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大120周年 | 校史上的今天:茅以升与交大

 联合参谋学院 2016-06-08

【校史上的今天】1989年11月12日,中国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茅以升逝世,终年94岁。茅以升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1917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20年在国外学有所成的茅以升应恩师罗忠忱教授之邀回母校任教,担任工科教授,时年24岁。次年,他又受聘任学校副校长。以此为起点,为母校之发展计,茅以升曾先后四次出任唐山交通大学校长,更在学校发展的关键时期力挽狂澜,与母校同兴衰,共命运,为母校赢得了荣誉和功绩。



在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无处不在。无论是在校园,还是学子心间。无论是为学,还是为师,再或为事,以至为人,他都是西南交大人成功之楷模、立身之榜样。


在西南交通大学,谈起茅以升,总会有他勤谨为学的光彩片断。


茅以升,字唐臣,1896年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巧合的是他与母校西南交通大学同寿。1911年,年仅15岁的茅以升以优异成绩考入唐山路矿学堂。在校期间,茅以升学习极为勤奋,仅整理的笔记就多达二百余本,近千万字,这些笔记摞起来超过一人高。

茅以升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的毕业证


唐山路矿学堂治学甚严,考试制度极其严格。这个传统早在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时期就已形成。当年《铁路学堂章程》规定:“每月由总工程师酌派洋工程师一名至学堂就近考察一次;每年4、9两月由总工程师小考二次;每年2月由总局禀请派熟谙西学委员会同考核一次。”平时各门课程的考试十分频繁,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津贴待遇和毕业的任用挂钩,分数的多寡是决定学生进退的主要依据。学生学习十分认真,学风甚好。


唐山路矿学堂时期,考试仍然频繁还从不预告,有时一个上午会连续考四门功课。没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根本拿不下来。茅以升在校学习五年,经历考试无数次,每次大考都是全班第一名,五年各科成绩平均分高达92.5分,这在一向以考试严格著称的唐山路矿学堂的历史上极为罕见。凭这一点,说茅以升是少年天才,并不夸张。


更值得一提的是,茅以升为母校争得了“东方康奈尔”的美誉。1916 年,刚刚毕业的茅以升,和1914届学长黄寿恒以高分考取庚款留学。年仅20 岁的茅以升作为最年轻的研究生赴美就读康奈尔大学,在康奈尔大学注册处报到时,注册处主任从没听说过这所学校,质疑学校的教学质量,便组织考核了他的大学课程,又让他参加了研究生考试,茅以升两次均以特优通过,康奈尔大学的教授们对学校的教学质量举座皆惊。1917年,茅以升顺利获得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在研究生的毕业典礼上,康奈尔大学校长当场宣布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的毕业生一律免试注册,顿时学校蜚声海外。由于茅以升在康奈尔大学为母校争得了荣誉,加之那时的交大在课程设置、教材使用等方面多借鉴康奈尔大学,因而学校博得了“东方康奈尔”的美称。


在西南交通大学的历史中,茅以升曾数度在校任职。他为师甚宽的故事总让人津津乐道。


1920年,在国外学有所成的茅以升应恩师罗忠忱教授之邀回母校任教,担任工科教授,时年24岁。次年,他又受聘任学校副校长。以此为起点,为母校之发展计,茅以升曾先后四次出任唐山交通大学校长,更在学校发展的关键时期力挽狂澜,与母校同兴衰,共命运,为母校赢得了荣誉和功绩。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烽火硝烟的抗日战争期间凭借个人的声望和影响力,组织师生积极复校,使得唐山交大从废墟中再生。其知识分子的高风亮节彰显无遗。


抗战期间,茅以升在艰苦卓绝的办学环境中,仍不忘从精神和质量等方面重建设学校。他每年驻校九到十个月主持校务,他聘知名学者、专家教授,到学校任教;邀请各方学者、教授利用寒暑假到学校做学术讲座与学术交流。

茅以升主持设计建造的钱塘江大桥


只要说到茅以升,人们肯定会由其名联想到钱塘江大桥。这座著名的桥梁,是茅以升为事克严的典范。钱塘江大桥,是一位见证了杭州从战乱时期到和平年代的“老人”,今天,它依然屹立在钱江潮头,英姿巍然。自从钱塘江大桥第二次新生,这座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双层式公路铁路两用特大桥,其安全行车纪录,从未被超越。


作为一代卓有成就的知识分子,茅以升给西南交通大学人留下的深刻印象,还有他为人无私的胸怀。


1937年,敌伪侵占唐山交大校园。刚刚完成修建钱塘江大桥重任的茅以升临危受命,第三次长校,担当起领导各地校友复建母校的任务,带领师生们开始了长达数年的“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艰难复校行程。他凭借个人威望, 在武汉、南昌、长沙等后方城市的大报上,通过刊登“茅以升招生启事”的广告,召集学校教师、学生从华北、中原、上海、江西等全国各地纷纷归队,还凭借个人的影响力从湘黔铁路局借出15名优秀工程师乘轨道手摇车,轮流到校兼课。这一路,雨雪交加,道路泥泞,饥寒交迫,风餐露宿,长途跋涉。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茅以升,他没有气馁,毫无怨言,只为母校需要他,他便义不容辞,义无反顾。


勤谨为学、克严为事、无私为人、宽厚为师。这一切,是茅以升的品格。这一切,又仅是一个知识分子修炼自身的写照?既是,也不完全。纵看茅以升的一生,他时时处处,无不在为国倾力。这才是在茅以升身上散发出的精神光辉。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20世纪30年代,全国抗战爆发之前,他不顾个人安危,在烽火硝烟中修建钱塘江大桥。后又为国家民族的利益考虑,不得不含恨将自己倾注心力修建的大桥亲手将其炸掉。钱塘江大桥历经修桥、炸桥、复桥,既是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中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一页,也是茅以升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爱国为国的真实写照。正如陆定一所言,茅以升是广大“爱国知识分子的楷模”。


落日余晖下,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图书馆壁墙上的浮雕像上茅以升专注的眼神还在关注着母校每一个学子的成长。


在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无处不在。存在的,是他的名字,他的形象; 永恒的,是他的精神……

西南交通大学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校园大型原创励志话剧《茅以升》剧照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微信公众账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