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内私人艺术资产2万亿,巨量艺术资产将激活

 天宇楼33 2016-06-08

(导读:在我国居民资产配置中,已有3%的资金流向艺术品领域,在高净值人群中这一比例高达15%,这意味着中国艺术品投资消费领域拥有2万亿元的市场规模。在今天中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长期沉淀总额高达2万亿的艺术资产将激活。




曾几何时,艺术品收藏还只是少数人消遣与娱乐的一种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艺术品作为一种自有资产概念与房地产、股票、证券、黄金等资产一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在,作为资金承载物的艺术品资产,已属于许多家庭、个人及机构保值增值的工具之一。


在西方发达国家,购置艺术品是许多家庭或机构进行资产配置的重要途径。据统计,欧美国家高净值人士的艺术品投资在家庭资产配置中一般在10%左右,许多公司或机构的艺术品投资也在5%。在中国,艺术品作为资产配置还远远不够,由于美学教育还远未普及,加上中国普通民众投资比较传统和单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艺术品收藏与投资仍局限在相对小规模的“圈子内”,对于大众群体来说,并不清楚该投资收藏什么样的艺术品以及该怎么管理已有的艺术品。


这一情况在近两年来正在悄然发生改变。随着股票市场、地产市场的降温,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工薪阶层中的高收入群体开始关注艺术品投资,艺术品投资与收藏群体逐渐扩大,“小群体”走向“大众化”的趋势明显。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中国艺术品市场内部的生态环境毕竟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也是一个需要有足够潜水能力才能涉足的深水区。缺乏专业的知识、长足的经验、广泛的人脉以及敏锐的洞察能力会很容易投资失利。要想深入艺术品投资领域,实现艺术资产的价值增值,离不开对艺术资产的有效管理。


艺术资产的管理并非简单的艺术品资产保管、鉴评及流通,而是要通过系统掌握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规律、内部生态结构、以及艺术品价值变动规律来实现艺术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艺术资产的财务收益。具体来说,进行艺术资产管理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我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历史脉络,奠定艺术资产管理的知识基础


我国艺术品市场自魏晋时期就已出现,唐宋时期一度达到高峰。古代艺术品市场流通整体上以文人书画为主流,缘于爱好,谈不上投资。近现代中国社会战争不断,商贾及达官贵人乐于收藏,并将部分销售到海外获取资金。建国后,由于受政治运动的影响,艺术品产业一度出现停滞。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始,北京城开始出现专营字画、古玩的商店,当时的艺术品供求关系较为简单,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爱好与收藏,著名艺术家李可染的传世佳作—(万山红遍)在同时期市场价格只有不到100元。90年代后期,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开始出现大量文物商店、画廊、拍卖行等,中国传统艺术品产业链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以实物交易市场为主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在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强劲拉动下迎来了它的大勃兴。


中国艺术品市场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饱受诟病,诸如资本绑架、雅贿、洗钱等一些不和谐因素如影相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代名词,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发展中偏离了正常的轨道。


2012年前后,随着社会政经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加速到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终于在互联网+金融+艺术品的时代呼声中进入了新常态的想像空间。良性发展、理性交易、合理价格、创新平台等成为艺术品市场新的关键词。基于互联网的网购、微拍、文交所、电子盘等新生事物为艺术品交易提供了多种平台与渠道。一个由消费市场占主导,投资市场次之的市场格局正在形成。互联网环境下的艺术品交易方式将改变和净化传统艺术品产业的生态环境,实物市场、网络市场、与艺术品电子盘逐渐成为艺术品投资与消费的三大阵地。




2、把握艺术品交易的市场格局, 探寻艺术品资产管理的创新路径


实物市场、网络市场、与艺术品电子盘市场已经成为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三大格局。在“三足鼎立”的后艺术品资产管理时代,艺术资产管理者应该深入而系统地掌握它们的构成特点、发展状况及市场潜力,从而把握好艺术品投资的方向。


艺术品实物市场,一般是指拍卖行、画廊、文物商店、艺术衍生品销售机构。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交易机构容易在商业浪潮中被新生力量所取代,作为投资者要密切关注传统市场的动向,洞察其改变的方式及过程,并对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预判。艺术品网络市场是指基于web2.0或者移动互联网的艺术品交易,主要有网购、微拍等方式。而电子盘交易这种全新的交易模式,则通过与艺术基金对接,实现了艺术品投资的电子化,尚属于在探索中的交易方式。未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很有可能分化为消费市场主导、投资市场次之的市场格局。在这种格局之中,实物市场与网络市场将主导艺术品消费,而电子盘则有可能主导艺术品投资领域。如果能洞察到这一“先机”,并由此改变投资策略,则能使艺术资产实现有效增长。


新的市场格局环境下一定要学习新的交易方式与交易理念,积极开拓信息渠道,着力解决投资过程中的艺术品信息不对称难题,寻找艺术品资产管理的新“窍门”。近年来,加速崛起的“互联网+”激发了不少艺术品交易创新平台。2014年由“艺术战争微信平台”发起的“O2O艺术共享”系统,通过的“Uber”模式与“Airbnb”模式,利用艺术空间共享托管,解决一系列艺术品托管与销售问题,减轻了艺术品管理的资金压力。2015年杭州出现一家以艺术品租赁为核心商业模式的“艺术银行”(艺术资产概念银行),专门为个人或机构提供艺术品租赁服务。艺术租赁业务在国外市场较为成熟,但在国内还是个较新的概念。个人认为艺术品租赁业务如果在国内发展得好,则很有可能刺破艺术市场的天价泡沫,从促进中国艺术品消费市场的良性发展。2014年,艺术品互联网拍卖平台—“联拍在线”上线,通过集合国内外拍卖行进行线上线下实时同步拍卖,极大地解决了藏家与艺术品之间、藏家与拍卖行之间、艺术品与艺术家之间的信息共享问题。2013年出现的艺术品电子盘交易平台迄今已诞生了30多家,增长速度惊人。其中湖南华强艺术品电子盘交易中心开盘首日申购量就突破了100个亿,金融力量之强大可见一斑。艺术品电子盘交易通过艺术品基金组合与电子盘结合,发售有限合伙基金的LP资产。该交易模式让普通投资能力的群体参与到艺术品投资中来,为艺术品投资大众化开辟了新的道路。时刻关注新生创新型交易平台能为艺术品资产搭建新的销售渠道,也能为艺术资产的管理提供新的理念与新的模式。




另外,艺术品资产管理还应关注银行业、保险业等金融机构在艺术品金融领域的尝试。民生银行是最早涉足艺术圈的金融机构,2007年设立发起的中国第一个艺术类艺术金融产品“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潍坊银行在2009年开始尝试艺术品抵押融资业务。平安银行2015年开始也出台专门艺术品金融服务方案-“平安艺术宝”助力艺术品资产金融化。金融机构的艺术品金融业务主要为画廊提供营运资金支持,以获得更多优质艺术品;为拍卖公司提供艺术品拍卖质押贷款,缩短回款周期;为藏家提供艺术品质押融资,增加艺术资产的融资变现能力。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为私人艺术资产的管理与投资提供了更多拓展空间。


对艺术资产的管理还应重视对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资产的概念包含有形与无形,简单的讲,有形资产一般指实物资产,而无形资产则是指非实物形态。有形资产的价值是由它的有形性质所创造的,而无形资产的价值是由它的无形性质所创造的。对于艺术品来说,其本体属于有形资产,而通过本体价值实现审美、情感、道德的超越,这就属于无形价值。无形价值可以创造无形资产,艺术品的无形资产可以通过制造艺术衍生品的形式体现,让其进入艺术消费领域,从而带来更多的商机与效益。


在艺术品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始终有四个基本问题不能忽略:保管、估值、鉴定与流通。这几个问题是艺术品资产管理的核心问题,属于艺术品市场网状生态结构上的节点,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资产管理效果,即投资失败,要求投资者深入市场进行细致甄别、多方了解,学习更多相关的专业知识,在投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机会与盈利空间。




3、摸清自有艺术资产市场价值变动规律,规避艺术品投资的风险


艺术品市场投资作为市场投资的一部分,同样存在风险。在投资时,要注意预判风险、识别风险、规避风险。一般来说,摸清艺术品市场价值变动规律是有效规避艺术品投资风险的重要途径。1990年5月,美国纽约艺术品拍卖会上,经过激烈竞价,日本人斋滕了英分别以9250万美元与7800万美元天价拍下凡高的(加歇医生的画像)、雷诺阿的(红磨坊街的舞会),震惊全球艺术品市场。几年后,当藏家欲按原价出售作品时,却无人问津,最后只得以低于原价数千万的价格出售。傅抱石先生的作品(云中君与大司命)1995年通过北京瀚海拍卖以396万人民币成交,到了2000年嘉德秋拍中却只估价300万人民币,最终流拍。而李可染先生的《万山红遍》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仅以80元人民币价格出售,2015年嘉德秋拍大观夜场上竟然售出1.84亿人民币的天价。显然,艺术品投资蕴含着巨大的价格变动特点,买入的时间、地点、人物等都是关键因素。


据统计,从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价格呈现出周期性波动的特点。2000年左右至2008年左右,书画艺术品价格整体上升阶段为5年,下跌阶段为3年。从2008年至今,上升期为3年,然后下行,至今仍未完成探底过程。就投资收益率而言,从2000年至今书画艺术品投资回报的年化收益率始终维持在15%-20%左右甚至更多。从投资品种来看,近现代书画的投资回报较高,其中名家中低价位的作品投资回报最高,当代书画次之,古代书画的投资回报则最低。


艺术投资市场价值变动的规律性为投资艺术品提供了经验参考,它提醒投资者在投资艺术品时应重点考虑哪些问题,如买入的时间节点、分清楚长线投资与短线投机的关系等。同时,它还告诉人们投资艺术品最好能精于一种,注重成本效益,深入了解艺术品价值构成因素,并以艺术品的鉴定、评估为基础,综合市场的发展规律来分析未来的价格走势。


作者:江哲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