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医院自己说为啥取消门诊输液

 369蓝田书院 2016-06-12



小 e 说:



编辑:精诚君



近段时间,各地纷纷叫停门诊输液。北京、杭州、深圳等地不少医院也自主加入叫停门诊输液的行列。在北京,从2014年3月16日起,航空总医院取消了普通门诊静脉输液,并明确规定:门诊医生(除儿科、急诊外)不得开具静脉用药处方。据公开资料显示,这是北京第一家取消普通门诊静脉输液的医院。为何这些医院要取消门诊输液呢?

多地叫停门诊输液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是医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但在现实中,顺序已经倒过来了。在大小医院,输液室俨然是最忙碌的地方。国家发改委曾公布的一组数据让人心惊:去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去年每人输液8瓶,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平均水平,过度用药正在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减少不必要输液,实施无输液门诊”成为不少医药卫生机构的共识。2014年,安徽省卫计委已公布了“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江苏省卫计委也要求,2016年7月1日起,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到2016年底前,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

航空总医院院长高国兰表示,取消门诊输液可以规范抗生素的使用,是安全用药的大势所趋,“国内几百上千人集体输液的壮观场面,在国外是看不到的,也是不可想象的。国外门诊压根没有输液一说。患者要挂水,只能去急诊,但去了急诊意味着你的病情得符合急诊要求才行,否则还是不给你输液。”

输液认识需要改变

“生病就要输液”的思想根深蒂固,门诊停止输注抗菌药物究竟对患者是好还是坏呢?

航空总医院医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撤销普通门诊输液室的建制以来,目前医院各项效率指标显著改善:日输液量由原来的门急诊输液300-400人降至急诊输液60-70人,门诊药占比下降9.4%,医院未发生一起因未在门诊输液而延误治疗的病例。

事实上,很多疾病根本不需要输液,口服药物后3~7天可以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安全、有效、经济、方便。“患者对输液的认识需改变,其实输液的风险高于一个小手术。所有的液体包括药物是直接进血液的,输液通常不是单一的成分,配在一起的时候有可能有反应,比如说过敏。第二,如果你输液多的话,致病的这些微生物带入的机会就有可能多。心脏不好的人,输液的速度快或慢也有可能对身体不好。”朝阳医院主管药师张征表示,在输不输液的问题上,公共的科普教育很重要。老百姓以前有输液的传统,是由于以前医疗水平较低,吃药没有输液效果好,但现在我国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吃药和输液效果已经差别不大。

要摆脱“吊瓶大国”的帽子需要医患双方共同的努力,患者要重新认识输液,高国兰总结说。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健康界。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微信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