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课堂】冠脉CTA:斑块稳定性判断

 金猴纳福 2016-06-05

急性心肌梗死多由不稳定斑块(易损斑块)破裂所致,不稳定斑块的早期识别对预防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冠脉CTA上出现哪些征象常提示存在冠脉斑块破裂风险呢?敬请聆听本期课程。





临床研究发现,与不稳定斑块相关的形态学特征包括:正性重构、薄纤维帽、脂质核心、炎细胞浸润、点状钙化、斑块内出血、新生血管形成、内膜损伤。但并不是所有征象CTA都能识别。其中通过冠脉CTA可发现的征象有正性重构、脂质核心、点状钙化、新生血管4种。


提示斑块不稳定的冠脉CTA征象


1.正性重构




【图像分析】:通过曲面重建图像可见右冠状动脉(RCA)近段一处非钙化斑块(图A,B);经后处理,测量正常管腔直径(a)及斑块处整体管腔直径(b)(图C,D),若b>a且重构指数(RI=b/a)≥1.1时,被定义为正性重构,提示斑块呈外向性生长。


2.脂质核心




【图像分析】:曲面重建图像可发现左前降支(LAD)中段第一对角支以远处存在一处管腔狭窄(图A,红色箭头)。为进一步明确病变特征,将探针放置于病变处(黄色箭头),并将其中一个探针图像放大观察(红圈),白色高密度影为管腔,灰色低密度影为非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中间可见一黑色低密度影(图B,蓝色箭头),测量其CT值为17Hu(图C),判断为脂质核心。


斑块内低密度成分CT值<30Hu时,可定义为脂质核心。但在日常冠脉CTA报告中,常规并不提示存在此种征象,常需临床医师自行观察判断。


3.点状钙化




【图像分析】:曲面重建图像上可见RCA近段处存在弥漫性混合斑块,在混合斑块处存在多个高亮白色的小钙化斑块,若钙化斑块直径<3mm,被称为点状钙化,提示斑块不稳定,发生急性心梗的风险较高。


4.餐巾纸环征




【图像分析】:曲面重建图像(图A)可见LAD一处非钙化斑块(红色箭头),将冠脉探针图像(图B)放大后,发现白色管腔外的灰色非钙化斑块,被一圈白色高密度影所环绕(图B,C),形似'指环',这种征象被称为'餐巾纸环征'。


餐巾纸环征中的高密度环状影,可能为新生血管或出血,虽然其病理生理机制悬而未决,但研究显示该征象是斑块破裂的高危因素,临床需注意识别。


课程小结


1.冠脉CTA不能识别不稳定斑块,但可发现提示斑块不稳定的一些征象,帮助临床医师预测斑块破裂和突发血管内血栓形成的风险。


2.提示冠脉斑块破裂高风险的冠脉CTA特征:①正性重构:重构指数(RI=b/a)≥1.1,提示斑块呈外向性生长;②脂质核心:斑块内低密度成分(呈黑色)CT值<30Hu;③点状钙化:斑块内钙化直径<3mm;④餐巾纸环征:低密度斑块周边被高密度所包绕,形似'指环',为斑块破裂的高危征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