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验】物理实验五——神奇而古老的力学

 资源868 2016-06-02


物理实验五——神奇而古老的力学


  1.吹气成”雾”

  将一小段细玻璃管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软后弯成V形,成一连通器(也可采用透明细塑软管弯制),在里面装上色水。可看到连通器内的水柱在静止时两边液面平齐(成一小压强计)。实验时用一段玻璃管(其它空心细管也行)对着V形玻璃管的a端吹气。由于a端玻璃管口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V形管的水柱向a端移动(可看到V形管里a端水面明显高于b端)。如果使劲吹,则可看到a端玻璃管口有细水珠(“雾”)喷出,如图1所示,并可将V形管里的水全部吹完。此实验可说明喷雾器的原理。

 

 2.物”钻”水管

  取一段塑料软管(笔者用洗衣机排水管),将一些硬泡沫塑料弄碎(大小应能顺利进入塑料水管为宜),并把它们倒在桌面上。实验时将塑料软管的a端对着碎泡沫塑料,使劲甩动塑料管的b端,让它快速地做圆周运动。由于b端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管内形成一股气流,气流方向由a端指向b端。看到的现象是,桌面上那些碎塑料块快速地从a端的塑料管中”钻”入,而从b端的塑料管口中”跑”出来,如图2所示。

 

 3.压强大小比较

  器材:两支一次性注射器,一支为5mL,一支为2.5mL,胶皮管一小段(外径 0.8cm),两小段细玻璃管(或透明稍硬细塑料管!注射器套针头塑料管笔),AB胶。

  制作:取1个饮料瓶盖子,在其上面打孔,直径能让大注射器的外筒紧紧套入。将大注射器外筒上的手柄剪圆(注意留有翻边),把大注射器的外筒从盖里的孔中向盖外穿出,让注射器剪圆后的翻边卡在盖底(用AB胶再粘牢)。将两支一粗一细的一次性注射器的装针部分去除(成圆筒状),用细玻璃管在火上烧热后在两注射器上打孔,在注射器打好的孔上分别安上玻璃管(或细塑料稍硬吸管),并用AB胶粘牢,形成两个”三通”。在小注射器的外筒上套入一小段胶皮管后紧紧插入注射器的外筒内。装置如图3所示。

  (1)”我”出”你”进

  实验时将色水装入(可用注射器)图3装置的a、b玻璃管中(成两段小水柱),对着瓶盖口往大注射器外筒内吹气。由于大注射器外筒内的气柱流速比小注射器外筒的气柱流速小,看到的现象是a玻璃管中的水柱被”顶”出玻璃管外,b玻璃管中的水柱被”吸”进小注射器外筒内。

  (2)下管不喷水

  将图3装置的饮料瓶盖拧在一个去掉瓶底的饮料瓶口上,实验时往瓶内倒水,如图4甲所示。看到的现象是a玻璃管中有水喷出,而b玻璃管中无水喷出,若这时用注射器向b玻璃管中注入红水,而红水立刻被吸进小注射器外筒内的水里,原理同前,不再赘述。利用本装置和上述实验方法还可做2004年人教版(必修加选修)高中物理第二册P108页练习六第(2)题实验(水流抽气机),如图4乙所示,可说明它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

 

 4.巧得两个实验

  (1)大气压实验

  用一个透明塑料饮料瓶(大小不限),在瓶壁(靠底部)上打一个小孔,用一手指摁住小孔(或用透明胶带粘贴小孔),往瓶内注满水后拧在图3装置的瓶盖上,用原来小注射器的活塞(或手指)堵住小注射器的外筒,把整个装置竖直倒放。

  实验时,我们看到的现象是a、b管没有水喷出(如图5甲所示),若松开堵小孔的手指,则a、b管中有水喷出。一堵一放,则a、b管中时无水喷出,时有水喷出,手指就像开关一样。

  (2) 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在(1)松开堵小孔的手指时,a、b管中都有水喷出。看到的现象是b玻璃管中的水柱比a玻璃管中的水柱喷得远(如图5乙所示)。

  实验说明液体对侧壁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注:要保证a、b管中喷水射程随深度增加而增大,要求H≥h,即拎高的高度不低于瓶和注射器总液体的深度。在这种装置条件下,就可以实现以喷水射程的大小来定性演示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5.两船相撞

  江河里的船只发生相撞事故时有发生,用简单材料可做两船相碰的模拟实验。用硬泡沫塑料做两只小船,把”船仓”挖空一些。在两船的尖端部分分别拴上橡皮筋,在水盆中装水,把两船放入水盆中,”船”上橡皮筋用透明胶带粘在水盆边上,在两船的船仓内装一些小石子,让两船有一定的”吃水线”(实验时确定),用一个2L饮料瓶去底,并在其瓶盖上打孔后,安一段皮管,让里边的水能产生一急水流,对准两船中间冲,如图6所示。这时看到两船靠拢,并相互碰撞。实验说明:流动的液体和气体都是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船只前进,水相对船只向后流,两船如果靠得很近,水流过两船之间的狭窄水道时流速大,压强变小,于是两船外侧的水将压迫船只靠近而相撞。行驶在马路上的两辆汽车,如果靠得太近,速度不能太快,否则也会发生撞车事故。

  

6. 硬币漂浮

  在一个装有水的盆中小心平放一枚硬币,你会发现硬币竟然漂浮在水面上。

  你还可以用铁丝围一个椭圆环,把一段棉线松松地系在铁丝圈上,然后把铁丝圈在肥皂水中浸一下,再拿出来,圈上就沾上了一层肥皂水的薄膜。如果你破坏了棉线左侧的肥皂膜,棉线就被右侧的肥皂膜拉成向右的弧形;如果你破坏了右侧的肥皂膜,棉线就被左侧的肥皂膜拉成向左的弧形。如果系在铁丝圈上的是一个棉线圈,用针破坏棉线圈里的薄膜,棉线圈就会张紧成一个圆形。

  这些现象表明,液体表面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使液体表面收缩的这个力,我们称它为表面张力。

  硬币漂浮的原因正是因为水的这种表面张力,你看到硬币周围的水面是下凹的,这说明硬币想往下沉,可绷紧的水面却把它托着。此外,由于硬币的面凹凸不平,使硬币下方形成一个空气垫,这也是硬币漂浮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7.水中”烟圈”

  找一个空玻璃眼药水瓶,去掉橡皮帽,里面装进少许水,再加进几滴蓝墨水。用左手拿稳眼药水瓶,把尖口伸进脸盆的水中,略等片刻,使水盆中的水平静不动。这时,用右手十分短促地按一下瓶后的橡皮帽(注意不要推动瓶子,也不要碰动脸盆中的水),一个美丽的蓝色”烟圈”就翻滚着向水下射出了。不断按动橡皮帽,就能在水下形成一连串清晰的”烟圈”。这种水下”烟圈”由于没有冷热空气对流的干扰,比嘴吐出的烟圈更持久。

  烟圈是气流漩涡的一种形式。任何一种流体从小孔内高速、间隙地冲出来时,都会形成一个个烟圈似的漩涡,这就是我们在脸盆中看到的水下”烟圈”。

 

 8.乒乓芭蕾

  在水龙头上连一段胶管,手捏胶管口,打开龙头,调整水流大小,使管口喷出直径约 10 毫米竖直向上的水柱。把乒乓球放在水柱上,它不会被冲走,而在水柱顶端不断翻腾、旋转,像在跳水上芭蕾舞。只要水流的大小和压力适当,乒乓球可以长时间在水柱上表演”舞蹈”而不会跌落。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喷到乒乓球的水流有较快的流速,所以相对于周围静止的空气来说,水流处是低压区。乒乓球始终受到周围指向水流中心的压力,这样乒乓球就被水柱”吸”住了。

 

 9. “关”住水泡

  找一个废旧热水瓶铝盖(罐头瓶盖也可),在底部中心打一个直径3—4毫米的孔。放入脸盆的水中灌满水,然后将瓶盖慢慢垂直提起,提到约 100毫米高时,从小孔中流出的水柱开始在水中激起水泡。马上把铝盖放低一些,这时奇妙的现象就产生了:刚才被水柱激起的一些水泡被”关”在水中升不上来了,而且还不向周围扩散。

  气泡不上来的原因,是水的冲击抵消了水泡的浮力。那么水泡为什么不会被水冲散呢?这是因为水柱冲入水中是有速度的,根据流体速度大、压强就小的道理,周围静水的压强比水柱底下压强大,这就把水泡限制在水柱底下了。

 

 10. 听话的火柴

  取一根木梗火柴,在火柴头上包上橡皮泥,仔细调节橡皮泥的重量,使火柴能竖直悬浮于水中。把火柴放入盛满水的细口瓶中,用拇指按住瓶口,保持拇指与水之间不留气泡。当拇指稍用力下压时,火柴就沉入水底;减轻拇指的压力,火柴又从水底徐徐上升。控制拇指压力的大小,可以让火柴反复上升下降。

  这是一个简单的沉浮实验。木梗火柴是多孔的,其中吸附着一定量的空气,随着瓶口拇指作用于水上的压力的改变,火柴中吸附的空气体积也随着增大或减小,使火柴的密度减小或增大,从而在水中出现浮、沉的变化。

 

 11. “烟 圈”炮

  找一张长约250毫米、宽约150毫米的硬纸,卷成一个高约150毫米的圆筒,并用胶水粘好。将圆筒两端用硬纸封好,在一端的中央部位剪出一个直径为10毫米的小圆孔,这样,”烟圈”炮就做好了。在桌上点燃一支蜡烛,在距蜡烛300毫米处架好”烟圈”炮,使炮筒中央的小孔对准烛焰。然后将筒内充满烟雾,你在炮筒底部轻轻弹几下,炮筒射出一串串的烟圈,蜡烛就被烟圈”炮弹”打灭了。

  当你轻轻地弹炮筒底部时,底部的硬纸受到挤压产生振动,这个振动引起炮筒内的气体产生一股向前的气流。这股气流挟带着烟雾,来到炮筒口部时,由于圆孔周围的纸对这股气流的阻碍,使气流迅速地向圆孔集中,然后沿着圆筒边缘冲出。加上圆孔中心部分气流较急,烟雾相对较稀,所以,一串串翻滚的烟圈就形成了。远处的烛焰不得不向这小小的”龙卷风”低头。其实,炮筒内不充烟同样可以做上述实验,充烟是为了便于观察,同时也增加了趣味性。

  来源:梁雪梅工作室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