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倡减负和素质教育的今天,孩子们拥有比较多的闲暇去拓展才艺,提高综合素质。音乐艺术不仅能陶冶情操,而且在开发智力和才能方面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投身到音乐艺术学习中的孩子愈来愈多,而小提琴以其音域宽广、音色纯美、轻巧便携得到更多的青睐。但要学好小提琴并不容易,须经过漫长、艰苦的历程,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因此,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感悟中提高,相信是每一位小提琴教育工作者的心愿。我从事儿童小提琴教育工作十几年,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讨,在此,谨将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加以小结,与诸位同行共同探讨。 一、儿童小提琴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儿童小提琴教育虽然大多属于业余性质的普及教育,但并不代表教育的随意性。通过严谨规范的小提琴训练,能够发现和培养一批有发展前途的音乐人才,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的特质,这对学生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帮助,无论他们将来进入任何学习和工作领域,都是一笔财富,终身受用。而不负责任的教育将扼杀学生的灵性和才能。可以说,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传授经验、塑造学生的重任,尽可能让学生少走弯路,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儿童小提琴教育面对的学生年龄小,容易疲劳,在专注性、感受力、理解力等方面相对而言比较弱,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每个儿童对音乐都有一种天然的爱好,孩子们听到音乐,就会手舞足蹈,对音乐感知和敏感度大、可塑性强,只要教育方法得当,扬长避短,将充分发挥其优势,为将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儿童小提琴教育的目标 儿童小提琴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以小提琴教学为切入点,让学生在美的熏陶和潜移默化之下,练好基本功,更好地学习、理解音乐,同时培养学生专注、坚韧的能力,进而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逐步成长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三、儿童小提琴教育的教学互动 小提琴学习的起步阶段,仅最基础的音准、节奏训练,就需要大量的练习积累,枯燥的练习内容让学生望而却步,而小提琴扎实的基本功有赖于时间的积累,否则影响质量。从根本上说,儿童小提琴教学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使巩固提高的过程成为一种乐趣。正如著名小提琴家、教育家铃木所说:“教育应当是使孩子们喜欢接受、积极参加的,这样的方式才是最优化的教育。”(注1)我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致力建立互动式教学关系,通过科学的引导,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萌发兴趣,成为学习的动力,并在持续的学习和感悟中获得提升。 1.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音阶、练习曲、乐曲的学习穿插进行。学生普遍对单纯的音阶、练习曲提不起兴致,但音阶、练习曲的训练对于学生掌握发音、音准、基本技巧等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音阶、练习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通常会根据学生的演奏能力,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旋律优美的乐曲(有时根据需要作一些适当的改编),如《天鹅湖》、《彩云追月》、《狮子王》音乐片段《今夜感受我的爱》等等,并鼓励学生用这些作品去参加月末音乐会。如果表现出色,还可以参加学生轻音乐团的排练和演出。这些悦耳的乐曲,学生耳熟能详,容易理解,再加上学生对上台表演的向往,也就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再进一步引导和启发学生,要演奏好这些乐曲,把这些音乐作品充分表现出来,引起观众的共鸣,则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练好基本功。学生在体验到其中的乐趣之后,再回到基本技巧的练习,进行音阶、练习曲的训练,学习就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事情了。 分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学生在每次琴课上都会得到一个相应的分数,这样对本周的练琴情况就有了一个客观的评价,并且每次琴课都要提出新的要求,以实现目标作为保持积极性的手段。学习新曲子,首先要求学生看谱自学,以较慢的速度练习,把握音准、节奏,做到会拉,达到要求了,就要兼顾指法、弓法的科学性,从会拉到拉得更好些,其后,以质的提高为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和风格,将音乐的表现手法、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教给学生。一首曲子完成了,又布置新的曲目,确立新的要求和目标。如此,伴随学习活动的内容不断变换,学习动机经常处于新鲜的状态,学生能真切地看到自己的进步,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厌学机率。 以竞技游戏的方式启发学生。本人在课堂教学时,随时注重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当众表演和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主动表演,其他同学“品评”,说出其优点和缺点。经常性的竞技游戏,既强化了表演者的心理素质,也锻炼了“听众”的耳朵,在小提琴班学习两三年的学生已经能就音准、节奏、弓法、音色做出比较准确的点评,由此,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沟通、互补,使学生在互相竞争中共同提高,在游戏的快乐中学习。 因材施教。依据学生的年龄、个性、水平和能力等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挑选学习的曲目,把握教学的方式和进度。例如,对待初入门的年幼学生,会选择一些容易理解、短小明快的乐曲,吸引其爱学乐学;在进行右手持弓姿势教学时,需要化抽象繁杂为形象简明,以具体的比喻加深理解,以简明的讲述加以指点。如可以一边示范,一边让孩子练习持弓放松动作——好象小鸟在飞;或者学生分手练习持琴、持弓时,可以让学生保持一会儿所学姿势,我来演奏孩子们喜欢的小乐曲;有时还可以让学生保持持琴、持弓状态下他们唱我来伴奏,活跃课堂气氛。对于程度稍高的学生,在他们学习、演奏一首作品相对成熟时,我会主动为他们弹钢琴伴奏,有了钢琴伴奏的小提琴乐曲立马就立体而丰满起来,孩子们会在享受音乐中度过琴课上那些短暂而快乐的时光。而对待集体班学有余力、有潜质的学生,我通常鼓励其争取跳班,集体班的进度要兼顾平均水平,显然会有部分学生存在“吃不饱”的状态,确立了追求的方向之后,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练习特别自觉,进步明显。 2.自始至终严格要求,促使学生练好基本功 激发兴趣,并不等于仅仅是夸奖和鼓励。著名的小提琴家和教育家尤.伊.扬凯列维奇坚决主张“学生该夸奖时就夸奖,该批评时就批评,这样他才能了解自己演奏的客观情况。”(注2)我认为,中肯的评价能够避免视错误为当然而形成定势,也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定位。对学生的教育,即便很严格,但只要从小抓紧,转化为自觉性,练琴可以象吃饭、睡觉一样是一项很自然的生活内容,所以特别强调在小提琴学习的起步阶段必须严格要求,打下扎实的基础,出现问题一定及时改正,让坏习惯消失在萌芽状态中。如果错误的方法一旦形成,纠正起来就事倍功半了。对于音准这一最基本的问题,更是不能含糊,必须要求学生严格区分半音和全音的关系,似是而非,“树大自然直”的心态只会误导学生,甚至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学生在学琴过程中发生错误不可避免,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对于学生的每个错误,我都会不客气地指出,确保学生按正确的方法进行大量的训练,得到巩固之后再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当然,教育方法的严格不代表专制,严格的教育要把握分寸,绝不能强迫学生盲目顺从,以至损害学生的判断力。通常,一种演绎的方法必定有其理由,或为了避免频繁地换弦和换把,或为了音色的特殊处理,或为了扬长避短,只要是合理的安排我在授课中会尽量保留学生原汁原味的东西,但即使在纠正学生的错误时,也务求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和奥妙,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在感悟中提高。 音乐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音乐表达情感时,它不需要通过人的头脑或思想,而是直接触动人的心灵,所以我希望我们的琴童都能演奏出抚慰心灵的天籁之音,而学琴、练琴的过程,我们也争取让它一样快乐而美妙。用心体会,学琴、练琴本来有滋有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