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侵害关节(主要为肢体远端关节或活动关节)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持久反复发作,最终将发展至不同程度的关节变性、功能障碍,甚至导致残废。目前对该病的治疗,多采用综合疗法,其中,及早并有效地实施运动疗法、进行康复治疗常常是重要的措施之一,已日益受到重视。类风湿关节炎的康复是通过采用各种康复治疗方法与技术、畸形辅助器具与适应器具、能量保存与关节保护教育及职业计划等措施,从而缓解症状,维持或恢复功能,预防功能障碍。其中康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因子疗法、功能锻炼、作业治疗、传统康复方法。关节受累早期,患者常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晨僵、活动受限,临床检查常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等炎症体征。而对此,RA患者除去药物对症治疗外,大部分选择休息,甚至是卧床制动。然而研究早已明确,制动不仅导致废用性肌萎缩、肌力下降、肌肉代谢障碍,还能导致骨质疏松、心肺功能下降。例如:健康人的肘关节石膏制动4周后,发现前臂周径减小5%。健康人在制动后,姿势肌(背肌)或者抗重力肌(下肢肌)变化较大,上肢肌力损失较小。完全卧床休息肌肉力量降低速率为每天下降1%,每周下降10%~15%,3~5周内肌力下降可达20%~50%。健康成人卧床休息10天后, 反映骨基质吸收的生物化学指标的脱氧吡啶及尿交链吡啶浓度开始增加,20天后下降。较长时间的卧床休息(4个月),腰推、股骨颈、胫骨及跟骨的矿物质密度可分别下降达4%、4%、2%及10%。晚期则表现为各种软组织粘连、关节挛缩畸形、ROM减小,关节渐被破坏,功能减退进而完全丧失。而这都可以通过康复锻炼得到有效预防及功能改善。而其中最常用及最重要之一就是康复锻炼。其主要的运动形式有ROM训练、肌力训练、牵张运动以及ADL和日常生活训练。关节疼痛与肌力的减退是引起关节炎患者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通过康复锻炼,可有效地提高肌肉的肌力和耐力、减轻疼痛、并能减少障碍程度、提高患者的行为能力。不同阶段RA患者的康复锻炼侧重有所不同,但有相同的原则:适时适度、尽早进行;控制疼痛、循序渐进;因人而异、持之以恒;全面兼顾、综合考虑。急性炎变期的患者,宜进行床上运动,协调全身及局部休息;疼痛等症状缓解后,由被动运动开始,必要时做主动助力活动,后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抗阻力运动,内容包括:◆ 肌肉收缩交叉训练:即当患侧肢体炎症明显、疼痛剧烈、需完全制动休息时,可以通过健侧肢体的运动,引起肌收缩的节段性交叉效应,从而对患肢产生类似的运动刺激,防止或延缓患肢肌肉萎缩。亚急性期主要表现是急性疼痛缓解,炎症消退期。而康复的目的则是通过受累关节的等长训练、去重力下受累关节的全关节运动,以增强肌肉、韧带的力量,防止关节挛缩畸形。具体包括:◆ 受累关节的等长训练,一般2次/天,每次重复3~4次收缩;与畸形反向的肌肉(臀肌、股四头肌、踝跖屈肌、肩伸展肌、肘伸肌、腕伸肌和指屈肌)收缩宜多些;◆ 非受累关节全关节活动范围的主动运动;训练应逐渐增加重复次数、改变为主动训练、加大关节活动范围;◆ 坚持胸廓运动:呼吸训练时保持肺功能的重要基础。◆ 恢复和增加日常活动能力的方法:主要采用运动疗法,强调日常活动训练程序,要求每一关节均为最大活动范围;若主要肌群不能等张收缩5次,则进行等长收缩;休息和运动的时间比例可根据个体情况和关节损害程度、失能情况而定;注意休息不是简单的坐下而是处于放松体位。RA患者恢复期的表现主要是无关节变形,有轻度功能障碍。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症状缓解,但过度的关节活动会导致病情反复。而其康复锻炼的目的是恢复和增加日常活动能力。※ 主要采用运动疗法,强调日常活动训练程序,要求每一关节均为最大活动范围; ※ 若主要肌群不能等张收缩5次,则进行等长收缩; ※ 休息和运动的时间比例可根据个体情况和关节损害程度、失能情况而定; ※ 规律的运动疗法训练同时可促进健身、增强心肺功能;慢性期的患者,为预防和纠正畸形,可根据病情进行改善关节功能、恢复肌力的运动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指导训练,同时加强体力锻炼以提高康复训练效果。可让患者进行适量的家居运动锻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