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做个会“写”文章的老师 | 我是教师

 美文云中飞 2016-05-24


 
为何要写?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说:“有收获,就写下来。”李老师的“笔底春秋”,使她成为教育大家,使“情境教育的诗篇”唱响大地。写下来,是反思和总结的真实体现。

为了写,你阅读的“用心度”就不一样了,你会边读边思考: 

这个问题让我写,我会怎么写?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这篇文章的特点是什么?

有哪些写法值得我学习?

有哪些问题可以商榷?

 

这种“用心度”往往能达到“学思结合”之效。


为了写,不仅阅读的“用心度”提高了,而且还会逼你去读更多的书。要写点东西,才发现自己才疏学浅,才晓得什么叫“厚积薄发”,有书就得赶快读。


“写”能锻炼人的思维品质,提高人的表达能力。要写成一篇文章,就要谋篇构思,就要积淀思想,就要丰富词汇,把所思所想用精炼的文字表达出来。


 “写”可以培养人精益求精的精神。培根说:“阅读使人充实,谈话使人机智,写作使人精确。”袁枚的“一诗千改始心安”,就是求精的过程;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也是求精的过程。


 “写”能提升个人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在写作中,有文思泉涌、有智慧碰撞、有创新手法、有个性张扬,个人的“魅力”尽在“文字”中。


“写”能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坚持写,可以修炼操守、提升境界,在“激扬文字”里体验精神之慰藉、享受创造之喜悦。


“写”,需要沉下心来,需要平淡从容。静心地“写”,往往能“守住心灵的宁静”,能在“纷扰中沉淀书生本色”,让我们直面各种挑战,在坚持中完善自我。


 写作时的深思熟虑,投稿后的耐心等待,发表后的欣喜之情,都给人一种积极进取追求完美的动力。写作的背后,是积极、坚持、勤奋、努力、奋斗,写作不止,动力永存。


 
写些什么?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什么都可以写。


作为“教育人”来说,我觉得还是写些与教育、文化有关的内容为宜,这既可以和工作有些联系,对促进专业成长也有所帮助。


 可以写学科小品文

我是数学教师,我就写了不少数学学科小品文,这些小品文对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学生爱学数学、会学数学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欣逢回文年,话说回文数》《漫话国际数学最高奖》《0.618的自述》《漫话数学猜想》《智慧的蚂蚁很会爬》等。


 可以写班级活动。

如果你是班主任,对于每天的班级活动,你细心观察思考,必然会有感悟和心得体会,就可以把它写下来。我曾担任班主任六年,写有《我班的体育生活》《课间应该干什么?》《召开家长会的几种形式》等。


● 可以写教育随笔。

我们活跃在校园里,我们穿行于师生间,对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必然会有所思有所悟,就可以把它写出来。在这方面,我写的文章有《理性面对港校热》《让孩子敢在墙上“涂鸦”》《教师要学会沉下去》《做一个有健康感的教师》《为师四境界》等。


● 可以写事件回忆。

有些事回忆起来,有感恩、有感触、有留念、有记录。如我写的《函授学习促我成长》《“刊”指一条路》《卢老为我题写书名》《刘彭芝校长之印象》《童年时代的缺憾》《农村小学》《知青生活给我一种精神》《育人平台上的人生书写》等。


 可以写励志短文。

 写励志短文,与教师、学生共勉。如我写的《足与不足》《理想使人生辉煌》《天生我才必有用》《“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有梦的教育更精彩》《说我不行我就行》《照亮别人,完善自我》等。


● 可以写学习指导短文。

写学习指导短文,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实用的学习方法或学习策略,学生学得来,见效快。如我写的《学习,从整理书包开始》《色彩在学习上的功能》《学习中的退、绕、停、避》《会学面面观》《学习中的几个不等式》《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卡片·口袋·记忆》《调好心态迎高考》等。


● 可以写文化体育趣事。

 如我写的《打篮球的那些“文”事儿》《游泳之趣》《误入“谜”途》《佳谜润心细无声》《笑的辩证法》《猜谜益智》《80分大战》《一路上有雨》等。


● 可以写与书有关的事。

 如我写的《京城淘书乐》《与书结缘》《且读且思又一年》《在万卷书香中给学生授课》《坐拥书屋》《在阅读与写作间返回精神的界面》《书是我的“源头活水”》等。


 
怎样写好?

写这类文章,一般不宜长,但贵在及时,贵在坚持。


所谓及时,就是及时记下所思所得,一时不能成文的,就记在一个本子上,或记录在电脑里,偶有心得,再充实,日积月累,必有“水到渠成”之时。


所谓坚持,就是要养成经常记录、思考、写作的习惯,先选一些简单的、选题较小的问题写,逐步拓展写作内容,增加写作难度,把写作当成生命历程的一部分,在写作中不断完善自我。


对于这类文章的写作,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 一要有可读性。

你写的文章内容,一定要吸引人,让多数人觉得有必要读。你的文章要尽量写得生动有趣,有欣赏价值,让读者“乐读”。文章的可读性,是读者的第一需要。


● 二要有通俗性。

你去看朱光潜、季羡林、胡适等一代名师的文章,你一定看得懂,但有时你去读某些专家的文章反倒看不懂了,这就是写文章的通俗性问题。


说到写文章,有句顺口溜一定要记牢:“深入浅出是功夫,浅入浅出是庸俗。深入深出尤可为,浅入深出最可恶!”


 三要有流畅性。

文章是写给人看的,写得流畅就容易看,就想往下看。文章写起来起码要通顺,再注意层层推进,略加润色,就可以达到起码的流畅了。


 四要有教育性。

我们写的文章,多数是写给老师或学生看的,在写作时,就要注意文章的教育性问题。


好的文章,能给人激励,给人启悟,给人警醒,给人忠告。“文以载道”“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等,说的就是“文”具有的教育性。





来源 | 《优秀教师悄悄在做的那些事儿》任勇/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4月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