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孩子考试来临,尤其是中考、高考这样的大考,孩子和家长都难免会有紧张感,实属可以理解。 过去,很多父母在考试之前都会禁止孩子看小说、玩游戏,甚至连运动都亮起红灯。这些妈妈的逻辑是,放松=松懈,减压=减分。 现在,很多父母似乎懂得了越是大考越不能给孩子施压,因而有文化的父母都转而变成了关心: ——比如表现为给孩子说:“没事的,别紧张,别担心”“没关系的,你不会考不上的!”“你一定可以考上最好的学校的!”表面上看是在劝孩子放松,可听到这样的话孩子最直接的反应是又加了一层压力,告诉不要紧张、不要焦虑,这状态是你说不要就能抛开的吗? ——再比如,给孩子说“你放心,爸妈不会给你压力的,爸爸考试这几天给你专门当司机”,“妈妈专门给你做好吃的,都请假了,你只负责考试就行啦!”你们都专门这、专门那了,这不是摆明告诉我要考好吗?压力山大! ——还有的父母,一遍安慰着孩子“不在乎成绩”,转眼成绩又成为天大的事情,哪怕成绩有一丝的晃动,就围着孩子的成绩问东问西! ——当然最可恶的还属于,考前已经累的不行了,还口口声声“孩子啊,不要偷懒,再坚持坚持,挺过去就好了,现在关键时候千万不能放松,你现在努力,以后就有好日子过了。” 诸如此类….以上的表现真可谓误区中误区。 表面上好像都是在为孩子说话,让孩子放松,然而句句令人烦躁,字字令人讨厌,每一句每一语都在无形中徒增压力,对孩子百害而无一益!
家长真想对孩子减压有帮助,切实可行的,可以至少从如下四个方面来做:
你可以从孩子的某种情绪入手,让孩子明晰这种情绪,并能精确的描绘它,比如像剧中父亲所说 “爸爸看你好像有点紧张,是吗?”爸爸手扶着孩子给支持“是的,像很多要考试的同学一样,考试前总会有点这样那样的紧张。没关系, 爸爸一起来陪你紧张一会,跟爸爸说说你在紧张什么……” 把重点放在孩子的情绪上,跟孩子聊聊天,至少15分钟,多聊学习以外的话题。聊天时,家长应多听少说,给孩子一个倾诉的机会,这样既能帮助孩子宣泄情绪,又能换换脑筋,提升复习效率。
比如从孩子口中了解,他需要爸妈帮他做什么,而不是爸妈主动做什么打乱他的生活和学习计划。 ——“儿子,要考试了,爸爸妈妈知道高考的艰辛,也不知道要怎么帮到你,你需要爸爸妈妈做些什么?” ——告诉孩子你看到了他的努力,体谅他的辛苦,当孩子感受到被父母理解了,情绪就好了一半。在备考期间,不用刻意给孩子顿顿做大鱼大肉,给孩子准备了一大堆营养品,专门请假回家全职照顾孩子……这种突如其来的“贴心”满满都是爱,然而也加大了孩子的心理负担。 在孩子和家人的饮食、起居方面,保持原有的生活规律和习惯。适当地从工作和业余生活中抽出些精力照顾孩子,但请勿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 帮助孩子去找到压力背后的根本,并可以适当提供参考意见 孩子紧张可能是怕考不上,怕让父母失望,怕未来因为考试失败就一事无成……每个焦虑背后都有一串不合理的偏差思考,其中有些是父母给的,有的是孩子“自学”的。了解这些背后的逻辑,才有可能让孩子真正缓解紧张。 比如可以继续给孩子说:“可能对你们来说成绩很重要,其实爸爸也理解,不过到了要考试阶段,过于绷紧的学习反而会适得其反,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为这几天定一个轻松的学习和放松安排” 孩子紧张、焦虑的背后可能的原因很多,比如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要反复接受大量的测试、摸底考、月考……孩子压力可想而知有多大,当压力无处排解时,或在某次考试不如意影响了自信心,都会引发焦虑和其它负面情绪,这些表面看是情绪本身,背后却是形成了他自身内心的某种错误思考所致,会演变为对考试的担忧、害怕甚至是抗拒。
最好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放松,不要过度干涉。当然如果孩子给自己施压,父母也可以引领孩子去做些适当的运动项目。适当的放松可以把压力调节在适度范围内,有助于应考状态。 “看到你很累,还在坚持学习,好像很辛苦,如果你能腾出时间,要不要陪爸爸出去散散步,或者运动一下。” 从专业心理学角度,以视频播讲的方式 每周周二、周五晚上17:00准时推出 张华老师为您献上【亲子心方百计】系列 |
|
来自: 昵称30501711 >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