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祖先荫庇

 红谷斋主人 2016-05-29

《家范》卷二

            ——中国的家庭观念

        

             传续好的家风

     

舜自侧微积德至于为帝,子孙保之,享国百世而不绝。(舜帝出身卑微,却能实行孝道,修养品德,因此为帝。他的子孙,能够继承他的遗志,保持高尚品德,故而统治国家历百世之久。)周自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积德累功,至于武王而有天下。(后稷,姓姬,名弃,黄帝玄孙,帝喾嫡长子,母亲姜原,后稷教民耕种,是周人的祖先。公刘,后稷的曾孙,周文王的十代祖先,他继承后稷的事业,周人日渐壮大。“王烈祖自太王、太伯、王季、虞公、文王、邑考,以列升,维告殷罪。”[1]太王,周文王之祖,古公亶父的尊号。自古公亶父,迁至岐山之下,定国号曰周。王季,即季厉,古公亶父的第三子,周文王姬昌的父亲。姬昌周文王,周太王之孙,季厉之子,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周武王姬发,西伯昌与太姒的嫡次子,谥武,故称周武王,推翻商朝,创建周王朝。)其《诗》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言丰德泽,明礼法,以遗后世而安固之也。(这里引用的是《诗经·大雅·文王有声》中的诗句:“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意思就是“谋及其孙,则子可以无事矣。”[2]故能子孙承统八百余年,其支庶犹为天下之显,诸侯棋布于海内。其为利岂不大哉!(今天百家姓中的大多数姓氏,都是周人的后裔。)

孙叔敖为楚相,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邱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可长有者唯此也。”孙叔敖死,王以美地封其子。其子辞,请寝邱,累世不失。(孙叔敖,姓孙叔,名敖,楚令尹,辅佐楚庄王,使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临死之时嘱咐儿子,千万不要接受好的封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一块寝邱地,位置不好,很贫瘠,土质很差。你们就要那一块很差的土地,可以长久地保有它,没人惦记它。按照孙叔敖的官职和贡献,得到一快好的封地,完全是应该的,但是孙叔敖却为后代挑选了块坏地。为什么?为人不要居功自傲,特别是后代,一定要安守本分,低调做人,谨慎做人,守法守规,遵章守制,而不是作“官二代”,凭借老子的势力,张牙舞爪,盛气凌人,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3]如想后代毁得快,毁得惨,那就纵容后代任性而为。)

汉相国萧何,买田宅必居穷僻处,为家不治垣屋,曰:“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无为势家所夺。”(汉代相国萧何,购买田产房舍,从不买显赫地段,只选僻静的地方,不显眼的地方,也不修建带有围墙的大房子。为什么?后代贤能,就学他的勤俭,如果不贤能,就是拥有带有围墙的大房子,也会轻易的失掉。)

太子太傅疏广乞骸骨归乡里,天子赐金二十斤,太子赠以五十斤。(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征为博士太中大夫。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4]皇太子年十二岁,疏广辞职告老还乡,“皆许之,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工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辆,辞决而去。”[5]有官不做,有钱不要,有势力不用,一甩手走了。)广日令家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相与娱乐。(疏广回到家中,请族人、请故旧、请宾客,不拿架子,不仗势欺人,不作威作福,团结族人,和睦乡里,友善宾客,平易近人。干什么呢?给后代做榜样,给世人做楷模,谋求子孙后代好的生活环境,好的人缘关系。)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何,趣卖以共具。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冀及君时颇立产业基址,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大人所劝,说君买田宅。” (祖宗仗义疏财,有福共享,子孙心中另有盘算,应该给我们买房子置地,购置家产,钱都花光了,我们怎么办啊?)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盖其过而生怨。”(我那里是不顾及子孙呢。我是想叫子孙自食其力,过普通人一样的生活。贤能而多财富,志气就短了;愚钝而多财富,就是助长他的愚钝。祖辈不能助长子孙的缺点,那不是爱他们,而是在害他们。)

涿郡太守杨震,性公廉,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涿郡太守杨震,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人,博古通今,廉洁奉公,被称为“关西孔子杨伯起。”[6] 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但是他的子孙,粗食菜蔬,出门步行,与常人无异。许多乡里人劝杨震,要为子孙置办产业。杨震说:让我的子孙后代被世人称赞是清廉官吏的子孙,有这样的美名,不是很丰厚的遗产吗?)

南唐德胜军节度使兼中书令周本,好施。(周本,舒州宿松人,二十六岁,在池州节度使赵犨帐下为将。公元907年,吴帝嘉其能,升本为信州刺史。公元923年,唐庄宗封本为雄武将军、德胜节度使、安西大将军、西平王。)或劝之曰:“公春秋高,宜少留余赀以遗子孙。”本曰:“吾系草,事吴武王,位至将相,谁遗之乎?”(有人劝他,应留些财产给子孙后代。周本说,我当年穿着草鞋,跟随吴武王打天下官至将相,有谁留下财产给我了?钱财是自己挣来的,成功是奋斗得来的,事业是自己开创的,躺在祖宗遗产上面,只能生长无所事事的懒虫,只能培养败家子。)

近故张文节公为宰相,所居堂室,不蔽风雨;服用饮膳,与始为河阳书记时无异。(宋代张知白,字用晦,沧州清池人,他做宰相,住的房子不能遮蔽风雨,吃得穿的与他任河阳书记时一样。)其所亲或规之曰:“公月入俸禄几何,而自奉俭薄如此。外人不以公清俭为美,反以为有公孙布被之诈。”(弄得如此穷酸相,做宰相挣多少钱啊?知道的以为你有清廉俭朴的美德,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像公孙弘一样沽名钓誉呢。)文节叹曰:“以吾今日之禄,虽侯服王食,何忧不足?然人情由俭入奢则易,由奢入俭则难。(身为宰相,锦衣玉食,不难,但是由俭朴转向奢侈容易得很,由奢侈转为俭朴就很难了。)此禄安能常恃,一旦失之,家人既习于奢,不能顿俭,必至失所,曷若无失其常!吾虽违世,家人犹如今日乎!” (我活着有这份俸禄,好说。如果他们挥霍惯了,享福惯了,我死后呢他们还能过穷苦的日子吗?)闻者服其远虑。此皆以德业遗子孙者也,所得顾不多乎?(这就是非子孙后代留下节俭的美德,如此才可以永保。)

晋光禄大夫张澄,当葬父,郭璞为占墓地曰:“葬某处,年过百岁,位至三司,而子孙不蕃;某处,年几减半,位裁乡校,而累世贵显。”(光禄大夫,汉代,秩比二千石,唐代也是二品官,宋代为一品,总之是大官。这样大的官职父亲死了,总得给父亲选块风水宝地吧。请当时善于风水之学的郭璞来选择墓地,一块地,可保证他自己年过百岁,官至三司,但是不发子孙;选择另一块地,你的寿命要减半,而且只能当小官,但是可保子孙世世代代的显贵。)澄乃葬其劣处,位止光禄,年六十四而亡。其子孙昌炽,公侯将相,至梁陈不绝,虽未必因葬地而然,足见其爱子孙厚于身矣。(张澄为父亲选了那一块不好的地,他自己只做到光禄大夫,活了六十四岁去世了。但是子孙后代兴旺发达,官至公侯将相的,一直延续到梁、陈时期。)先公既登侍从,常曰:“吾所得已多,当留以子孙。”处心如此,其顾念后世不亦深乎!(他常说:我本人得到的已经够多了,应该留一些福禄给子孙后代。为子孙后代),他思谋的很长远。)

中国的文化是传承有序的。其根源,就是祖辈千方百计地为后代着想,用一句古话说就是“诒厥孙谋,以燕翼子。”

如何使后代能够传续下去,是祖辈终其一生,都在思考的问题。楚令尹孙叔敖告诫后代,不要好的封地,要差的封地,目的就是教育后代低调做人;汉丞相萧何,不在显赫地段构置房子,他家的房子没有大围墙,就是不助长骄横霸道的毛病;太子太傅疏广,高官厚禄都不要,自己的积蓄也都花在族人和乡亲的身上,他说:“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太守杨震要子孙,作清廉官吏的后代为荣,而不是作“富二代”;南唐中书令周本,乐善好施,不留财产于子孙,目的是要他们自己去闯,去奋斗,去争取;宋宰相张文节说:“人情由俭入奢则易,由奢入俭则难”,一家人宁愿过艰苦的生活。晋光禄大夫张澄,为子孙后代平平安安,宁愿减寿。

近几年有一种倾向,流行“贵族式生活”,吃的是上等的,穿的是上等的,用的是上等的。幼儿要进贵族幼儿园,上中学要进贵族式的学校。房子要大得,车子要好的,穿的都是名牌,玩的是新潮,豪华游艇,私人飞机等等,应有尽有。是你自己挣的,该不该铺张浪费,再作讨论;不是你自己挣的,而是爹娘挣下得,老一辈的遗产,那么你就是在作死,在断送,在毁掉家族,断绝承嗣。更有糊涂爹娘,省吃俭用供子孙享受、挥霍、显摆,以为这是疼爱子孙,其实也是南辕北辙,往往事与愿违。“富贵太盛,则必骄佚而生过。”[7]中国人是有钱了,但是有钱也不能忘记节俭,忘记清廉,忘记奋斗,忘记努力。

 



[1] 《逸周书·世俘》

[2] 南宋·朱熹《诗经集传》

[3] 《孟子·离类上》

[4] 《汉书·疏广传》

[5] 《汉书·疏广传》

[6] 《后汉书.杨震传》

[7] 汉·王符《潜夫论·忠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