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廷海:《黄帝内经·素问》王冰序讲义之三

 lin-lian 2016-05-29

前 言

      经典中医《黄帝内经》自问世以来,被无数的前人后人所解读,究竟谁的解读更接近古人原意?谁的注解让读者更心领神会?中医江湖中,众说纷纭。今日,跟随姜廷海老师的脚步,重新认识《黄帝内经》,从王冰序开始......

     上面讲了愚昧为最大敌人,接下来第二大敌人就是不正当的欲望。如果说不爱自我反思,智商不高的人容易被愚昧所困。那么,最容易被不正当的欲望所困的人刚好会是那些特别聪明的人。因为这些人特别聪明能干,容易心想事成,然后从胜利走向胜利,不断攀登新的高峰。最容易迷失在自我的不断膨涨的欲望中。有关合理控制自己欲望的重要性,请参看我的《庄子养生主讲义》。我们会在讲完《素问》第一篇和第二篇之后讲庄子养生主。


      现在可以进行第一句的总结了,第一句是说:“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根据上面的讲论,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仁”指的就是我们的“神智”,就是我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仁”的基本含义是我们要对他人怀有善意。这是古人从神智信息上对我们的要求。“寿”指的就是阳气,因为阳气关乎生死,古人说人死了,就是说断气了。这是从能量方面来说的。最后才是“济羸劣以获安”。这个“安”就是平安,安适的意思。这很明显指的是身体。古人在这里有一层递进的意思,这里用了个“羸劣”就是和前面的“黎元”有对照之意。黎元指的是基本正常的大多数人,羸劣指的是天生不足和孱弱者。前面是说要达到“仁”和“寿”这是指的一种最理想状态。这是对我们大多数基本正常人的期望。但有天生不足和孱弱者,这样的人不能奢望他们也达到仁和寿的最理想状态。但是我们可以用医学方法来努力帮助他们减轻痛苦以求达到一个基本的安适状态。不让他们一直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争取将他们的痛苦最小化。这就是古代圣人的良苦用心。

      所以第一句总体上可以这样意译

      要将人们从各种精神上,身体上,经济上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从各种艰难困苦的处境中拯救出来。让基本正常的绝大多数人能心怀善意与人相处而且尽量长寿。让那些天生不足和孱弱者也能少受病痛的折磨,过上基本安适的日子。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不能离开了三圣道的指导。

      原文:孔安国序《尚书》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

      意译:三圣道是什么呢?就是孔子的后代孔安国在他为《尚书》作的序言中所说的三本经典:一是伏羲氏的易经,主要是在讲天道循环规律,一是神农氏的神农本草经,主要是在讲大地所产药物的性能,是最基本最可靠的药物学经典。一是黄帝与岐伯传下来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最权威最完备的经典。“圣”有无所不知的意思,也有最完美最完备的意思。


学习中医 回归经典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