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有情有义的太监,他绝对算一个

 波哥谈古说今 2020-11-13

明朝虽有阉祸,但其程度,远不及唐朝的可废立皇帝,小命操之太监之手。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太监,比如王振、刘瑾、魏忠贤等,给大明江山造成了无尽的损害。

然则,明朝太监虽浑,有情有义的也不少。比如王承恩,就与崇祯皇帝一起自缢于煤山之上,连顺治皇帝都感其忠义,亲自替他撰写碑文,葬他于崇祯皇帝墓旁,为其守墓。

除了王承恩,我们今天要说的韩赞周,也不错。

京城被攻陷之后,很多大臣、太监等南奔。经过一番斗争,最终拥立福王朱由崧,先监国,再称帝,史称弘光帝。

韩赞周就是拥立有功人员。因而一再加官进爵,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很得弘光帝信任。

作为太监,他之一切,都依附于皇帝,没有皇帝,就不需要太监,因而,他对弘光帝,那叫一个忠心耿耿。

比如1645年,称帝的朱由崧急着选秀女。整得是鸡飞狗跳啊。也不知怎么的,当时人们普遍不愿打女儿送到宫里去。工科李维樾就上奏,说“日来道途鼎沸,不择配而过门;皆云王、田两中贵强取民女,以备宫卫。有方士营杨寡妇少女自刎,母亦投井;亦大不成举动矣”。

             (图取其义)

后面几句好理解,前一句啥意思?

原来,有女儿的人家,为了不入宫,随便找个人就嫁了,哪怕对方是武大郎,只要是个男的,就好。反正就是死也不进宫。

你这边不愿,他那边强抢。韩赞周尤其得力。朱由崧命他“挨门严访淑女;富室官家隐匿者,邻人连坐”。

这朱由崧,想女人也是想疯人,完全不记得自己的朝廷危机四伏,连偏安都算不上。他不在意。皇帝就要有个皇帝的样子,后宫绝对不能少啊。

1646年“二月十五月,韩赞周再进淑女六名”。一个“再”字,显然韩赞周为了皇上下半身的幸福,真是操碎了心啊。

不过,这只是他尽忠的方式之一。

再举个例子。

1645年六月二十日,监军左良玉的御史黄澍朝见。与他一起的还有承天守备太监何志孔。两人到了殿中,打定主意要做个忠臣。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当然就是力数权臣马士英的误国的。说得是一把鼻涕一把内,让朱由崧大为感动,喊他坐近一点讲。黄澍得令,更加激愤,一桩桩数马士英的罪证,马士英毫无抵抗之力,只能任他骂。骂到最后,黄澍怒了,直接用笏板痛打马士英的后背,大叫臣愿与奸臣同死!马士英痛得嗷嗷叫,却不能反抗,只能喊,皇上,你看呀,他打我,他打我,他打我……

好一个有趣的场景啊。

在黄澍动手打人之前,还有个小插曲。

那何志孔不是跟黄澍一起来的吗?他也恨死了马士英,跑上前帮腔,还没说两句呢,却被韩赞周喝住了——

御史言事是其职;内臣操议,殊伤国体!

一句话,吓得何志孔连称死罪。

待到后来弘光帝帮马士英跟黄澍打了圆场,让他们都出去。韩赞周把何志孔抓了起来,结果不得而知,冷汗是绝对出了几身的。

别看只是一句话,却不简单。说明韩赞周很懂得规矩,能及时出手,不希望任何人破坏大明国本,哪怕他跟自己一样,也是太监。

不过,最能体现韩赞周对明朝忠诚的,还是下面这件事。

朱由崧即位的当年除夕,在兴宁宫散步。韩赞周陪同。忽然朱由崧脸色一变,似乎很是伤神。

韩赞周说,皇上,在新建的宫殿里,应该欢乐才是啊。况且,今天佳节,更当如此。

                     (图取其义)

朱由崧头都没回,说,你有所不知啊,“梨园殊少佳者”——唱戏的,没几个长得漂亮的呀!

摊上这样的昏蛋皇帝,韩赞周眼泪一下就掉出来了,他伏地哭泣,说“臣以陛下令节或思皇考、或念先帝;乃作此想耶?”——每逢佳节备思亲,皇上,这种时候,你该想的是你老爸或者你弟弟崇祯皇帝——竟然,哎,气死我了!

当然,最后他没被气死,似乎是弘光朝廷被清朝攻灭之后,自杀殉国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