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门坛上弄堂情

 垂钓渔公 2016-06-12

常熟,江南的一个小城,已有1700多年历史。古城坐落于虞山东南山麓,城外湖泊环抱,城内琴川古运河纵贯南北,民居枕河而筑,小桥流水人家,街巷幽深静谧,至今仍保持明清时的格局。

随着现代化城镇的建设,古老的建筑也逐步被高楼大厦所替代。但在南门地区,仍有一个片区得以保留,这里就是南门坛上。

这里弄堂纵横交错,河道弯弯,石子铺路,典型的江南里弄特征。附近的弄堂有:戚家弄,小义庄,丰乐桥上塘,下塘,四丈湾,南仓弄,南面店弄,缪家湾,关帝弄,前仓村,南市河,迎春街,东仓街等。

这里的人们,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井台旁洗衣,沿街晾晒衣物,门口拾菜,嗑家常。

不过,居住在此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外地来此打工的租住户。年轻人都在外面住新建的住宅小区了。

邻里间的问候声,小商贩的吆喝声,邮递员的敲门声,孩儿的戏闹声,声声不息。乡里人情气息浓,这里有看不完的江南情。

老街坊的管理,可谓是井井有条。道路整洁、干净。厕所布局合理,无异味,无蚊蝇,方便居民日常生活。

负责清扫的环卫工随处可见,工作兢兢业业。邻里间也自觉维护环境卫生。不得不说常熟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市政府对老街区采取了保护措施,2014年组织各方专家学者,对南门坛一带进行了规划认证,有计划地对老街进行维修改造。

这里有明清时期的浴春池浴室,有丰乐茶馆,有大光明钟表眼镜店,有五金电料,鱼行肉店,园作雕花,旅馆客栈,有中药铺,有各式小吃店,有修鞋摊,缝纫铺,刻章店,剃头店……可以说是一切应有尽有。

如今,虽经百年商业沿革,但坛上建筑风貌仍旧保留着历史原貌,街巷结构保留着历史文脉肌理,尤其是临街商铺仍保持传统敞开式的经营业态。

浴春池内景,整洁的铺位只等开门迎客。

复明医院旧址。是一座具有典型民国时期建筑风格的西洋双层小楼,常熟最早的眼科医院建国后变更为虞山镇卫生院。

丰乐老茶馆,店主静待来客。

鞋摊,出售各式男女鞋子。

穿藤椅的,走街串巷,总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怀。

端午节就在眼前了,包点粽子,煮点咸蛋。

老式理发店,生意兴隆,做的都是熟客。

家门口,能随意洗头冲凉,那个爽,公房里能有?

修个鞋,换个拉链什么的,不要太方便啊。

百米长的巷子,散步聊天两不误。

君子弄口,修收音机的王兴根老伯,退休后就一直在家门口摆摊。过去做过电影放映员。

买好菜,带几根油条回家,图的就是便利和实惠。

丰乐桥上,行人步履匆忙。

菜摊摆到弄堂口

老叟与孩童

大饼油条江南人早点的最爱。

进门的客堂间,也是老城区人的厨房间。安个水龙头,放个煤气灶,生活就是这么简简单单,踏踏实实。

奶奶的客堂间,窗明几净。

缝缝补补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座落于小弄里的便民裁缝铺,生意还好。

不远的乡镇仍旧有老人做点手工活,到城里来卖。

老式的私宅的院落里,常会竖出一两枝果树苗木来。这不,枇杷果成熟了,主人在屋顶上忙着摘黄橙橙的果子。

贩卖气球的外地汉游走于小弄里

邮递员挨家挨户送邮件,不同的是自行车换成了电动车,敲门声依旧十分亲切。

外来打工者,在这里临时安个家,做点小买卖,只是卫生如何监管才是好。

幽静的弄堂,诉说着人间沧桑。

这样的生活,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是陌生和不习惯的。然而,这样的生活又是我们所无法回避的。时代发展,城市变迁,总是不能一概抹去曾经的拥有。留一点陈旧的痕迹,也许就是留一点记忆,留一段历史文脉。走过了,记录了,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