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外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建设与经验

 老骆哥 2016-05-24

谈到国外的农产品物流系统,主要有三种典型模式,日本模式代表了包括韩国在内的先进的亚洲农产品物流,美国模式代表了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先进的北美农产品物流,荷兰模式代表了先进的欧洲诸国模式。

  这三种模式的形成各自有特殊的现实条件和经济背景,但都达到了安全高效的目的。研究并借鉴其发展的经验,对如何发展中国目前散乱初级的农产品物流或有帮助。

  一、日本的农产品物流系统

  日本的农业生产规模小、种植分散,农产品国内供给不足,必须依靠大量进口来满足国内农产品需求。农业生产的现实状况决定了日本的农产品物流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农业合作组织在农产品物流前端发挥着重要作用。农协是日本最主要的农业合作组织。批发市场中最主要的产地供货团体是农协,各大中小城市都有农协直接参加或组织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协利用自己的组织系统,以及拥有保鲜、加工、包装、运输、信息网络等现代化物流技术的优势,担当了农户与批发商之间的产地中介。

  其次,销地批发市场发挥着重要的农产品集散作用。日本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有中央批发市场、地方批发市场和其他批发市场三层等级。其中,中央批发市场由政府兴建,目的是确保大宗进口农产品的有效分货、紧缺农产品供给的区域平衡以及重要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生鲜食品的合理流通。地方性市场和其他市场的设立目的则是保证小范围区域内农产品的均衡供应。

  第三,日本拥有完善先进的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设备和技术。

 

  日本的批发市场信息化程度很高,可以全国乃至与世界主要批发市场联网,农产品交易时双方实行只看样品的信息交易,而实物则由产地直接向超级市场等集配中心运送。

  日本在大中城市、港口、主要公路枢纽都对物流设施用地进行了合理规划,高速公路网、新干线铁路运输网、沿海港湾设施、航空枢纽港、流通聚集地等基础设施完善。日本还建立了一批加工厂、预冷库、冷藏库、运输中心等,大量投资和使用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和装备。日本已普遍采用鲜活农产品从预冷、整理、储藏、冷冻、运输等规范配套的流通方式,产后的商品化处理几乎达到100%。目前日本农产品加工比例在60%以上。

  从日本建设农产品物流系统的经验来看,首先,农协在农产品物流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日本农协是由单个农户自愿联合组织起来的群众经济组织,是一个拥有强大经济力量的遍及全国的民办官助的农民经济团体。农协是农民进入流通领域的关键环节,也是批发市场中最主要的产地供货组织。据了解,日本农产品生产总量的80%~90%是经由批发市场进入终端消费,其中农协组织提供的农产品占到批发市场贸易量的60%以上。其次,政府对农产品物流的建设进行严格的管制。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开设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中央批发市场、地方批发市场以及其他批发市场须根据《批发市场法》和各种条例进行建设。

  二、美国的农产品物流系统

  美国的农业生产和贸易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这需要一个庞大而通畅的农产品物流体系来支撑。农产品物流体系的特点与当地的农业生产特点紧密相关。在美国,农产品生产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农业贸易的交易量大;农产品生产专业化强,一般一个农场只生产某一品种的农产品;农产品的出口量大。

  农业生产的特点使得美国的农产品物流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产地批发市场具有重要地位。美国的批发市场主要由农场主批发市场和终点批发市场组成,其中,农场主批发市场占据了核心的地位,大批量农产品交易一般都在产地进行。

  其次,美国农产品物流是以超级市场为主体的规模化物流体系。据了解,美国约有60%以上的农产品是通过超市到达消费者;另外40%是通过批发市场或者贸易的方式直接销售到零售商和贸易商。

  第三,各种行业协会如谷物协会、大豆协会等为农民提供有力支持,代表农民与政府交涉,在农产品产销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据统计,全美近1/3的农场主通过合作社出售谷物。

  第四,美国农产品物流的社会化程度高。在美国,农产品物流的主体包括农场主参加的农业合作社、农商联合体、产地市场或中央市场的批发商、零售商、代理商、加工商、储运商等。他们一般规模较大,承担了全美农产品的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加工、包装和信息传递等功能。

  第五,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设备完善发达,支撑了农产品物流的高效运作。美国的交通运输设施十分完备、公路、铁路、水运四通八达。公路呈网状结构,能够直接通往乡村的每家每户;铁路运输十分方便,一些农产品收购站和仓库、加工厂建有专门的铁路线,如东部的饲料企业把从中西部运来的玉米经铁路直接下卸到企业车间生产线。美国的物流设备机械化程度和自动化程度高,比如粮食的装卸输送设备就有螺旋式输送机、可移式胶带输送机及低运载量斗式提升机等。

  此外,美国具有各种先进的物流技术,比如信息技术、储运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农产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运用冷链技术设备,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损耗率,比如蔬果物流的环节为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冷藏车运输→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

  从美国建设农产品物流体系的过程来看,首先政府发挥了很积极重要的作用。美国农业部有10万人分布于全国各地,农业统计系统对各农场每一块耕地上所种植的作物品种、面积、长势、产量都了如指掌,所获取的信息经过汇总处理,由政府定期发布,指导农户生产经营。同时,政府投资建设大量的物流基础设施。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连年拨款15亿美元建设农业信息网络和推广在线应用,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该系统覆盖了美国46个州、加拿大的6个省甚至覆盖了美、加以外的7个国家。它连通美国农业部、15个州的农业署、36所大学和大量的农业企业,用户可以通过电话、电视或计算机等终端设备,共享网络中的信息资源。

  先进的信息网络使美国的农产品交易和物流大大提高了效率。据美国相关数据显示,全美有85%的农民上网,16%的农民从事网上购买业务,农业电子商务占总电子商务的8%,在各行业中列第5位。如此先进的农业生产和流通与国内普遍视农业为落后行业不可同日而语。

  三、荷兰的农产品物流系统

  荷兰位于欧洲的中心地区,具有先天优势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欧洲地区的农产品物流枢纽。旺盛的农产品物流需求促使荷兰建立了高效先进的农产品物流系统。

  首先,荷兰建立了很多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中心。荷兰有许多分工不同的专业农产品物流中心,如专门从事进出口可可豆的阿姆斯特丹港,经营水果批发的弗拉辛港,经营鱼、肉等冷冻食品的埃姆斯哈芬港和经营水产品的埃姆伊敦港等。这些专业的物流中心一般建在靠近种植区或农产品交易市场的附近,以方便在收到农产品后根据交易的具体要求,对农产品进行分类、加工、包装以及储存配送。比如,鹿特丹靠近水果等农作物种植区,港区四周高速公路纵横交错,水路运输也非常发达,因此顺利成为荷兰水果物流中心;阿姆斯特丹——斯希波尔机场靠近荷兰的花卉种植基地和进出口中心——阿尔斯梅尔,则成为花卉物流中心。

  第二,荷兰拥有成熟的冷冻行业。荷兰的冷冻储运业非常发达,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均制冷和冷冻容积量能够超过荷兰,农产品行业中大多数公司都具有现代化的制冷技术设备,能够保证高质量的农产品物流。

  第三,荷兰建立了先进的电子虚拟农产品物流供应链。荷兰通过网络连接农业的生产资料供应商、生产商、种植主、批发商、零售商,形成了农业供应链,并建立了花卉和园艺中心的电子信息订货系统。电子化农业产品交易市场可以向全球的广大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服务。

  从荷兰的农产品物流系统可看出,农产品物流首先具有专业化特点,水果、花卉、水产、肉类等专业的物流中心相比综合类的物流中心更能节约资源和提升效率。其次,先进的冷链是保障农产品物流质量不可缺少的基础,绝大多数农产品都是鲜活货物,需要温度控制的环境才能保证品质。第三,运用信息化的网络手段建立虚拟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以协调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生产商、种植主、批发商、零售商等各个环节的信息。电子供应链体现了荷兰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先进,但这需要荷兰甚至欧洲地区具有普遍信息化的先决条件以及农产品供应链上的从业者都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

  通过对世界上三种主要的农产品物流模式的了解和对比国内现实情况,可发现从农业生产上来看,日本与中国相似度较高,农业生产都以小农户分散种植经营为主。小农户分散种植决定了农业生产中农户处于弱势地位,并且农业生产和流通难以达到规模和提升效率。因此,如何把散小农户有效组织起来是建设高效农产品物流的先决条件。对此,可参照学习日本农协组织。

  总结各国农产品物流模式可发现,无论哪一种模式,政府都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产品物流都没有完全市场化。首先,政府主动对农产品物流投资建设各种基础设施设备,比如信息化技术和冷链设备,比如美国对全国农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日本对冷链基础设施的建设,荷兰政府对于建设面向全欧洲的配送中心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和贷款贴息。其次,政府对农产品物流参与者实行相对其它行业更为严格的管制和立法规范。比如日本实施的《批发市场法》、美国的《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加拿大的《食品药品法》等等。

  此外,无论建设哪一种模式的农产品物流,冷链与信息系统、包装加工等专业设施设备必不可少且技术先进,这是保证农产品物流有效运作的必备条件。

  谈到国外的农产品物流系统,主要有三种典型模式,日本模式代表了包括韩国在内的先进的亚洲农产品物流,美国模式代表了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先进的北美农产品物流,荷兰模式代表了先进的欧洲诸国模式。

  这三种模式的形成各自有特殊的现实条件和经济背景,但都达到了安全高效的目的。研究并借鉴其发展的经验,对如何发展中国目前散乱初级的农产品物流或有帮助。

  一、日本的农产品物流系统

  日本的农业生产规模小、种植分散,农产品国内供给不足,必须依靠大量进口来满足国内农产品需求。农业生产的现实状况决定了日本的农产品物流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农业合作组织在农产品物流前端发挥着重要作用。农协是日本最主要的农业合作组织。批发市场中最主要的产地供货团体是农协,各大中小城市都有农协直接参加或组织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协利用自己的组织系统,以及拥有保鲜、加工、包装、运输、信息网络等现代化物流技术的优势,担当了农户与批发商之间的产地中介。

  其次,销地批发市场发挥着重要的农产品集散作用。日本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有中央批发市场、地方批发市场和其他批发市场三层等级。其中,中央批发市场由政府兴建,目的是确保大宗进口农产品的有效分货、紧缺农产品供给的区域平衡以及重要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生鲜食品的合理流通。地方性市场和其他市场的设立目的则是保证小范围区域内农产品的均衡供应。

  第三,日本拥有完善先进的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设备和技术。

 

  日本的批发市场信息化程度很高,可以全国乃至与世界主要批发市场联网,农产品交易时双方实行只看样品的信息交易,而实物则由产地直接向超级市场等集配中心运送。

  日本在大中城市、港口、主要公路枢纽都对物流设施用地进行了合理规划,高速公路网、新干线铁路运输网、沿海港湾设施、航空枢纽港、流通聚集地等基础设施完善。日本还建立了一批加工厂、预冷库、冷藏库、运输中心等,大量投资和使用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和装备。日本已普遍采用鲜活农产品从预冷、整理、储藏、冷冻、运输等规范配套的流通方式,产后的商品化处理几乎达到100%。目前日本农产品加工比例在60%以上。

  从日本建设农产品物流系统的经验来看,首先,农协在农产品物流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日本农协是由单个农户自愿联合组织起来的群众经济组织,是一个拥有强大经济力量的遍及全国的民办官助的农民经济团体。农协是农民进入流通领域的关键环节,也是批发市场中最主要的产地供货组织。据了解,日本农产品生产总量的80%~90%是经由批发市场进入终端消费,其中农协组织提供的农产品占到批发市场贸易量的60%以上。其次,政府对农产品物流的建设进行严格的管制。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开设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中央批发市场、地方批发市场以及其他批发市场须根据《批发市场法》和各种条例进行建设。

  二、美国的农产品物流系统

  美国的农业生产和贸易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这需要一个庞大而通畅的农产品物流体系来支撑。农产品物流体系的特点与当地的农业生产特点紧密相关。在美国,农产品生产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农业贸易的交易量大;农产品生产专业化强,一般一个农场只生产某一品种的农产品;农产品的出口量大。

  农业生产的特点使得美国的农产品物流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产地批发市场具有重要地位。美国的批发市场主要由农场主批发市场和终点批发市场组成,其中,农场主批发市场占据了核心的地位,大批量农产品交易一般都在产地进行。

  其次,美国农产品物流是以超级市场为主体的规模化物流体系。据了解,美国约有60%以上的农产品是通过超市到达消费者;另外40%是通过批发市场或者贸易的方式直接销售到零售商和贸易商。

  第三,各种行业协会如谷物协会、大豆协会等为农民提供有力支持,代表农民与政府交涉,在农产品产销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据统计,全美近1/3的农场主通过合作社出售谷物。

  第四,美国农产品物流的社会化程度高。在美国,农产品物流的主体包括农场主参加的农业合作社、农商联合体、产地市场或中央市场的批发商、零售商、代理商、加工商、储运商等。他们一般规模较大,承担了全美农产品的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加工、包装和信息传递等功能。

  第五,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设备完善发达,支撑了农产品物流的高效运作。美国的交通运输设施十分完备、公路、铁路、水运四通八达。公路呈网状结构,能够直接通往乡村的每家每户;铁路运输十分方便,一些农产品收购站和仓库、加工厂建有专门的铁路线,如东部的饲料企业把从中西部运来的玉米经铁路直接下卸到企业车间生产线。美国的物流设备机械化程度和自动化程度高,比如粮食的装卸输送设备就有螺旋式输送机、可移式胶带输送机及低运载量斗式提升机等。

  此外,美国具有各种先进的物流技术,比如信息技术、储运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农产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运用冷链技术设备,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损耗率,比如蔬果物流的环节为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冷藏车运输→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

  从美国建设农产品物流体系的过程来看,首先政府发挥了很积极重要的作用。美国农业部有10万人分布于全国各地,农业统计系统对各农场每一块耕地上所种植的作物品种、面积、长势、产量都了如指掌,所获取的信息经过汇总处理,由政府定期发布,指导农户生产经营。同时,政府投资建设大量的物流基础设施。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连年拨款15亿美元建设农业信息网络和推广在线应用,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该系统覆盖了美国46个州、加拿大的6个省甚至覆盖了美、加以外的7个国家。它连通美国农业部、15个州的农业署、36所大学和大量的农业企业,用户可以通过电话、电视或计算机等终端设备,共享网络中的信息资源。

  先进的信息网络使美国的农产品交易和物流大大提高了效率。据美国相关数据显示,全美有85%的农民上网,16%的农民从事网上购买业务,农业电子商务占总电子商务的8%,在各行业中列第5位。如此先进的农业生产和流通与国内普遍视农业为落后行业不可同日而语。

  三、荷兰的农产品物流系统

  荷兰位于欧洲的中心地区,具有先天优势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欧洲地区的农产品物流枢纽。旺盛的农产品物流需求促使荷兰建立了高效先进的农产品物流系统。

  首先,荷兰建立了很多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中心。荷兰有许多分工不同的专业农产品物流中心,如专门从事进出口可可豆的阿姆斯特丹港,经营水果批发的弗拉辛港,经营鱼、肉等冷冻食品的埃姆斯哈芬港和经营水产品的埃姆伊敦港等。这些专业的物流中心一般建在靠近种植区或农产品交易市场的附近,以方便在收到农产品后根据交易的具体要求,对农产品进行分类、加工、包装以及储存配送。比如,鹿特丹靠近水果等农作物种植区,港区四周高速公路纵横交错,水路运输也非常发达,因此顺利成为荷兰水果物流中心;阿姆斯特丹——斯希波尔机场靠近荷兰的花卉种植基地和进出口中心——阿尔斯梅尔,则成为花卉物流中心。

  第二,荷兰拥有成熟的冷冻行业。荷兰的冷冻储运业非常发达,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均制冷和冷冻容积量能够超过荷兰,农产品行业中大多数公司都具有现代化的制冷技术设备,能够保证高质量的农产品物流。

  第三,荷兰建立了先进的电子虚拟农产品物流供应链。荷兰通过网络连接农业的生产资料供应商、生产商、种植主、批发商、零售商,形成了农业供应链,并建立了花卉和园艺中心的电子信息订货系统。电子化农业产品交易市场可以向全球的广大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服务。

  从荷兰的农产品物流系统可看出,农产品物流首先具有专业化特点,水果、花卉、水产、肉类等专业的物流中心相比综合类的物流中心更能节约资源和提升效率。其次,先进的冷链是保障农产品物流质量不可缺少的基础,绝大多数农产品都是鲜活货物,需要温度控制的环境才能保证品质。第三,运用信息化的网络手段建立虚拟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以协调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生产商、种植主、批发商、零售商等各个环节的信息。电子供应链体现了荷兰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先进,但这需要荷兰甚至欧洲地区具有普遍信息化的先决条件以及农产品供应链上的从业者都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

  通过对世界上三种主要的农产品物流模式的了解和对比国内现实情况,可发现从农业生产上来看,日本与中国相似度较高,农业生产都以小农户分散种植经营为主。小农户分散种植决定了农业生产中农户处于弱势地位,并且农业生产和流通难以达到规模和提升效率。因此,如何把散小农户有效组织起来是建设高效农产品物流的先决条件。对此,可参照学习日本农协组织。

  总结各国农产品物流模式可发现,无论哪一种模式,政府都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产品物流都没有完全市场化。首先,政府主动对农产品物流投资建设各种基础设施设备,比如信息化技术和冷链设备,比如美国对全国农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日本对冷链基础设施的建设,荷兰政府对于建设面向全欧洲的配送中心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和贷款贴息。其次,政府对农产品物流参与者实行相对其它行业更为严格的管制和立法规范。比如日本实施的《批发市场法》、美国的《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加拿大的《食品药品法》等等。

  此外,无论建设哪一种模式的农产品物流,冷链与信息系统、包装加工等专业设施设备必不可少且技术先进,这是保证农产品物流有效运作的必备条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