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了美白丸,就能成为白肤美了吗?有副作用么?

 yfpy1234 2016-05-26

  袁超 丁香医生



以前一直说「一白遮百丑」,如今的「白富美」更是姑娘们的奋斗目标,尤其是让自己的皮肤「白」。


商场中林林总总的美白祛斑产品,加上遍地(无论是「某宝」还是朋友圈)的「美白丸」和「美白针」,都让姑娘们相信:我们终会实现「白肤美」的愿望吧!


而事实上,对于这么多的美白产品,我们最需要做的是擦亮双眼,辨别清楚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美白丸那些成分到底是干嘛的?有效么?

根据广告大家熟知的美白丸和美白针的成分有:维生素类(C 和 E)、谷胱甘肽、氨甲环酸、白藜芦醇、茶多酚、或中草药提取物(全植物成分)。


下面我来给大家稍微讲一讲其中的几种成分。


1. 氨甲环酸:受到很多皮肤科医生的青睐,因为它不但可减缓黑素细胞增殖、抑制黑素颗粒合成,还有修复皮肤屏障功能,是美白的重要途径之一。


它的安全性较高,除了发生率很低的月经量减少,和几乎未见报道的诱发系统血栓外,没有其他任何副作用。


但需要强调的是,口服氨甲环酸不是作为化妆品进入市场的,而是需要皮肤科医生的诊断处方和观察随访的一种药物。


2. 谷胱甘肽:在口服谷胱甘肽 4 周的观察报告中,研究者发现口服会引起黑色素含量持续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也就是说,口服谷胱甘肽确实有一定美白效果。


但文章最后做了关键的保守性表态:国际范围内,长期口服谷胱甘肽的安全剂量至今尚未明确,更未获准进行更多相关临床试验。


3. 全植物成分:苦参精华、松树皮抽出特殊成 SF、蜜橘皮抽出成分、黑胡椒抽出成分、大豆抽出胶原蛋白等。


关于这些,我们需要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就是:任何化学成分,脱离了剂量来谈功效都是不科学的。


也就是说,虽然这些成分可能有美白的效果,但是剂量不够就没用。更何况吃得太多,可能还有副作用。因为这些成分,对于美白的效果和他们的安全性及功效性报告,缺乏很多有效的临床数据。



如果没效,它们会不会有副作用?

如果它们作为膳食补充剂或是营养剂,就不应该以药品或化妆品形式上市销售。

如果产品广告声称它具有美白或治病功效,那就是明确的违法行为。


市面上复配的一些所谓美白针,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上,是找不到它们作为药品和化妆品的注册备案或审批程序的。


「美白丸」或「美白针」已经超出了化妆品的概念范畴,是无法根据这套国际标准来管理它们的。


很多成分在理论上可能的确具有一定的系统美白效果,但事实上的功效如何,以及它们的安全有效剂量问题,还真的没有相关数据支持。


所以,美眉们,你们一定要知道:没有法律的监管,就没有安全性的保证。


吃的有点危险,用化妆品可以美白吗?

皮肤是我们身体重要屏障,可有效抵御外来侵害。但是,也因为这样,那些具有美白功效的大分子物质成分不容易被吸收,使得理论上的美白功效大打折扣。


所以,光美白剂还不够,那些能够穿透人体皮肤屏障的、可有效利用的成分,才有比较好的美白效果。


很多原料公司和化妆品公司的科研人员一直致力于对美白成分的研究,还有很多做纳米技术的人员,也在研发一些促透皮吸收的技术,都是希望通过这一途径提高美白剂的功效。



说了这么多,怎么样我才能白?

影响皮肤颜色因素有很多:


1.  遗传:爹妈皮肤白的话,你就赚了。


2.  环境:所在地区日晒辐照强度是关键。


3.  皮肤:身体不同部位都会不一样,一般情况下最白皙的,是上臂内侧。


4.  健康状况:炎症性、非炎症性和色素性皮肤疾病,或其他系统性疾病,如肝病、肾病等,都会导致皮肤颜色改变


但梦想着做「白肤美」的美眉们别心寒啊。之前我们也提到部分有效而安全的美白成分,可以在正规医疗机构,由皮肤科医生推荐,并长期拥有。


而最最重要的护肤习惯——防晒,才是和美白真正相关的。只有学会了科学防晒,才能真正达到美白的效果。


所以,想做「白肤美」是个一辈子的奋斗目标,非一日或数日之寒,养成习惯,持之以恒,梦想总会实现!



责任编辑:费菲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