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王佐之才”与王佐到底有啥关系

 江李图书馆 2016-06-02
 ?“王佐之才”与南宋时期的王佐没有丝毫关系,八竿子打不着?

前几天,丁丁写过一篇文章《能够进入三国十大谋士榜单的真正排名》引来不少喜欢三国的朋友热议,这其实在丁丁的预料之中,因为三国众多谋士各有千秋,而且你关注的角度不同对谋士的喜爱和划分自然也不同,何况还有《三国演义》这部伟大的小说夹杂其中,所以,丁丁从历史的关键时刻和最终推动历史的进程方面谋士所起作用的角度出发,从众多杰出谋士中遴选十位进入丁丁认为的榜单,自然引起了巨大非议,不仅如此,对于进入十大榜单的谋士排名也是热议不断,其中有人对荀彧排第一更是不认可,说荀彧只是王佐之才,何以排首位,简直是笑话,王佐只不过是岳飞手下普通的谋士,竟然将只有王佐之才的荀彧排到首位,肯定令人不服。

看到这样的评议,丁丁是哭笑不得,王佐之才竟然被认为只有王佐的才能,真是不读书啊,但丁丁还是庆幸,对方没有把王佐之才与中国历史上的另一杰出人物联系起来,这个人就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最早领导人之一王佐。其实,王佐之才与历史上南宋时期真实的王佐没有丝毫关系,王佐之才的典故最早出现在《汉书·董仲舒传赞》中,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回。很显然,刘向当年称赞董仲舒有王佐之才与历史上的王佐没有丝毫关系(当时才与材通用),历史上真实的王佐出现在南宋,而且也只有一个 “王佐断臂的苦肉计谋略,而刘向、董仲舒是西汉之人,前后相差了1200多年,八杆子打不着,刘向即使能够预测前后500年,也不可能知道在南宋会有一个王佐,更不可能拿当代伟人与后代人去相比,所以,当年东汉末年南阳名士何颙称赞荀彧具有王佐之才,也肯定不可能拿荀彧与南宋时期的王佐相比,而只能是拿他与西汉名相董仲舒相比。

那么,王佐之才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呢?其实,这里的王佐并非是一个人名,而是一个词组,要倒过来理解,是佐王的意思,佐应该理解为辅佐,王佐之才就是辅佐王的人,也就是说具有非凡的治国能力,具有治国安邦、辅佐君王的经天纬地之人才,是对最高统帅手下能人的最高赞誉,统帅之下,其才能无人能比,而且也是全心全意辅佐君王。可见,王佐之才王佐与南宋的王佐可以说比张飞和岳飞的关系还要远,毕竟,张飞和岳飞都是人名。而纵观荀彧在三国时期对曹操辅助,他确实配得上王佐之才这个称号,曹操能够在群雄纷争的北方,最终能够从普通英雄中脱颖而出,打败所有英雄,平定整个黄河流域,统一北方,没有荀彧的辅佐那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可以说曹操的成长历程都有荀彧的功劳,荀彧从29岁起跟随曹操,战吕布,建根据地,镇守后方,劝奉天子,奉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一举全灭北方最大军阀袁绍,从而为曹操统一北方扫清了最大的障碍,不仅如此,荀彧还为曹操举荐了一大批雄才伟略之人,这其中就包括荀攸、钟繇、戏志才、郭嘉、陈群、杜畿、司马懿等,其中荀攸、郭嘉包括荀彧自己被称为曹操身边最伟大的五谋士,而司马懿更是曹操死后曹魏政权中最不可或缺的人物。再加上曹操统一北方在当时的三国来说最不容易,何况,曹魏政权是当时最强大的政权,具有王佐之才的荀彧被誉为三国第一谋士那确实是理所当然,非荀彧莫属,因为谋士的最大成就当然是最高统帅最成功,一个不成功的主子,你说他手下的谋士有多厉害那也没有说服力,吹嘘、情感的成份占据多数,所以,周瑜、诸葛亮当然要排在他的后面。

可惜的是,曹操与荀彧最终因理想不同最终走向对立面,荀彧没有全程辅佐曹操,否则,曹操最终的征服天下之战赤壁之战也就注定要失败,所有谋士集体失声,那是因为曹操身边的谋士几乎都是荀彧举荐的。如果曹操有荀彧的全程辅佐,那当年中国的统一能够早日实现,那历史上也就没有了周瑜和诸葛亮的光辉,顶多只是历史中一笔带过的人物。

正史上被誉为王佐之才的人仅只有两位,一位是董仲舒,他辅佐的汉武帝成为中国历史上五大帝王之一,也是唯一一位中兴之主步入伟大帝王序列的皇帝,被誉为王佐之才当之无愧;另一位就是荀彧。而大家所熟悉的《三国演义》中,孙权评价周瑜也具有王佐之才,诸葛瑾评价其弟弟诸葛亮同样具有王佐之才,这也是为什么这三位能够成为三国时期最杰出的谋士,从历史和世人的评价来看也能够显现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