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机能有变是缘由 ──不同词性的对仗 词性对品是对仗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应当追求和力行的。但是,由于汉语语法的多样性和汉字多音多义的特点,使词语的对仗变得非常复杂。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词语的对仗,有必要对词语对仗中的一般规律有所了解。为达此目的,首先要对古联中词语对仗的实际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摸底,即掌握实际的状况;其次,在这个基础上,总结出一些供我们实用的规律性的东西。 在浩如烟海的对联中,我们没有能力全部阅读和研究,只能选择部分进行分析,我翻检、阅读了大约二千至三千副古代名人的对联。 (一)古人名联的实际情况 1、六类实词的十五种对仗组合,全部有例联出现。古人属对讲“实对实,虚对虚”,当时并未分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没有这个概念,也没有当今的各项要求,我们以现代汉语语法为标准,衡量古联的是非得失,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符合唯物史观的。在古人看来,“实对实”是工稳的。 (1)动词与形容词相对 郑板桥题扬州常书民园联: 怜莺舌嫩由他骂; 爱柳腰柔任尔狂。 上联“骂”为动词,下联“狂”为形容词。 纪晓岚题笔棒楼联: 地迥不遮千眼阔; 窗虚只许万峰窥。 上联“阔”为形容词,下联“窥”为动词。 (2)动词与名词相对 鲁迅题赠某友人联: 室外独留滋卉地; 年来幸得养花天。 上联“外”为名词,下联“来”为动词。 王夫之题湘西草堂联: 六经责我开生面; 七尺从天乞活埋。 上联“面”为名词,下联“埋”为动词。 (3)动词与数词相对 欧阳兆熊挽曾国藩联: 平生风仪兼师友; 万古云霄一羽毛。 上联“兼”为动词,下联“一”为数词。 殷兆镛题清华大学水木清华轩联: 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年变幻都非凡境; 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上联“万”为数词,下联“去”为动词。 (4)动词与量词相对 陈祖宋题南京莫愁湖胜棋楼联: 贤王汤沐,旷代犹存,莫谈桑海兴亡,且安排清簟疏帘,籍一局围棋赌胜; 江表风流,于今未泯,依旧湖山整理,更收拾玳梁画栋,待双栖燕子归来。 上联“局”为量词,下联“栖”为动词。 俞樾题南京莫愁湖胜棋楼联: 占全湖绿水芙蕖,胜 国君臣棋一局; 看终古雕梁玳瑁,卢家庭院燕双飞。 上联“局”为量词,下联“飞”为动词。 (5)动词与代词相对 醴陵红拂墓联: 红拂有灵应识我; 青山何幸此埋香。 上联“有”、“应”为动词,下联“何”、“此”为代词。 江苏吴县三高祠联: 逝水如斯,愧我重来问道晚; 高山仰止,始知今日布衣尊。 上联“斯”、“我”为代词,下联“止”、“知”为动词。 (6)形容词与名词相对 周延俊题天马山联: 十一年古刹重游,叹世界沧桑,潭伏老龙还自在; 五千里征鞍甫卸,忽雄心激越,云腾天马竞何乏。 上联“老”为形容词,下联“天”为名词。 陈宝琛挽陈赞舜联: 委身邪世伤非命; 怀旧儒门惜此才。 上联“身”为名词,下联“旧”为形容词。 (7)形容词与数词相对 白杨挽梅兰芳联: 悼一代巨星陨落,举世无限伤心; 幸满台桃李新生,梅艺万古长青。 上联“一”为数词,下联“满”为形容词。 许仙屏题开封相国寺联: 大河南北望; 万里风云通。 上联“大”为形容词,下联“万”为数词。 (8)形容词与量词相对 北京雍和宫法轮殿联: 是色是空,莲海慈航游六度; 不生不灭,香台慧镜启三明。 上联“度”为量词,下联“明”为形容词。 李黄轩题岳阳楼联: 十七年江汉栖迟,壮心未已,世事等浮云,愿将玉笛数声,吹醒黄梁旧梦; 四千里慈帷远隔,寸念俱灰,神仙如何接,好乞金丹一粒,长生白发老人。 上联“壮”为形容词,下联“寸”为量词。 (9)形容词与代词相对 苏州狮子林联: 吴会名园此第一; 云林画本旧无双。 上联“此”为代词,下联“旧”为形容词。 马寅题东坡赤壁联: 执铁绰板,弹铜琵琶,高唱大江东去; 驾一叶舟,破万里浪,谁吟乌鹊南飞。 上联“高”为形容词,下联“谁”为代词。 (10)名词与数词相对 翁方纲题曲阜孔府大堂联: 天下文章,莫大乎是; 一时贤者,皆从之游。 上联“天”为名词,下联“一”为数词。 俞樾题苏州虎丘联: 虎阜觅游踪,乘兴而来,尽饶看十里烟花,三秋风月; 狮峰观对面,会心不远,任领取云中林树,画里楼台。 上联的“十”、“三”为数词,下联“云”、“画”为名词。 (11)名词与量词相对 广东顺德县署联: 平临百里花封,处处桑麻难优; 谁绘一城春色,家家烟雨楼台。 上联“里”为量词,下联“城”为名词。 高彭年题杭州彭公祠联: 南岳西泠,大地茅庐两个; 吳头楚尾,中流砥柱一人。 上联“个”为量词,下联“人”为名词。 (12)名词与代词相对 赵元任挽刘半农联: 十载奏双簧,无词今后谁成曲。 数人弱一个,教我如何不想他。 上联“词”、“曲”为名词,下联“我”、“他”为代词。 叶方蔼赠陈维崧联: 浣花旧事谁能识; 桃叶新诗手自提。 上联“谁”为代词,下联“手”为名词。 (13)数词与量词相对 南通曹顶祠联: 匹夫犹耻国非国; 百世以为公可公。 上联“匹”为量词,下联“百”为数词。 北京故宫寻沿书屋联: 千年金鉴长留,插架宝书资政要; 寸晷铜仪恒惜,掞笺妙蕴发几余。 上联“千”为数词,下联“寸”为量词。 (14)数词与代词相对 陈葆经题郑州黄河游览区北大门联: 居九域之中,黄河北枕; 出斯门而右,紫气东来。 上联“九”为数词,下联“斯”为代词。 汤蛰仙题南京莫愁湖郁金堂联: 湖水本无愁,问如何千古英雄,只许一楼分黛色; 佳人空绝代,看多少六朝金粉,更谁此地斗娥眉。 上联“一”为数词,下联“此”为代词。 (15)量词与代词相对 山东登州署联: 愿他十邑诸公,清风扇野; 容我一年四季,明月锄花。 上联“公”为代词,下联“季”为量词。 梁章钜题广西滕县访苏亭联: 公是弧臣,明月扁舟留句去; 我为过客,空江一曲向谁弹。 上联“句”为量词,下联“谁”为代词。 2、六类虚词,其中的叹词和拟声词一般为本类相对,极少与其他类虚词对仗。另外四类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的六种对仗组合,全部有例联出现。在“虚对虚”的原则下,古人视虚词相对为合律,所以,以下例联的存在是不足为奇的。 (1)副词与介词相对 居室格言联: 大道为公,元首无世袭之制; 小人勿用,百僚从民选而来。 上联“为”是介词,下联“勿”为副词。 李初树挽宋教仁联: 创林肯以一枪,天之报革命太惨; 去桃源不百里,我为赋招魂致哀。 上联“以”为介词,下联“不”为副词。 (2)副词与连词相对 格言联: 修德必获报; 美意以延年。 上联“必”为副词,下联“以”为连词。 集古文联: 权不失机,功不厌速; 博而守约,猛而能宽。 上联“不”为副词,下联“而”为连词。 (3)副词与助词相对 格言联: 静虚怀若谷; 恭俭德之舆。 上联“若”为副词,下联“之”为助词。 集古文联: 出入不殆,福禄所在。 劳逸无别,善恶同流。 上联“所”为助词,下联“同”为副词。 (4)介词与连词相对 集古文联: 至如飙风,去如收电; 谨于尊天,慎于养人。 上联“如”为连词,下联“于”为介词。 集古文联: 曲席而坐,传器而食; 捐金于山,沈珠于渊。 上联“而”为连词,下联“于”为介词。 (5)介词与助词相对 格言联: 无大无小归于敬; 有守有为视其人。 上联“于”为介词,下联“其”为助词。 集古文联: 文和于内,武信于外; 上盈其志,下务其功。 上联“于”为介词,下联“其”为助词。 (6)连词与助词相对 修身格言联: 如孟之刚,气配道义; 继孔而圣,志在春秋。 上联“之”为助词,下联“而”为连词。 集古文联: 太刚则折,太柔则废; 如渊之量,如川之流。 上联“则”为连词,下联“之”为助词。 3、如果说“实对实,虚对虚”为合律的话,那么,“实对虚”应该视为“违律”,但古联中却并不鲜见,二十四类对仗组合中,目前发现的“实对虚”例联的情况是: (1)名词与副词相对 北宋赵鼎自挽联: 身骑箕尾归天上; 气作河山壮本朝。 上联“天”为名词,下联“本”为副词。 云南路南石林联: 此间得少佳处; 何必更寻桃源。 上联“间”为名词,下联“必”为副词。 (2)名词与介词相对:未发现例联。 (3)名词与连词相对: 唐仲晃题厅堂联: 克已最严,须从难处去克; 为善必果,勿以小而不为。 上联“处”为名词,下联“而”为连词。 (4)名词与助词相对:未发现例联。 (5)动词与副词相对 乾隆题颐和园颐年堂联: 九陌红尘飞不到; 十洲清气晓来多。 上联“不”为副词,下联“来”为动词。 张岱题飞来峰联: 洞里白猿呼自出; 崖前残石悔飞来。 上联“自”为副词,下联“飞”字为动词。 (6)动词与介词相对 何绍基题岳阳楼联: 与佛借蒲团,坐着大江浮日月; 有僧供笔砚,写将警句压鱼龙。 上联“与”为介词,下联“有”为动词。 朱珔自题联: 士所尚在地,行远登高,万里鹏程关学问; 业必精于勤,博闻强识,三余蛾求惜光阴。 上联“在”为动词,下联“于”为介词。 (7)动词与连词相对 慈禧题颐和园景福阁联: 密荫千章,此地只疑黄岳近; 祥云五色,其光上与紫霄齐。 上联“疑”为动词,下联“与”为连词。 江湘岗自题门联: 梅占花魁,爱旎旖春光,若作和羹劳想像; 巷名筷子,念苍茫时局,待谁借箸共筹商。 上联“若”为连词,下联“待”为动词。 (8)动词与助词相对 王耀辰题厅堂联: 君子之交淡如水; 大夫无故不杀羊。 上联“之”为助词,下联“无”为动词。 陆申甫自题联: 老而不死是为贼; 臣之壮也不如人。 上联“死”为动词,下联“也”为助词。 (9)形容词与副词相对 张之洞题宣化畿辅先哲祠联: 远比华阳编士女; 岂无刘向传贤明。 上联“远”为形容词,下联“岂”为副词。 常熟虞山仲雍墓联: 一时逊国难为弟; 千古名山尚属虞。 上联“难”为形容词,下联“尚”为副词。 (10)形容词与介词相对 厅堂联: 受禄称庸才,从大夫之后; 读书仍本色,近圣人之居。 上联“从”为介词,下联“近”为形容词。 (11)形容词与连词相对:未发现例联 (12)形容词与助词相对 集古文联: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安忘其怒,出忘其仇。 上联“诸”为形容词,下联“其”为助词。 厅堂联: 立身引道,扬名于后世; 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上联“后”为形容词,下联“所”为助词。 以上不厌其烦地罗列举例,其目的不是说古人不谙联律,更不是依此作出结论,今人作联可以任意为之。主要目的是充分占有材料,从中寻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在当今联律的指导下,更深刻地了解联律,更自觉地遵行联律。经过分析、思考,大体有以下几条规律: (一)在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限制成分的定语可以成对。定语的词性,可以是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蔡元培题《越铎日报》联: 春风吹开锦绣谷; 晚岁犹存铁石心。 “春风”、“晚岁”均为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结构,而充当修饰、限制成分的“春”为名词,“晚”为形容词。 陈葆经题郑州黄河游览区北大门联: 居九域之中,黄河北枕; 出斯门而右,紫气东来。 “九域”、“斯门”为偏正结构,“九”为数词,“斯”为代词。 萨嘉曦题济南籧园联: 有人渤海思龚遂; 此地辽东隐管宁。 “有人”、“此地”为偏正结构,“有”为动词,“此”为代词。 南通曹顶祠联: 匹夫犹耻国非国; 百世以为公可公。 “匹夫”、“百世”为偏正结构,“匹”为量词,“百”为数词。 在此类结构的词组中,六类实词均可相对。 (二)在以动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限制成分的状语可以成对。充当状语的词性,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名词、代词、数词、量词、副词、连词。 林渭访题台湾垦丁公园联: 到此闲游,莫放过北岭奇岩南国宝树; 来人勿躁,且静观西山墓霭东海朝晖。 “闲游”、“勿躁”为以动词为中心的偏正结构,“闲”为形容词,“毋”为副词。 宋搢青撰海城茅儿寺多罗亭联: 佳日值春秋,对水郭烟村,回望平铺图画好; 群贤聚觞咏,喜河声山色,一齐飞送酒樽来。 “平铺”、“飞送”为动词性偏正短语,修饰、限制成分的“平”为形容词,“飞”为动词。 吉林斯美戏园联: 眉头春色十分浓,乐府新翻出塞曲; 门外松江千里阔,霸才谁唱大江东。 “新翻”、“谁唱”为动词性偏正短语,“新”为形容词,“谁”为代词。 洛阳白居易墓联: 心中怀念农桑苦; 耳里如闻饥冻声。 “怀念”、“如闻”为动词性偏正短语,“怀”为动词,“如”为连词。 长沙天心阁联: 高楼逼诸天,且看那洞庭月,潇湘雨,衡岳烟云,十万户棋布星罗,到此一开眼界; 江山留胜迹,最难忘屈子骚,贾生策,朱张性理,数千年声名文物,有谁再续心传。 “一开”、“再续”为动词性偏正短语,状语成分的“一”为数词,“再”为副词。 孙中山挽秋瑾联: 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 轩亭流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联中“首赞”、“今招”为动词性偏正短语,状语成分的“首”为副词,“今”为名词。 在以形容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中,充当状语的词是否可以相对?在理论上应该是可以的,但没有检到例联,故这里不作论述。 (三)联合(并列)词组,不论是何词性,均可成对。究其原因,就是词组本身自对使然。 咸阳荆轲墓联: 身入狼邦,壮志匹夫生死外; 心存燕国,潇寒易水古今流。 “生死”、“古今”均为联合词组,“生”与“死”自对,“古”与“今”自对,词组又可对。这是动词与名词相对。 儋县东坡书院联: 北宋免孤忠,春梦一场,忘却翰林真富贵; 南荒留雅化,清风百世,辟开瘴海大文章。 “富贵”为形容词自对,“文章”为名词自对。 伊秉绶题扬州平山堂联: 几堆江上画图山,繁华自昔,试看奢如大业,令人讪笑,令人悲凉,应有些逸兴雅怀,才领得廿四桥头,箫声月色; 一派竹西歌吹路,传诵于今,必须才似庐陵,方可遨游,方可啸咏,且莫把秾花浊酒,便当作六一翁后,馀韵风流。 联中“悲凉”、“啸咏”均为联合词组,这是形容词对动词。 联合(并列)词组,可分为同义并列(同义连用)和反义并列(反义连用)两种。“稼穑”、“衣冠”、“艰难”等属同义并列;“水火”、“古今”、“生死”等属反义并列。对仗时,可以同义并列对同义并列,反义并列对反义并列,也可以同义并列对反义并列。 文水则天庙联: 六宫粉黛无颜色; 万国衣冠拜冕旒。 “粉黛”、“衣冠”均为同义并列,可对。 太原晋祠难老泉联: 昼夜不舍; 天地同流。 联中“昼夜”、“天地”为反义并列,可对。 长子神农庙联: 粒我烝民,使有菽粟如水火; 播时百谷,先知稼穑之艰难。 上联“水火”为反义并列,下联“艰难”为同义并列,可成对。“菽粟”、“ 稼穑”均为同义并列。 汉语中还有一种联绵词,就是组成词的每一个音节均不能单独表义,只有两个音节合起来才能表示词的意义。联绵词又分为一般联绵词、双声联绵词和叠韵联绵词。由于联绵词的结构与联合(并列)词组相同,所以,联绵词除本类相对外,还可与一般的联合词组相对仗。 王信孚题杭州韬光庵联: 韬晦竹林深,客至徘徊,一尘不染; 光辉莲座放,堂开迤逦,万象皆空。 “徘徊”、“迤逦”均为叠韵联绵词,可对。 台北于右任墓联: 大笔淋漓,翰墨落人间,处处有屯田井水; 遗言慷慨,山川怀故国,朝朝望京阙觚棱。 联中“淋漓”、“慷慨”均为双声联绵词,可成对。 偏旁巧对联: 沧海汪洋,浪涨潮落,波涛澎湃; 崇峰峻岭,岩巍崖崛,峦献嵯峨。 上联“澎湃”为双声联绵词,下联“嵯峨”为叠韵联绵词,可成对。 以上三例为本类相对。 周学健撰三明文公祠联: 前公山,后文山,一气蜿蜒,知天地精华所萃; 始小学,终大学,真源脈胳,统圣贤体用之全。 上联“蜿蜒”为叠韵联绵词,下联“脈胳”为同义联合词,可成对。 沈葆桢题闽江边仰止亭联: 俯仰亭中,何人吹铁笛,几声唤醒沧桑世界; 徘徊栏侧,岂我抱布衣,素志盱衡日夜乾坤。 上联“俯仰”为反义联合词,下联“徘徊”为叠韵联绵词,可对。 (四)凡成序列的字词,不论词性,可以成对。 河南南阳武侯祠联: 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头点四十九盏星灯,一心只望酬三顾; 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挂,水面偏能用火攻。 上联十个数字,下联对以“东西南北中”和“金木水火土”。 马福祥题甘肃兰州小蓬莱联: 东观曦日,南迓薰风,西延爽气,北倾长河,游目骋怀无限好; 春燕梨云,夏揖兰露,秋餐菊霜,冬嚼梅雪,寒来暑往总相宜。 联中,“东西南北”对“春夏秋冬”,方位对时令。 李璧瑜自题联: 伤心夜雨,蕉窗点半盏寒灯,替诸生改之乎者也; 回首秋风,桂院剩一支秃笔,为举家谋柴米油盐。 上联“之乎者也”与下联“柴米油盐”,前为虚,后为实,仍可相对。
(五)六种虚词中,同词性相对为工对,不同词性相对为宽对。在古联中,凡是虚词相对即为工对。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现代汉语语法施行,虚词对仗的要求,比古联严格了许多,即副词对副词,介词对介词,连词对连词,助词对助词,叹词对叹词,拟声词对拟声词。在实际的操作运行中,除叹词对叹词、拟声词对拟声词相对严格以外,其他四种虚词间的相对则较为宽松,可以视为宽对。 潍坊市韩非子雕像联: 汇法术势三派主旨于宏篇,慎思无过者; 铸精气神一身无形之伟座,瞻拜有来人。 上联“于”为介词,下联“之”为助词。 潍坊市琴楼联: 初而弦动,后而心动; 弹者未名,闻者忘名。 虽然属自对,但上联“而”字为连词,下联“者”字为助词。 潍坊清明溪联: 花草如从名画看; 鱼虾常在碧空游。 上联“如”为连词,下联“常”为副词。 潍坊悠然亭联: 随遇而安,因树为屋; 会心不远,开门见山。 上联“而”为连词,下联“不”为副词。 (六)由于词性的转变,不同词性可以对仗的范围,大致包括以下几项: 1、形容词与动词相对。读到此,大家肯定会想到北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万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此诗的第三句成了千古名句。“绿”字,本为形容词,这里以动词入诗,形容词就转性为动词。由于很多形容词含有动词之义,所以,形容词对动词已经在诗词联曲中广泛使用,甚至不再考虑是否转性,大胆使用便是。 北京故宫符望阁联: 画情八窗纳; 春意百花舒。 下联的“舒”本为形容词,这里表示舒展开来,具有了动词性质,所以可与动词“纳”字相对。 王建川撰永定高飞桥联: 一道飞虹,人行青云路上; 半轮明月,家藏丹桂宫中。 下联的“明”字为形容词,与上联的“飞”字成对。 2、名词与动词相对。 虎丘真娘墓联: 香草怜美人,千古艳名苏小小; 茅亭宿花影,一泓清水问憨憨。 上联“苏”字为名词,这里转性为动词,与下联的动词“问”相对。 还有一种情况是动词转性为名词,如联: 红树枝头闻犬吠; 寒山影里见人家。 上联之“犬吠”,本为主谓结构,“吠”为动词,但此处是表示“犬吠之声”,“吠”就转为名词了,故可与下联之“家”成对。 3、动词与量词相对。 湖南零阳小学校联: 零溪东环,群流并纳; 阳适南倚,千仞独高。 上联“流”本为动词,这里转性为量词,与下联的量词“仞”相对。 李彦章题镇江北固山多景楼联: 天与雄区,欲游目骋怀,一层更上; 地因多景,喜山光水色,四望皆通。 下联之“望”字本为动词,这里转性为量词,与上联“层”字相对。 4、名词与形容词相对。 梁启超题云南鸡足山联: 寿颂南山瑶池瑞; 樽开北海蓬岛春。 下联“春”字本为名词,这里转性为形容词,与上联的形容词“瑞”相对。较为常见的可转性为形容词的名词有:春、天、海、山、村、金、玉、雪等。 中南海颐年堂联: 雉扇排云,花红鸣剑佩; 莺簧唱暖,柳绿拂旌旗。 下联“暖”字本为形容词,这里转性为名词,与上联“云”字相对。 5、形容词与副词相对。 乾隆题北海真实般若殿联: 正法眼长明慧灯不灭; 无漏身自在性海遥通。 下联“遥”为形容词,这里转性为副词,与上联的副词“不”相对。 桂林仙李园茆亭联: 乍来顿远尘嚣,静听水声真活泼; 久坐莫嫌荒僻,饱看山色自清凉。 上联“真”为形容词,也是转性为副词与副词“自”相对。 6、动词与副词相对。 董必武题湖北襄阳武侯祠联: 诸葛大名垂宇宙; 隆中胜迹永清幽。 下联“永”为副词,转性为动词与上联动词“垂”字相对。 钟耘舫题四川江津某镜店联: 君知我乎,好把容颜相对照; 吾即汝也,要将世界放光明。 下联“放”为动词,这里转性为副词与上联副词“相”相对。 7、数词可与多种类词相对。数词的字非常少,从一到十,再加零、百、千、万、亿、兆、京、卄、卅、皕等,仅有二十多字,如果再加上具有数词意义的半、几、两、双、数、单、只、匹、对、孤、群、众、重等字,总字数不足四十个,对仗的范围很窄,特别是在古声联中,一至十的十个数字中,只有“三”为平声字,其他均为仄声,增加了对仗的难度。许是由于这个缘故,古人在实践中采取了灵活的手段,凡是在某种语境中具有数字意义的字词,均可与数词属对,这就拓宽了数词对仗的范围,也为我们今人对仗做出了榜样。可与数词对仗的词类有: (1)名词。 泰国古都阿优吐亚的三宝庙联: 三宝灵应风调雨顺; 佛公显灵国泰民安。 联中“佛”字为名词,这里借其不同凡人之意,转为形容词,与数词“三”相对。 齐白石赠友联: 喜看三径长圆月; 不厌秋翁耐久花。 联中“秋”字为名词,转性为形容词修饰“翁”字,当可与“三”相对。 (2)动词。 王闿运赠功儿联: 学贯九流才一艺; 儒兼十行不言仁。 下联“言”为动词,不必转性即可与形容词相对,数词“一”也可与形容词相对。所以,动词与数词相对是容易理解的。 吴作人赠王延生联: 深港无他景; 穿堂一重天。 上联“无”为动词,这里具有“零”的意义,故可与数词“一”相对。 (3)形容词。 由于形容词与数词在性质上非常接近,所以古今联家大量使用为对仗,几乎成为约定俗成的惯例,就像形容词对动词一样。 田原书柏林“乡土书屋”联: 半槛泉声三径月; 一亭诗境满湖云。 下联“满”字形容词,与数词意义相近,可以自然成对。 唐泰赠徐霞客联: 平生只负云上梦; 一步能空天下山。 上联“平”为形容词,也是修饰名词的定语,与数词“一”为对。 (4)代词。 印度加尔各答华人商会联: 先辈声名满四海; 后来兴起望吾曹。 下联“吾”字为代词,此处是泛指在印华侨,具有了数词义,与“四”可对。 清俞樾题西湖三潭印月联: 记故乡亦有仙潭,看一样湖光,添得石桥长九曲; 至此地宜邀明月,问谁家秋思,吹来玉笛到三更。 下联“谁”为疑问代词,本身就具有数词义,故可与数词相对。 (5)量词。 数词与量词不但紧密相连,常常配合使用,而且可以互为相对。 龚季思赠程定甫联: 二分月下真耆宿; 六十年前旧茂才。 上联“分”为量词,下联“十”为数词,可以自然成对。因为数词本身就有量词义。 曾衍东自题联: 于睡中得一觉字; 到醒来作些梦看。 上联“一”为数词,下联“些”为量词,可以成对。 (6)副词。 毕沅题吴县灵岩山馆联: 花草旧香溪,卜兆千年如待我; 湖山新画障,卧游终古定何年。 上联“千”为数词,下联“终”为副词,由于均为修饰名词的定语,故可对。 严渭春自题门联: 两朝恩眷三持节; 五岭归来再读书。 下联“再”字为副词,这里转性为数词“二”,故可与上联数词“三”为对。 (7)介词。 绍兴鲁迅故居联: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下联“以”为介词,与下文连接起来理解,具有数词的含义,故可宽对。 (8)连词。 范肯堂赠友联: 呼吸一去,千载无我; 因免以求,三代之英。 下联“以”字,这里属连词,上联“一”字,可转性为连词,故可宽对。 (9)助词。 京师浙绍乡贤祠联: 先贤后贤其揆一; 在上在旁如见之。 下联“之”字助词,联系上文,此处有名词义,上联“一”也可转性为名词,故可宽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