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蛋蛋那些事儿 | 一生中如果没有吃过这4种蛋,就白认识鸡蛋了!

 安好2016 2016-06-12



小时候讨厌的东西,也许长大会异常喜欢。


我没想过有朝一日我会这么喜欢吃鸡蛋。


小时候我妈妈给我吃白煮蛋的时候我都捏着鼻子绕着跑,十分嫌弃。但是家人总和我说:“你正在长身体啊,一定要每天早上吃两个才行,你看人家隔壁小明,那么聪明就是吃鸡蛋吃的。”


于是我被忽悠的每天早上都要捏着鼻子吃两个水煮蛋。


后来煮蛋吃得腻了,早餐桌上又花样翻新变成了煎蛋


把鸡蛋打到平底锅里让两面煎熟,等鸡蛋边缘煎到微微发焦变成金黄色时,再把鸡蛋盛出来,如果早餐有面包和火腿,她就会把煎蛋连同火腿夹到面包里,笑着哄我说这是她自制的“汉堡”,对于痴迷于肯德基麦当劳的我来说,这一诱惑还是挺有说服力的,也确实比白水煮蛋吃着有滋味。

如果没有面包,她就在煎蛋上浇上自己调制的糖醋汁,撒上葱花和香菜碎,不用吃主食,我就可以一口气吃四个煎蛋。


这样做的煎蛋外表微微焦脆,内里的蛋白却非常柔嫩,里层的蛋黄微微带着溏心,外面的蛋黄是焦黄的绵软,搭配糖醋汁一起吃到嘴里真是幸福感满溢!


- 煎蛋TIPS -

1.煎蛋一定要注意油温,要等油微微开始冒烟的时候,再打入鸡蛋。

2.用中小火,一面煎到焦黄起泡,等鸡蛋稍微凝固到能在锅子里晃动,用木铲翻面(铁铲容易铲破),再煎另外一面。




后来,煎蛋也吃腻了,妈妈不得不使出杀手锏——我姥姥祖传的卧鸡蛋。做法同样也特别简单,找个大点的碗打上2-3个鸡蛋,加上油和花椒面,葱花,酱油,然后放到蒸屉上蒸。


蒸熟出锅的鸡蛋所有的蛋黄都嵌在蛋白里,碎葱花和调料汤汁也全都浮在了鸡蛋表面,我最喜欢的吃法就是用特大号勺子从中间挖一勺,空出来的部分就会被酱色的汤汁填充满,一口接一口,完全停不下来!



- 卧鸡蛋TIPS -

1.取2~3个鸡蛋打入碗中,不打散;然后放入油、花椒面、酱油,撒上葱花。蒸15分钟。

2.调料要等蒸熟后再搅拌。不要放盐。




记得我上高中那年做了牙齿矫正,每周调整一次牙套,每调整一次牙都疼的厉害,连白米粥都喝不了,牙齿碰到米粒都会疼,这时候拯救我的就只有鸡蛋羹了。

如布丁一样软萌的外表,表面平如镜面,口感滑如丝绸,细腻如豆腐,软嫩的程度完全不用劳费牙齿就可以直接咽下肚,是唯一陪伴我高中三年却没有厌倦的食物。


鸡蛋羹除了可以给牙口不好的人补充营养之外,做给小朋友吃也很适合。软嫩喷香,即使吃上一碗也不担心会摄取过多的盐分。



- 蒸鸡蛋羹TIPS -

1.鸡蛋加2倍的水打散,放入蒸锅,大火蒸十分钟。

2.蒸时可以盖上锡纸防止水汽,出锅后淋上海鲜酱油。




现在开始自己生活,掌握不好火候又很喜欢吃溏心蛋,就买了煮蛋器,每次煮五个,煮五分熟。只吃一部分的话,剩下的鸡蛋放到第二天就会变老变硬,于是我总是一口气把五个溏心蛋都吃光。


偶然一次,把海鲜酱油和捞汁兑在一起然后用鸡蛋沾着吃,酱料的咸香带着些捞汁的酸甜和溏心蛋黄绵密软糯的口感一交汇,便胜却人间无数啊!

无意间看到报道说每天最多只能吃一个鸡蛋,因为鸡蛋是高蛋白食品,如果食用过多,会导致代谢产物增多,同时也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后来我特意查证了一下,发现这个说法只是部分正确,鸡蛋有益的方面还是主要的。


它的优质蛋白和各种微量成分并不存在“多了不能吸收”的问题。不过吃鸡蛋还是要注意整体搭配,如果食谱中已经有了很多鸡蛋所富含的“优质成分”,那么鸡蛋的“不足”就值得重视,减少鸡蛋的食用量就有必要。


反之,如果食谱中缺乏鸡蛋提供的优质成分,而胆固醇、饱和脂肪之类的“受控成分”不多,那么多吃鸡蛋的好处就超过了可能的坏处。

 
为了均衡营养,我用锅代替了煮蛋器,每次煮一到两个鸡蛋,并且渐渐的总结出来一套零失败溏心蛋大法:中等大小的锅,一定要等到到锅里的水被加热到刚刚有点颤抖(80度摄氏/180度华士),再轻轻把鸡蛋放入水中煮6分钟,立即取出,溏心蛋~!完美~!



- 溏心蛋TIPS -

1.水烧开至水面微微颤动的时候是最佳温度。

2.鸡蛋入锅煮6分钟后取出,可以蘸海鲜酱油或拌饭吃。



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在他的小说《太阳系历险记》中就提到了在低于100 °C的温度下“煮”鸡蛋的可能性:

日本的温泉蛋也和低温煮溏心蛋异曲同工,把一篮鸡蛋放到温泉里浸泡,吃的时候把鸡蛋打到海带汤里浇上酱油和味淋。我也特别喜欢在乌冬面里或者铁板牛肉上加个温泉蛋,把温泉蛋戳破,混合乌冬或者米饭一起吃也非常香甜。

可以说,鸡蛋的美味已经渗透到我这个懒人的生命中,每次我妈打电话都会和我说:“你不能总是在外面吃饭,多不卫生,实在不愿意动手做,就卧个鸡蛋,简单省事,你就在蒸饭的时候顺便……”


“嗯,知道了,别担心”有些无奈又想笑,也许当年我妈给我做“祖传”卧鸡蛋的时候,姥姥也是这么教她的吧。


图文授权自:饭好了



长久以来,好豆君都与大家分享如何用最朴素的食材,做出最美味的菜肴,而这正是好豆所追求的:

我们不追求食材的高端,不在意餐桌的简陋,不嘲笑技艺的生疏。

我们只在乎,无论你身在何方,都能吃到一口,家的味道。

——致每一位与好豆君共同成长的朋友







关注好豆回复以下内容试试:

孕妇 / 备孕/婴儿/老人/儿童/糖尿病 

感冒/ 减肥/美容 /祛湿 /月经/ 养胃 
牛肉/饺子/西红柿/ 宫保鸡丁/ 火锅
煲汤/秋葵 /烘焙 /海鲜 /披萨 /沙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