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脉不可凭?须由实践出真知!

 缘聚忆祖 2016-06-06


导读:随着科技发展,医学的诊治手段愈发先进。相较而言,传统的脉诊手法学习周期长,辩证难度高。那么脉诊真的只能作为次要参考因素吗?本文将带大家走进著名医家黄杰熙的著作去体悟脉诊是如何在诊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



口口祖国医学,自古迄今,非常重视诊断,以之作为审因辨证论治的唯一根据,辨证又以四诊八纲为要目。习俗相仍,四诊中又以脉诊为显要,患家请中医治病,俗呼为“看脉”,意思是“看脉”二字可以代表整个渗治过程与医生本身的学识技术高低。

 

口口但世之为医者,往往指下茫然,漫道“脉不可凭”,有时不诊脉还混不下去,只好装模作样,滥竽充数,根据问诊而来的症象,以成方经验为用。本末倒置,是为医道之大失。所以今之医者治愈率不高,脉诊这关未突破,是其中一项最主要的原因。

 

口口寸口诊法,首见于《内经》,创始于扁鹊,发扬于仓公。自王叔和《脉经》出世,虽有承先启后之功,但具遗略之失。继之脉书汗牛充栋,竟宣新奇,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无怪世之为医者,难于得心应手。使脉学将成绝学,在诊断中走过场。

 

口口有鉴于此,不揣愚陋,撰《实践脉学》一小册,上遵《内经》、《难经》之诊法,确有继承,并将后世所增之脉种与先人口授心传之学,悉为归类,使学者循理以求,检验于实践,确立脉诊完全可凭的概念,离开了它如盲人夜行,有了它马上心明眼亮,在夜航中如见明亮的灯塔一般。

脉诊医案

◎濡脉:阳中之阴,只见于浮候。轻手按之浮而细软,或浮而细小,稍重按之即空,再举之又见。前人形容此脉说:如絮浮水、帛浮水面、水上浮沤。


◎原理:濡即软之变词。浮部主气,中空为血少,气血皆大亏而结合,故脉来见细软而浮。胃气不充,则寒湿不化,湿从内走则泄泻,湿从外走则自汗.湿气弥漫则喘乏。又湿伤则中气更虚.脉缺生气,则变细.软为水湿浸润之象,故主伤湿。气乏则鼓动脉管之力必小,脉则浮而细小,细主血少,小主力小.气血皆虚,故以气伤为主。总之病人无亡血阴虚之先病.决不会见濡脉,阴虚则水不归壑,泛滥之病起矣。主病:胃气不充的泄泻、自汗、喘乏。又浮而细软主伤湿.浮而细小主伤气。总为亡血阴虚之病。主病胃气不充的泄泻、自汗、喘乏。又浮而细软主伤湿,浮而细小主伤气。总为亡血阴虚之病。

◎应用:

1、亡血阴虚。如滑伯仁说:“濡……为气血俱不足之候.为少气,为无血,为疲损.为自汗,为下冷,为痹。尺濡男子伤精,女子脱血。”总宜益气补血,填精补髓为治。  

2、脾胃虚衰。如张石顽说:“濡为胃气不充之象.故内伤虚劳,泄泻少食,自汗喘乏,精伤痿弱之人,皆见濡脉。”治宜调理脾胃,使饮食增加,诸虚百损,渐可恢复。作者临诊濡脉很多。治以归芍六君汤加鸡内会、怀山药收效很快。

3、湿温脉濡。如《温病条辨》说:“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热甚,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原因是湿邪弥漫,肌体气虚.脉管因气虚而松弛不敛。故脉来浮细无力,脉管内亦为湿气所充。必濡面兼紧束之象,即出现弦象,所以谓之脉来“弦细面濡”。兼数者兼热,兼缓者湿多,各同其湿热多少立方,兼芳香化浊,如加佩兰叶、砂仁、霍香之类。

医案

口口毕继生,男,1959年生.地质学硕士。1986年暑期,因乘车奔赴于武汉、深圳、北京等三角形地带,连转两圈办事,劳碌过甚而受暑热,事办妥了,最后病垮于京城旅坻,来势猖獗,在京治之,越治越烈,急电回太原之家调治,其父母驱小卧车迎候于火车站,接上儿子后,连家都顾不上回.十万火急,驰往山西省人民医院.急诊住院。经省城各大医院治之,高烧20多日,持续不退.患者因困顿已极,势近垂危,急得全家人团团转,患者兄姐弟四人,上面两个姐姐,比较平凡,只有这个弟弟。是人间翘楚,全家之希望,想不出好办法来救儿子、救弟弟。其父忽有所悟,悟到孩儿之母王桂清,曾患顽固性高血压心脏病,经过数以百计的国内名医治过,均未见效,在危笃时刻,经黄杰熙治之,立起沉疴,现在不是活得很好的吗?以彼例此,孩儿之病,看来非他莫救。决定瞒过医院,走孔子说过的:“礼失而求诸野”的路。

 

口口患者三伏天身穿旧棉军大衣,由父母陪同坐小卧车至愚家,望其往昔之风采,消磨殆尽,心先怜之,因往昔曾多次见过面,谈过话。愚诊其脉:浮取濡,沉取似有力,观其舌苔白厚如积粉,中心燥黄。断为受暑湿之热过重,外形寒内大热之暑温症。曰:此病可治,但用药量须超越常规数倍,其父母素信愚,既请放手用药,方用生石膏200克、滑石粉1OO克,直清暑湿之热邪,佐以党参、元参、花粉、怀山药、佩兰叶、连翘、甘草等药,或扶正祛邪,或滋阴解毒,或芳香化浊。告之:服药两剂,既可烧退病愈,神清气爽,立即出院回家,饮食调养7天,即可恢复原状。结果:经调养后按时赴深圳报到上班,未有后遗之症。


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