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特色小镇:政策、市场和文化是支撑
2016-06-11 21:21:00
作者:
摘要特色小镇,这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富有创意的独特现象。浙江省提出的特色小镇是指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具有产业特而强、功能有机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特征。
特色小镇,这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富有创意的独特现象。北京、天津、浙江、黑龙江、云南、江西和安徽等地都提出打造特色小镇,北京2011年设立100亿元的小城镇发展基金,计划打造五类42个特色小镇;云南省2011年出台有关《意见》,计划打造四类210个特色小镇建设;天津2011年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围绕中心城区建设50个特色小镇;安徽2012年借科技创新《联合行动计划》提出力争在“十二五”打造200个特色小镇;还有南昌市2012年提出分批建设17个不同类型的特色小镇,哈尔滨市于2010年提出全面提升六类21个特色小镇,等等。 与之相较,浙江的特色小镇建设起步时间并不领先,但却成为推进最为成功的地方,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2015年4月,浙江省出台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正式确立以特色小镇作为近期工作抓手的施政新思路。省内100多个特色小镇入选省级创建名单,其中第一批37个共吸引企业3300家,完成投资480亿元。 浙江省提出的特色小镇是指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具有产业特而强、功能有机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特征。与其他省市相比,浙江的特色小镇概念明确,规划范围不以建制镇边界为限,一般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用地在1平方公里左右。小镇分类与地方产业发展特色结合紧密,有明确的产业定位,包括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和高端装备制造七大板块,并兼顾茶叶、丝绸、黄酒、中药、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历史经典产业。各小镇有明确的投资建设主体,鼓励支持开展各类改革创新实验和试点,原则上3年里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左右,但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不算。浙江省政府通过制定完善的申报、创建、培育和挂牌奖惩政策,为社会各类投资主体自下而上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创造实质性渠道。 著名经济学家、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认为,浙江特色小镇的成功离不开几个重要条件的支撑,其中产业发展是核心支撑。浙江省“块状经济”发展基础历来较好,已形成传统工业文化复兴型、公有制企业衍生型、工匠商贩引领创业型、专业市场诱导型、外商投资孵化型和产业链招商型六大类,这些“块状经济”集群的经济活跃度高,为发展特色小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建设特色小镇,也是建设紧凑型产城融合区域。 确立了产业发展目标,土地就成为特色小镇建设的基础支撑。为避免走土地财政圈地卖房的老路,浙江从制度设计层面就进行了刻意筛选,规定房地产和商业综合体开发投资不得纳入3年固定投资额,同时出台配套政策鼓励各主体建设单位充分利用低丘缓坡、滩涂资源和存量建设用地。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的小镇,按实际使用土地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未达成年度建设目标任务的小镇,加倍倒扣土地指标。 同时,人才支撑、政策支撑、资金支撑等也必不可少。浙江规定,一般特色小镇按3A景区目标建设,旅游特色小镇按5A景区标准建设。高标准的空间环境,使得特色小镇集聚了大批中高级人才。税收政策方面,明确小镇新增空间范围内新增财政上交省级部分,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返还一半给地方,为各地积极建设特色小镇带来实质利益。在特色小镇建设启动期,由政府主导基础设施和重要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通过政府先期投入来引导企业共同推动小镇建设序幕;在建设中后期,许多小镇充分利用浙江雄厚的民营资本,以市场运作方法,结合PPP模式建设经营性设施。 根据最新报告,浙江省已明确将特色小镇定位为综合改革试验区:凡是国家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上报;凡是国家和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实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许特色小镇先行突破。由于特色小镇具有明确主导产业,未来国家和省级扶持政策都将更为直接的激活县域经济发展,这类高效精准的政策接入模式,实质上也是对县镇管理权限的进一步扩充。 浙江建设特色小镇的成功,是政策、市场和浙商文化三者交织融合后所迸发的必然结果。它的深层内涵是,只有结合地域文化和政策基础,制定符合小镇产业、人才、土地、资金等支撑体系的引导性政策,才能促进小城镇的转型发展。 题图来源:网络 图片编辑:雍凯 请保存下面图片的二维码图片到手机图库,然后打开微信的二维码扫描,选择从手机图库调入二维码欢迎关注上海观察(微信号:shobserver)! 添加办法:微信“通信录”-“添加”-“查找公众号”-“输入上海观察”-“加关注”。 |
|
来自: jasonyejun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