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蹄疫病毒的特点——血清型多 基因易变异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并可快速远距离传播的动物疫病。病原FMDV极易发生变异,血清型多,目前有A、O、C、南非1、2、3和亚洲 I 型等7个血清型。1977年公布口蹄疫病毒有65个亚型,目前已达80多个亚型,每年还会有新的亚型出现。不同血清型间没有交叉免疫力,同一血清型又存在不同亚型,亚型之间的交叉保护差异巨大。毒力和抗原易不断发生“漂移”过程,导致一系列亚型甚至新型的产生。 目前,我国主要流行O型,该型有9个亚型,我国主要流行3个亚型,即古典中国型(Cathay),泛亚型(Pan-Asia,)和东南亚型SEA(MYA98),其中东南亚型SEA(MYA98)是当今优势流行毒株。 2、口蹄疫的发病机理——四个阶段 二次水疱 病毒在动物机体上皮细胞内生长繁殖,形成原发性水疱(第一期水疱);1-3d后病毒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引发体温升高和全身临床症状;病毒到达所嗜好的部位,形成继发性水疱(第二期水疱);水疱融合、破裂,体温下降至正常,病毒逐渐减少,病畜好转或病毒产生的毒素致使病畜心脏变性或坏死,继发心肌炎而导致死亡。 3、口蹄疫的危害
4、口蹄疫的免疫误区 【误区一:没有临床症状的猪没有口蹄疫病】 猪发生口蹄疫病后,部分猪会表现出临床症状(口、蹄出现水疱),没表现出临床症状的猪其实大部分也感染了病毒,其感染程度取决于不同猪只的抵抗力。同时,口蹄疫病毒感染易感动物后,会形成持续感染,并在一定条件下向外界排毒。 病毒在泥浆中能存活6个月以上,1克口蹄疫水疱皮可使10万头猪感染。 【误区二:发生口蹄疫病的猪痊愈后(临床症状消失),机体会产生保护性抗体】 发生口蹄疫病的猪,会产生抗体,但抗体水平低于保护线。 临床症状消失的猪,仍带毒并不断向外界排毒,会时刻导致其他猪感染。 【误区三:只做春防秋防】 口蹄疫已无明显季节性,炎热天气也有口蹄疫病存在,只有按科学的免疫程序免疫,才能实现“全群防控、全程保护”。 5、口蹄疫的有效防控(参考)
小贴士:应根据猪群抗体监测情况、母源抗体水平和周围疫情等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