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其著作《从动物到上帝:人类简史》中谈到:现代科技的惊人成就将首度改变长达40亿年的进化过程。生物进化通常都取决于自然选择的缓慢过程。但从21世纪开始,进化将受到人类的影响,因为人类已经开始创造并操控生命。随着未来认知科学和生物科技的发展,人脑机能的进化也可能受到人类自身的强力干预并呈非自然加速状态。可以预见,只要有需要,未来可通过电脑增强人脑机能,有可能出现智力超强的“超级大脑”。 考察电脑增强人脑机能的可能性,不妨首先分析电脑和人脑各自作为思维工具的优劣势。首先是电脑学习快,人类学习慢。正常人类需要20多年的时间来完成小学至大学的教育,而人工智能体则可以压缩到数周或者更短时间。其次是人脑比电脑可靠性好。人脑只要没有外来损伤,可持续工作50年以上,而电脑常有死机现象。电脑的中央处理器只要一个电路出现故障,往往就会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而人脑虽然每时每刻都有脑细胞死亡和新生,但人脑某个脑细胞的死亡并不会对整体功能,或者说对记忆和思考功能产生任何不良影响。再次是电脑非常精确但死板,没有个性。不同电脑运算同一程序,得出的结果完全一致,人脑虽然计算的精度不如电脑,而且在思考过程中往往掺杂着经验、直觉、灵感、偏好等个性因素,但正是这些个性因素,使人脑表现出优异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创新性。有学者将智能分为反应性智能、预测性智能和创造性智能。电脑在反应性智能上占优,而在后两种类型智能上则完全不是人脑的对手。 人脑与电脑互有优劣,那么能不能把电脑严谨细致的逻辑思维方式,与人脑擅长的诸如经验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等跳跃性、模糊性、随机性的思维方式结合起来,相互取长补短一起工作呢?这一想法并不是什么天方夜谭。科学家认为,电脑和人脑都可以视为一个物理符号系统,都具有6种功能:输入符号、输出符号、存储符号、复制符号、通过找出各符号间的关系建立符号结构,以及根据已有符号继续完成活动过程。换言之,人脑和电脑是可以相互模拟的,只不过以前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和对大脑工作机理知之甚少等原因,这方面工作进展不大。随着科技的发展,预计未来将有多种方法可实现电脑对人脑机能的增强。 脑强化剂随着会聚技术的发展,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四大科技前沿领域相互协作融合,将形成巨大的技术能量,并呈现出这样一幅新图景:如果认知科学家能够想到它,纳米科学家就能够制造它,生物科学家就能够使用它,信息科学家就能够监视和控制它。美国著名发明家、思想家、预言家雷·库兹韦尔预测,运用会聚技术制造的大量纳米机器人作为脑强化剂,添加进入人脑,并与人脑神经元协同工作,将极大地增强人脑的模式识别能力、记忆力和综合思考能力。这些纳米机器人能够建立新的神经连接,创建新的生物、非生物混合神经网络。这一技术还可实现从一个大脑到另一个大脑的无线通信。想象一下,当战场上士兵的协同作战,是靠意念直接传送而不是靠语言间接交互的话,就能做到“心有灵犀一点通”,协同效率和战术水平将会大为提高。 思维移植从哲学上讲,人的身体只是容纳人“高贵”思想的“臭皮囊”,但思维和灵魂一旦脱离躯壳也就意味着死亡,不能继续思考。随着“读脑术”的发展,未来的“大脑扫描仪”完全可以扫描人脑,捕捉所有主要的细节,形成“思维文件”,然后将大脑的状态通过文件传输的方式,完整地“复制”到一台超级电脑或另一个人脑上,从而实现“思维移植”。由于思维内容和思维载体的分离,脑死亡和身体死亡也就分开了。爱因斯坦、达芬奇等人类精英的思想可以永久保留并继续保持思考状态,并不断提出新思想。从某种程度上讲,人类灵魂可以实现渴望已久的“永生”。通过思维移植,甚至可以随时改变人的身份和角色。某一个人的思维一会可以移植到一台控制机器人的电脑中,一会又可以从一个男人的大脑移植到一个女人的大脑中。 芯片植入在人脑中有一个形状颇似海马的小部分,叫做海马体、海马区或海马回,主管人的近期记忆,也能够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2003年,美国一组科学家宣布开发出取代海马体功能的硅芯片,并且在小鼠脑切片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产生这块芯片之后,经过10多年的动物实验,目前终于充分证实了脑信息可以通过芯片的电信号来复制。他们希望在未来5~10年,将这类可以取代海马体的芯片植入人脑,大幅提高人脑的记忆力。如果普通人通过几十年的学校教育才能获得的知识,只需要移植一个存有大量知识信息的芯片就能解决,这一发明对人类学习产生的重大影响是可想而知的。随着信息技术与纳米技术的整合,以及电源持久供应等问题的解决,电脑将进一步微型化,除植入记忆芯片外,还可以直接植入一台或数台微型超级电脑协助大脑工作,从而大大提高人类个体的智力水平。 脑-机接口脑-机接口这一技术既不需要服用含纳米机器人的脑强化剂,也不需要在人体内植入任何芯片,只需把微型读脑装置安装在眼镜、项链、衣领等随身物品中,人脑即可与电脑直接交互信息,快速调用电脑和网络中的计算资源和数据资源辅助人脑工作。例如,目前人通过互联网搜索信息,需要在浏览器中键入关键词,通过屏幕阅读搜索结果,才能找到答案。如果采用脑-机接口技术,只要人脑发出想要搜索的关键词的意念,读脑装置就可以立即接受并将这一意念转变为电脑指令,由电脑自动到互联网上进行搜索,并将搜索结果实时反馈到大脑。这样,人想搜索任何知识,都可以很快找到,即使大脑记忆力随年龄增长而衰退也没关系,因为庞大的互联网已成为大脑的一部分,人脑的能力将得到空前的增强和扩展。届时,人脑与电脑的界线将日趋模糊,整个世界的生物智能和非生物智能将高度融合,成为一个功能强大的“人-机智能共生体”。 本文经《军事文摘》授权转载 2016年6月刊 作者:袁艺 责任编辑:刘靖鑫 |
|
来自: 郑公书馆298 > 《机械玩技与光电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