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学咀华(十七)

 圆角望 2016-06-02

  平闲堂

  斯舜威

  

  四八.

  赵宧光《寒山帚谈》云:“晋人行草不多引锋,前引则后必断,前断则后必引,一字数断者有之。后世狂草浑身缠以丝索,或联篇数字不绝者,谓之精练可耳,不成雅道也。”

  平闲堂云:时人作狂草有几个误区,一是以为狂草必连,且以一笔连接不断为能事,殊不知连得过多,又连得不恰当,不但极不雅观,如同“浑身缠以丝索”,而且并不符合狂草精神的本质。余以为狂草之连带,重在内在的血脉贯通,气息相连,当连则连,当断则断,连而似断,断而似连。二是以为狂草必速,行笔匆匆,左冲右突而失之轻飘、浮滑,笔力颓弱。余以为行笔缓慢作狂草,将千钧力量凝于笔端,透入纸中,入木三分,那才叫真功夫。根据情绪变化,内容不同,以及篇章布局的需要,可以时急时缓,时重时轻,时浓时淡,时枯时湿,不能以一法局限之。

  四九.

  赵宧光《寒山帚谈》云:“论书而言好某家,即非真鉴赏。学书而言学某家,即非真学力。”

  平闲堂云:学一家,纵然酷似此家,亦受其局限,受其制约,受其影响,而难以开阔眼界,开阔胸襟。故鉴赏也罢,创作也罢,都必须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五〇.

  赵宧光《寒山帚谈》云:“识得败笔,一生不误;败处为功,一生不窘。”

  平闲堂云:一般来说,识得别人的败笔容易,识得自己的败笔较难;识得自己早期作品的败笔容易,识得自己眼前的败笔较难;识得败笔容易,改掉败笔较难。因为败笔是一种习惯成自然的产物,长期形成,已经熟视无睹,非火眼金睛者,很难看出败笔。况且敝帚自珍,很可能在别人眼里是败笔,在自己则是宝贝呢!看别人的作品就不一样,所谓旁观者清,清在能够用比较理性的目光去看待。

  然而,即使意识到了败笔,也不是马上就能改掉的。如同戒烟,甚至如同戒赌和戒毒,非具有大毅力者不能奏其效。

  五一.

  赵宧光《寒山帚谈》云:“字须一笔成就乃佳,若以点缀飞转补其前失,即是伪物,况可独藉肥瘠秾纤瞒人耳目乎!”

  平闲堂云:是故书法难于国画,国画,特别是山水画,可以一层层濡染、叠加,发现用笔不妥处,可以用笔墨、色彩遮掩、修改,书法则不能,必须落笔成功,难以修改,即使改得强于原来,被人看出修改痕迹,即被视为描画,品则低矣。■

  

  (作者系浙江美术馆馆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