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貌美如花,而命如一叶的宋代女诗人

 华书馆 2016-06-14



南宋女诗人朱淑真,号幽栖居士,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

朱淑真祖籍安徽,生于仕宦之家,父亲在浙江做官,她自己便出生在杏花春雨的江南。她自小就喜爱文学,精通音律,在钱塘一带小有名气,被称为“才女”。


因为家境富饶,父母疼爱,少女朱淑真过的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她每日不是写诗做画,就是赏花踏青,这在她的早期词作中都有记载。


朱淑真的幸福生活到婚后就戛然而止了。她的丈夫是一位庸俗的小官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风尘俗吏”,婚后两人因志趣不同,夫妻关系非常疏远,这也导致了朱淑真的抑郁早逝。


朱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她生前文稿付之一炬。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其诗330余首,词30余首,还不足她全部作品的百分之一。


朱淑真的爱情诗词,真实地记录了她从天真烂漫的少女,到哀怨多愁少妇的心路过程。其中有不少悲苦忧伤之篇,但也包含不少自我觉醒的抗争之作。在这些作品中,她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包提出的严厉的批判。如她在《愁怀》诗中,就说出了一般女子不敢明言的心声:


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朱淑真的丈夫是一个小官吏,朱淑真所不满于他的,并不是无财无势,而是才学不能相称,心灵无法沟通。诗中将自己比为鸳鸯,嘲讽丈夫为鸥鹭,差距悬殊,何可匹配?所以,她发出了这样的失望的抱怨:“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依”。


婚后生活的不如意,使朱淑真有了婚外的感情,这上一点在她的《生查子》词中有所表现。关于这首词的作者究竟是欧阳修还是朱淑真,一直都存有争议。但从词口吻情调来看,应该是女子手笔。这首小词写浅白易懂,写的就是一个女子与情人的约会,我们看下这首词: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 泪满春衫袖。


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


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柔情密意溢于言表。


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朱淑真的诗歌也写得非常出色,她的名作《元夜》诗也写得同样精彩,这首诗也是记录了她与情人元霄赏灯的欢乐情景:


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元霄之夜,歌舞升平,俩人倾吐相爱的心衷,饱尝初恋的甜蜜。由于珍惜这难得相聚的时刻,俩人都没有心思去赏灯饮酒,何况明年料不定会遭遇什么情况而不能相会!


朱淑真就是这样一个热情浪漫的女性,她的爱情行为也大胆痴迷。


朱淑真的言情之作,大胆地表现了在爱情婚姻中处于从属地位的女性,积极主动的一面,是长期被压抑的感情在瞬间喷发,是古代女性深埋心底的强烈渴望,也是对森严的封建礼教的一种公然挑战。


做为一位心智发达、情感敏锐的女性。朱淑真在个人的精神痛苦中,感受到女性生存的困境。她不肯接受这种社会现实,开始抗争、呐喊、怨恨、思考,而在当时的条件下,婚外恋就成了她抗争的唯一手段。


朱淑真对社会政治也非常关心,作为一名没有社会地位的女子,这点是难得可贵的。她在诗中,对某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作出颇有见地的评判,表现了她不同凡响的见识。如她的《贾生》诗:


文帝为君固有畲,岂容流涕复长吁。 
单于可击非无策,表饵陈来术已疏。 


唐人李商隐,在朱淑真之前曾写过一首很有影响的《贾生》诗: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对贾谊不为汉文帝所用深表遗憾,十分同情贾谊的遭遇。而朱淑真则不以为然。她认为汉文帝自有其治国方略,而且历史也证明了汉文帝休养生息的国策,确实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无须贾谊长吁短叹。


所以,朱淑真并不为贾谊的遭遇感到痛心。相反,她对汉文帝的用人治国之道给予充分肯定,一反常人所见,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朱淑真不是为咏史而咏史,也不是故弄玄虚,好作高论。她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她借历史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冰心曾说过:“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美”。


朱淑真的诗词不论是对爱情体验的描写,还是对历史人物的独到评,或是对自然景物的倾心歌咏,都体现了她执着追求真、善、美的精神,也表达了那个时代,与她有着相似境遇的女子心灵最深处的呼喊,尽管是生命的哀歌,但其中蕴积着惊人的力量。


用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一句唱词,做为对朱淑真命运的总结“岂料妾身如花,而命如一叶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