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结构山水画的理论基础及创作体会--刘燕声

 山水画家刘燕声 2016-06-14

   “微结构山水画”是一个新定义,也可以通俗地认为是超写实。但两者的不同点在于:前者侧重于结构,后者为全面写实。国画不可能在色彩构和图上完全写实,却在笔墨骨线上有着优势,能够将山石的结构表现得淋漓尽至,所以定义为微结构山水画。微结构即发挥笔墨的特性,最大程度地将山石的小结构和大质感充分塑造出来,以展现大自然的气势及厚重感。她非工笔、非照片,非场景照搬,一切应创作意图而展开。她在自然基础上强化并升华,展示出一幅自然合理并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

       油画的写实是原生的,而微结构山水能否可行或堂而皇之地落地,纵古观今和实战操作,她不缺生根的因素和理论基础。

    一、传统山水画缺少真山真水

    1、传统的思维定式派生程式化的手段

       传统艺术是以象形、象征、意指的思维模式发展而成的,文字是象形画的极化,绘画则是象形画的丰富和升级。虽然在象形方面发展到了极致,但并没有往真形真象方向发展,这并不是工具的限制,而是象形意识决定了艺术的表现方式。如山水画里有披麻、斧劈、折带等皴法,这些皴法不可能有效表现出大自然的结构,而是一种象征、意指的符号。

       先人总结出的那些技法、套路或叫画谱,在传承和推动方面起到了绝对作用,但时间久了就形成了程式化。这程式化是把双刃剑,既可以在一定时代里成就许多巨匠,也可以束缚艺术多元化的发展。大凡古人的山水画,虽风格有所不同,但都脱离不了模式化的束缚。

       2、古今画家眼中的自然山水是啥样的

       大自然的形态自古至今没有改变,古人也非常注重到真山中去感受,不是有“搜尽奇峰打腹稿”之名句吗。问题是在历史长河中,在那么多古人的画作里为何看不到自然的山水,难道在他们眼里的山与我们看到的不一样?答案非也,在谁的眼里山也是一样的,只是古人与现代人的思维模式不同,人文观、审美观不同,对画的定义不同,约定俗成为山水画就得那么画,所有山石的结构必须以程式化的手法去表现,那才叫画,大家才能接受。

    二、近现代山水画的变革

       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从传统中脱壳而出,是近代新派山水画的里程碑。同时,也有不少画家们从传统中走了出来,在他们的画作里能够不同程度地看到新山新水。然而,到了现代,仍有不乏其数的画家,一提起山水画,就是一堆松树,一圈套一圈想象出的山脉,一条条披麻皴,皴得山体光溜溜圆乎乎,毫无自然结构之感,也就是说在山石的结构上,是画家们很头疼的一道坎,都不愿去碰。在布局上,上有天下有地,巴不得把所有景物都画进去,导致主体平平。

      好在有的画家已经认识到了山水画必须具有时代感,摆脱了程式化,向多元化迈出了可喜的步伐,本人对他们的探索钦佩不已。

        三、时代的发展为山水画拓展了新思路

  时代在改变着我们的意识和生活,视频科技的突破也在改变着我们对画面的重新审视,电视从标清到高清,又到2k、4k,甚至到了8k的分辨率。也就是说,人们对画面清晰度的要求不断增进,也在享受着超高清带来的视觉冲击和震撼。感知更多细节是人类自然的生理需求,也是发展的趋势。就连情节也愿意探个究竟,比如电影和电视剧,电影因时长限制了情节的细化,而电视剧则可以展开娓娓道来,所以人们愿意一集接一集地慢慢品味,包括纪录片现在也非常注重细节的表现。

      同样的原理,如果山水画能够把山石结构的细节充分表现出来,就如同超高清视频,受众是很容易接受的,这就为山水微结构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群众基础。

        四、探索中的体会

      每每到大山中,那笔墨感,大气感,厚重感让人心颤。时常在想,油画是用色块去表现,但它没有笔墨感,而大山的笔墨感是强烈存在的,这只有国画的笔墨才能承载。

      要想塑造山石的形体和厚重感就得靠素描关系,用笔墨把山石的黑白灰关系画出来。暗、亮部要有层次,不能死黑一片,也不能空白一片,就如影像的宽容度一样,不能过暴也不能过欠。根据创作的意图,还可以借助光线,营造画面的场景感并强化主体,这在传统国画里是不允许的。

      山石的微结构是画面中的细节,也是效果的支撑。表现时如同刻刀般地雕出石头的纹理,让山石触之拉手,敲之作响,感之震憾。本人钟情于山石纹理美感的赏析,当面对一片交错有致、形状特殊甚至有崩裂的结构时会陶醉不已,然后多角度记录下来,以便过后细细研究和使用。拍照虽不能完全取代写生,但有时不方便坐下来去画,用设备记录何乐而不为呢,何况是在现场感受过的场景。

      皴擦点染是山水画的基本手法,前期靠皴,后期靠染,勾皴出骨架染出血肉,血肉可以使画面丰满,也就是让各种元素都融入到一个容器里去。

  以往画家们大都热衷于表现大山大水,往往忽略了以小见大的哲理。近些年的歌曲创作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例子,过去一唱就是长江啊黄河啊什么的,生怕不够大,现在都是以朴实的小情节来表达大情思。另外,电影镜头的大特写,这个大,就是以小局部来见的大,谁能说画面不抓人?绘画何尝不是如此,应该是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可以融进画中来。

  时代是多元化的,艺术也是多元化的,我所说的只是针对微结构的一点理解,从不抵触其它画法,何况本人也画写意,只是想在百花园中不断生长出新的枝芽,现在才是初探,还有很长的路需要去走。

 
山水画作品-古壑无言-刘燕声山水画作品
山水画《古壑无言》 


山水画作品-太行如诗-刘燕声山水画作品
山水画《太行如诗》  


山水画作品-太行如潮-刘燕声山水画作品
 山水画《太行如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