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恢复期

 柴桂苓 2016-05-31




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患者均作过头颅 CT 或 MRI 确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言语不清,肢体偏瘫,神志痴呆等。


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加减
黄芪 30 ~ 60g,赤芍 15 ~ 25g,川芎 10 ~ 20g, 当归 15~ 30g,地龙 10 ~ 20g,桃仁 10 ~ 15g,红花 10 ~ 30g,丹参15~30g,牛膝 15 ~ 25g,桑寄生 15 ~ 30g。
加减:肝阳上亢者可加石决明、龟板、龙牡、天麻、钩藤;口角流涎可加石菖蒲、远志;口眼歪斜可加僵蚕、全蝎、白附子;面肌痉挛者可加钩藤、 白芍;痰热重可加竹茹、 黄芩、 胆南星;肝肾阴虚可加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气虚甚者重用黄芪,加党参、太子参、白术;血虚者重用当归,加熟地、阿胶;大便干结加大黄、火麻仁;小便失禁加桑螵蛸、益智仁以温肾固涩;肢体麻木,屈伸不利,加桑枝、络石藤;双下肢瘫软无力腰膝酸软者,加熟地、山萸肉、威灵仙,甚者加牛膝、川断、桑寄生。偏瘫日久,用活血药效果欠佳者,酌加蜈蚣、水蛭(单包,研末冲服)。临床中发现,中风恢复期合并高血压患者可在补阳还五汤基础上加半夏、夏枯草、钩藤;中风恢复期合并冠心病患者可加节蒲、远
志、苦参;中风恢复期合并糖尿病患者可加玉竹、天花粉、葛根;中风恢复期合并高血脂患者可加山蒲黄、虎杖。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温服。


中风病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很高,而且发病率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中风恢复期指中风发病在两周或一月以上至半
年以内, 其病机大都为气虚血瘀。 中风恢复期病程较长, 由于正气亏虚,脉络瘀阻,筋脉失养而致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半身不遂、口角歪斜,由于气虚血瘀、风痰闭阻、舌本失养而致言语不利、口角流涎,气虚推动乏力, 固涩无权见可神疲乏力、 心慌气短、 动则汗出或伴二便失禁等症状。
中医药在中风恢复期的治疗中有明显的优势。 王清任在 《医林改错》中说:“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虚无气,必停留而瘀”。中风恢复期属气虚血瘀之证,由于气虚不能运血,血不能荣,气血瘀滞,脉络痹阻, 导致肢体废不能用。 治疗则以补气养血、 祛瘀活络为基本法则。而补阳还五汤正是切中气虚血瘀之病机而设。方中重用生黄芪为君药,取其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并助诸药之力;配以归尾为臣药,活血祛瘀而不伤血;川芎为血中气药合赤芍、桃仁、红花助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用丹参一味功同四物,加牛膝、桑寄生合用以补肝肾强筋骨。 诸药合用, 补气活血, 扶正祛邪, 疗效显著。
临床处方时应根据患者体质、病情、邪正盛衰等灵活加减运用。临床中发现中风恢复期伴高血压患者可在补阳还五汤基础上加半夏、夏枯草、钩藤等中药能起到明显的降压效果。夏枯草能清肝火,散郁结,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病且伴有头痛、目眩、耳鸣、烦热、失眠等症
状。半夏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 , 主治湿痰冷饮 , 呕 吐 , 反胃 , 咳喘痰多 , 胸膈胀满 , 痰厥头痛 , 头晕不眠。钩藤能平肝熄火清热,可用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头通、目赤等症。除此之外,中风恢复期患者合并冠心病患者加节蒲、远志、苦参;糖尿病患者加玉竹、天花粉、葛根;高血脂患者可加山蒲黄、虎杖 , 都起到了明显的治疗效果。患者口角流涎加石菖蒲、远志以开窍导痰;口眼歪斜加僵蚕、全蝎、白附子以化痰散结、祛风通络;面肌痉挛者可加钩藤、白芍以滋阴养血;
痰热重加竹茹、黄芩、胆南星以祛痰清热;肝肾阴虚加枸杞、女贞子、旱莲草以补肝肾、滋阴清虚热;气虚甚者重用黄芪,加党参、太子参、白术以行气补气;补阳还五汤功用是补气、活血、祛瘀通络,生用黄芪大剂量则力专而行走,周行全身,大补元气而起痿废。配其它六味活血、祛瘀之药, 而在于活血通络兼顾逐瘀, 所以, 用大剂量黄芪为主药的目的,就是用补气来行血通络。血虚者重用当归,加熟地、阿胶以补血;大便干结加大黄、火麻仁、肉苁蓉润肠通便;小便失禁加桑螵蛸、益智仁以温肾固涩;偏瘫日久, 用活血药效欠佳者, 酌加蜈蚣、 水蛭粉 (研末冲服)以活血化瘀通络;肢体麻木,屈伸不利,加桑枝、络石藤;双下肢瘫软无力腰膝酸软者,加熟地、山萸肉、威灵仙,甚者加牛膝、川断、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