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记者 孙立国 摄 (都市街巷)《太依赖倒车影像 误将老人轧在车下》续 新闻回放:5月29日上午10点左右,在长春市建设街与西朝阳北胡同交会处,交警和十多名市民合力把一辆轿车抬起,将车下的老人救出。遗憾的是,老人还是因伤势过重去世。事故发生后,肇事女司机表示,自己倒车进车位之前看了一眼倒车影像,后面没人,就开始倒车。路过马路牙子的时候车停了,她又给了一脚油,这时也没有看到车后方有人,结果就出了事。 民警表示,在此事故中,女司机的技术存在一定问题,但最重要的是,她过于依赖倒车影像。 倒车影像存在盲点,在29日发生事故后,长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朝阳区大队一中队建设街警区的霍彦光警官表示,倒车影像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帮司机看清车后是否有石头、坑洼等障碍物。但倒车影像是有盲区的,倒车时必须仔细看好后视镜,这样才更稳妥安全。 倒车影像盲区有多大?为何新手司机如此依赖倒车影像?30日当天,新文化记者对倒车影像的盲区进行了测试,事实表明,倒车影像确实存在盲区,而且还不只一处。 实验器材:具备倒车影像功能的白色越野车一台 路锥两个 助理一名 实验地点:新文化报社停车场内 实验目的:检测倒车影像是否有盲区 实验前说明:因为各种品牌车辆安装的倒车影像有差异,此次实验结果仅针对本次试验。 盲区一:记者将一个三角形路锥放置在车辆正后方,然后开始慢慢倒车。在倒车过程中,驾驶员能从倒车影像中看到该三角形路锥。但是当汽车倒至保险杠紧靠路锥的位置时,该路锥从倒车影像中消失。因此,如果在倒车过程开始前,有低于路锥(高约半米)的障碍物紧靠在车尾,驾驶员无法通过倒车影像发现,因此这是一个盲区。 盲区二:记者将一个三角形路锥放于车身左后方一米处,随后开始倒车,当车辆倒退半米后,已经从倒车影像中看不到路锥了,此时方向盘向左打死,车辆将路锥撞倒。为了进一步测试,记者让助理站到了路锥所在的位置,记者发现,通过倒车影像依旧无法看到站在车身左后方约半米位置站着的人。不过,记者通过左侧的倒车镜是能够看到助理的,但有一些新手司机,尤其是只依赖倒车影像的司机,在倒车时根本不会观察左侧倒车镜的。因此,车辆左后方存在一个盲区。 盲区三:记者将路锥放到了车身右后方约一米的位置,刚开始倒车时倒车影像内可以看到路锥,但当车辆退了约半米后,路锥就从影像中消失了。而此刻驾驶员回头瞭望,却因为车体右后侧C柱的遮挡,无法发现路锥,甚至助理站到这个位置,也无法被发现,如果此时向右侧倒车,十分危险。因此,在车辆右后方同样存在盲区,这个盲区是倒车影像无法显示出来的。 盲区四:记者让助理站到车后方约一米的位置,通过倒车影像进行观察,记者发现倒车影像只能显示到助理腰腹的位置,大概1.3米高,而如果高于这个高度,倒车影像无法观察到。通过车内的后视镜可以看到助理,但害怕有一些驾驶员紧盯着倒车影像,顾不上后视镜,因此会撞到支出来的障碍物。因此,这也是一个盲区。 通过这个简单试验,新文化记者测试出倒车影像有四个盲区:车后方紧挨着车辆、且高度不超过半米的区间;车身的左后方约半米的位置;车身右后方约半米的位置;以及高于倒车影像摄录高度的位置。 倒车影像类型不同 检测范围有所差异 据长春某4S店的业务经理贾先生介绍,倒车影像摄像头一般安装在车尾中间,由于安装位置的关系和摄像头远红外广角的局限,倒车影像的探测范围受到局限。市场扫描型号品牌不同价格也不同。“有一些原厂的,角度较大,而后安装的倒车影像因为会支出来一部分,所以摄录的角度就会偏小,因此盲区更大。” 通过网上查询,倒车影像的种类分很多种,价格区间也从几百到几千元不等,“不同价位的倒车影像,在画面清晰度方面有一些差别,监测范围的大小也有所不同。”一家网店的店主表示。 交警提示:倒车影像只是辅助工具 且不可完全依赖 “倒车影像和倒车雷达只是汽车倒车的一个辅助工具,千万不能完全依赖。”长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一名民警表示,一些刚上路的新手给爱车安装上倒车影像或倒车雷达后,便完全依赖于它们,不注意看后视镜和倒车镜,往往会酿成不必要的后果。 该交警建议,车主开车前,最好先绕车一周,除检查车况外,就是看看周围有无障碍物躲在盲区里。对于越野车来说,绕车一周更为重要,因为它的底盘高,盲区远大于轿车。此外,车主们还要注意调节后视镜,尤其是两侧的后视镜。正确位置是,后视镜要能完全、清晰看到紧邻的两条车道,最好能看到部分第三条车道。选车时,也可以尽量选择后视镜大的车型,这确实对减少盲区有直接帮助。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最好每隔10余秒用余光扫一下两侧后视镜,时刻留意是否有车辆躲在盲区里。 新文化报(王跃 实习生 闫虹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