍微变动一下,他就不是关公了。

关公:如何更好的传承创新这项技艺?

王树:现在越来越多的关公动漫、手绘关公作品出现,赋予了关公形象全新的生命,让关公精神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深入人心。

我在这么多年的彩塑创作中,对于塑造关公形象心中敬佩,但是,我觉得需要变革创新,做到与时俱进,即要符合当代艺术审美价值,又要保持传统艺术原有的风格韵味,让更多人体会到关公身上忠、义、信、智、仁、勇的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