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视台的未来》_阿忆

 福德乐园 2016-06-05
文/ 阿忆
视频网站崛起之后,先是一批人预言,电视台必死,一时应者云集。
但电视台没死,相反因为真实秀忽然兴旺,许多电视台活得相当不错,于是又有一批人坚定地论证电视台绝不会死,原先认为电视台注定会死的人也纷纷回心转意。
不是死,就是生,这是两极思维,失之简单。
实际上,技术剧变不一定埋葬传统,却一定会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生存状态。
过去六十年,电视台得以充分成长,原因要素很多——有代代更新的先进摄录设备和广播设备,有遍布生活各个角落的信号传输网络,有一批批鼎鼎大名的出镜记者、主播、主持人,有蔚为壮观的节目制作队伍,有许许多多名牌栏目,有完善稳定的盈利模式——但是这些东西,并非电视台得以生存的核心根基,所谓核心根基,是你抽掉了它,一切都会归于沉寂,变得萧条。
所以根基是什么,新媒介能否破坏这个根基,是我们判断电视台未来生存状态的关键。
传统电视台有两大基本工作,一是满足受众需求,进行节目生产,以谋求更多受众,二是媒介平台传播,把节目播出去,把广告挣回来,构成完整的赢利链条。这两项基本工作统统指向受众规模,节目生产运营,是为了受众规模,在媒介传播运营中,如果没有受众规模,就没有广告。也就是说,电视台之所以成为活生生的媒介产业,其核心根基并非我们立即能够历数出来的那些要素,而是受众规模。没有受众规模,便没了广告,没了广告,不可能制作节目,没有节目,电视台也就坍塌了。
那么新媒介是否会破坏电视台的受众规模呢?不必看统计数字,只要从情理上想一想,便可以得出结论。
未来解决了流量问题之后,视频手机终端人手一份,可以随时随地收看,可以在虚拟空间的海量文件中检索,随时调取自己想看的视频,可以互动交流,可以储存反复看,在这样的局面下,究竟还有多少人愿意在一个恒定地点,去收看那些只在那个时段按线性播出的限量节目?
固然,传统电视有它别不能替的优点,比如说舒展的大屏和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小群体收看的共享喜悦。但是新媒介技术具有极强的侵蚀性,通过OTTTV的机顶盒技术和映射技术,电视大屏便成了新媒介视频的收看终端,全家人和亲朋完全可以在电视大屏上检索调看新媒介视频以完成共享。
那么,为什么守着电视机,却不愿收看电视台播放的节目,一定要检索调取新媒介视频?因为单位时间里播出的节目是定量,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