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家长明知道溺爱孩子不好,却依然溺爱孩子?

 361doc938 2016-06-16

为什么家长明知道溺爱孩子不好,但却依然溺爱孩子?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不知道什么是溺爱,不懂得拒绝孩子的请求,补偿自己的心理,补偿孩子的心理。为什么家长明知道溺爱孩子不好,却依然溺爱孩子?

1.家长并不明确知道什么是溺爱孩子,为什么溺爱孩子不好。

因为不忍心拒绝孩子的请求,或者不让孩子做家事把时间留出来专心学习,怕孩子累到辛苦。家长容易把属于孩子的事情揽到自己身上。家长有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是在溺爱孩子,他们只是觉得他们做了他们应该做的事情。

在孩子还是个小婴儿,孩子的存活条件就是家长特别是妈妈24小时,无微不至的照顾。

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它的能力也在增长,例如会走路,会说话,开始有自己的想法等等。这时候,家长就需要给孩子机会,让孩子锻炼能力。但常常家长并没有这样的意识,总觉得孩子还小,做不好做不了。例如,常常孩子与别家孩子吵嘴,家长就会觉得她需要出面摆平,因为孩子还小,根本不懂,容易被欺负。

但是,家长不可以事事代替孩子做,因为家长不可以照顾孩子一辈子。孩子的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婚姻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无法代劳。

家长事事代劳,容易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和能力无法发展。当孩子长大成人,发现家长无法帮助自己完成自己的人生,他会心生怨恨。为什么家长明知道溺爱孩子不好,却依然溺爱孩子?

2.不会拒绝孩子,受不了孩子哭闹。

有些家长不会拒绝他人,更不会拒绝孩子。孩子一哭闹,家长就受不了,孩子想要什么就给。在孩子一岁之前,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都是不为过的。

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就需要孩子懂得,他们的需求并非全部都被满足,有些可以,有些不可以。不可以吃太多糖果,睡觉前要记得洗漱,见到他人要问好等等。这些规则,让孩子成为一个人,越来越社会化。为什么家长明知道溺爱孩子不好,却依然溺爱孩子?

3.心疼自己的内在小孩,补偿给孩子。

有些家长从小生活条件不好,自己的小时候过得不好,那缺失的部分就想补偿给孩子,尽一切努力满足孩子的需求。其实,家长在补偿自己,补偿自己的内在小孩。为什么家长明知道溺爱孩子不好,却依然溺爱孩子?

4.之前没时间陪孩子,之后想补偿给孩子。

有的家长在孩子非常小的时候,因为自己外地工作,或者出国留学,没有陪伴在孩子身边。等自己开始有时间了,就想补偿孩子,但这种补偿常常是过度的,就变成了溺爱。

新书出版,欢迎订阅。为什么家长明知道溺爱孩子不好,却依然溺爱孩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