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漢代青銅甗

 芝润斋 2016-05-25
西漢梁共王劉買的御用之器

汉代 青铜甗 W-29.5 H-34.5cm 小素书楼藏


西漢梁共王劉買的御用之器


甗(汉语拼音:yǎn,粤音“演”)是中国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可分为两部分,下半部是鬲,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两者之间有镂空的箅,用来放置食物,可通蒸汽。

甗在器形上可分為聯體甗及分體甗,分體的甗由上面的甑和下面的鬲構成,聯體甗分明顯的上下兩部分,上面與相似,下面與相似。考古發現的青銅甗以聯體的居多。[1]陶甗多為灰陶和黑灰陶質,器身有繩紋,有的在口沿下有雞冠狀附加堆紋。

甗下部的鬲用於煮水,上部的甑放置食物,兩者以相隔,甑上可能蓋有蓋子。部分甗出土時未帶有箅和蓋,可能為竹、木等其他材質,也可能埋藏前已經遺失。出土的青銅箅一般有線形或十字形的孔,供蒸汽通過。[2]

商甗多為甑鬲合鑄,連為一體,甑上多立耳,甑體較深。這種甗不僅見於中原,邊遠地區也有發現。而上下兩體分鑄可以分合的甗,一般為一甑一鬲。晚商出現了一鬲三甑甗,三件甗聯為一體,故名「三聯甗」,如1976年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婦好墓出土的婦好三聯甗。[3]

 

甗鍑,戰國後,隨著灶台的使用,鬲的袋足逐漸退化而成為「釜」,而「甗」則成為甑的別稱,根據自身銘文由甑和釜構成的炊具也被稱為「甗鍑」。


青銅甗的流行時間較長,從商代早期綿延至戰國晚期,初期數量較少,商代晚期開始增多。甗在其自身的銘文中自我提及時的名稱多為「獻」或「鬳」。出土的商甗多不見箅,西周以後的多有銅箅。商周甗可分為聯體和分體兩類,直至戰國甑還多與鬲組成統一的炊具而不單獨使用。至戰國中晚期時,圓形分體甗的鬲的袋足逐漸萎縮,底近平,上甑下鬲的甗逐漸消失,有部分地區開始將甑稱為甗[註 2]。秦代、西漢時期甗的下部已經變成了釜形,釜中腰有用於卡於灶口的楞。下釜上甑的甗一般自名「甗鍑



青铜器:甗

 

    甗【yǎn】是中国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可分为两部分,下半部是鬲【lì】,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zèng】,两者之间有镂空的箅【】,用来放置食物,可通蒸汽。

 

[转载]青铜器:甗

1、【妇好青铜三联甗】时期:商朝    馆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1976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是目前所见到的惟一的这种复合炊具该甗通高68厘米,长103.7厘米,宽27厘米。甑高26.2厘米,口径33厘米,底径15厘米,重量为138.2千克。该甗由并列的三个大圆甑和一长方形承甑器组成。甑为圆形敞口,敛腹,腹两侧有牛首半圆形耳。腹底内凹,有三扇形孔。口沿下以雷纹为地,饰由二夔纹相对组成的纹带,以扉棱相间隔,夔身上下饰以涡纹。承甑器中央圈口内壁、各甑内壁和两耳下外壁均铸铭文“妇好”两字。此器形制特殊,为商代青铜器中仅见妇好为商王武丁的配偶,是商朝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这样的甗可以同时蒸煮几种食物,为后代的一灶数眼炊具的制造打下了基础

 

[转载]青铜器:甗

2、【四蛇饰甗】时期:西周    馆藏:故宫博物院

    该甗高44.7cm,宽33.7cm,口径28.7×23.2cm,重12.3kg。甗为分体式。甑呈长方斗形,直口附耳,口内无隔,腹高深,上部外侈,下部收敛,平底上有箅孔,甑下有榫【 sǔn】圈,是为子口。鬲直口附耳,口内有用来插甑之榫圈的凹形母口,肩四角各饰以盘蛇,蛇上颈昂起,双眼凸于头顶处,鬲鼓腹,饰四球,分裆线连于腰际,足为蹄形。甑腹饰有三层勾连雷纹,耳饰变体重环纹,鬲腹饰蛇纹,四条盘蛇身上饰鳞纹。
 

[转载]青铜器:甗

3、【带环纹甗】时期:春秋    馆藏:故宫博物院 
    此甗为1923年河南新郑出土。甗高61.5cm,宽47.4cm,重28.8kg。甑为长方深箱形,侈口,立耳,口内有隔,大腹,腹壁斜收,平底有箅孔,下部有插入鬲口的榫圈。鬲为侈口斜肩,肩上有一对圆角方耳,平裆蹄形足。甑体饰环带纹。

  

[转载]青铜器:甗

4、【圉 [yǔ]甗】时期:西周    馆藏:首都博物馆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甗高41.5厘米,径25.7厘米。腹内壁铸有铭文“王于成周,王赐圉贝,用作宝彝”。意思是周王在成周(今洛阳)举行"礼”(祈福、祈丰收的宗教仪式),赐贵族"圉"贝币,圉铸甗为念。


[转载]青铜器:甗

5、【三角纹分体铜甗】时期:战国    馆藏:四川博物院

    1980年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马家乡。甑与鬲分体,双耳,甑底为条孔圆箅。鬲为三兽足,素面,甑饰三角纹、雷纹。

 

[转载]青铜器:甗

6、【鹿耳四足甗】时期:商朝    馆藏:江西省博物馆

    1989年出土于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大洋洲镇出土。该甗通高105厘米,重78.5千克。该件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是最大的青铜甗,有“甗王”之誉。此甗甑鬲连体,鬲裆高,下四足。耳上各立一鹿,一雄一雌,回首相顾。鹿竖角,短尾卷,身披鳞片。甑腹饰四组展体的兽面纹。鬲足袋满饰浮雕兽面纹,它体形巨大,气势雄浑,奇美诡异,稳定性良好。

 

[转载]青铜器:甗

7、【北子甗】时期:西周    馆藏:湖北省博物馆

    1961年出土于湖北省江陵县万城北门外。该甗高36.5厘米,口径22.3厘米。这件铭文为“北子”的铜甗呈圆形,甑鬲连体,足部饰有兽面纹。这种纹饰在西周早期的铜甗中十分流行。 

 

[转载]青铜器:甗

8、【青铜甗】时期:春秋    馆藏:深圳望野博物馆
    该甗高43.6厘米,直径33厘米。青铜甗,为上下分体,上半部甑有双曲扳耳,腹部有起筋棱线,从口沿处起至下腹部,有三组环带状,包裹雷纹的曲蛇纹,底部有中心“十”字纹放射形漏孔“箅”。下半部鬲,肩部有双环,腹部起筋,两组与甑身相同的包裹雷纹的曲蛇纹。三足间有火烧黑色痕迹。

 

[转载]青铜器:甗

9、【曾子甗】时期:春秋    馆藏:中国文字博物馆

    1971年出土于河南南阳新野县。该甗通高37.5厘米,口径28.36厘米,腹深14.5厘米。铭文释文:隹(唯)曾子中口用其口口,自乍(作)旅甗,子子孙孙其永用之。

 

[转载]青铜器:甗

10、【青铜甗】时期:战国    馆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1951年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通高43厘米 口径35. 4厘米。器体分铸,上为甑,下似釜,是青铜甗在战国中晚期演化而成的一种新式。甑直口微敛,铺首衔环耳,鼓腹,小底有箅,箅孔为十字形,内环列二十孔,外环列三十三孔,中腰饰凸弦纹一周。釜直口,高颈,套环耳,深圆腹,平底,中腹饰凸起绳索纹一周。   

 

[转载]青铜器:甗

11、【牛头双身蟠螭纹甗】时期:春秋    馆藏:山西博物院

    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该甗高29.5厘米,口径22.5厘米。蒸食器。上甑下鬲。甑折沿,厚唇略外撇,直颈,下腹内收成平底,箅圆形,箅孔为辐射形,内外共两周。颈的两侧有一对兽面铺首衔环。颈和下腹部均饰“S”形夔凤纹带。上腹部牛头双身蟠螭纹带。鬲直口,肩部微鼓,弇口,短颈,鼓腹,腹壁下半部内收成平底,三蹄足。肩部有一对兽面铺首衔环。肩部饰一周牛头双身蟠螭纹。甑置鬲上,严丝合缝,非常稳妥。

 

[转载]青铜器:甗

12、【兽面纹甗】时期:商朝    馆藏:故宫博物院
    该甗通高80.9cm,口径44.9cm,重40.02kg。甗侈口,双立耳,三蹄形足。颈、腹部起扉棱。颈部饰由夔纹组成的兽面纹,腹部饰变形三角形夔纹。三足上部饰长有牛角的大兽面纹,下部饰弦纹三道。此甗花纹精细,型体高大,为青铜甗中之较大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