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潜山馆藏窃曲纹龙首流盉 见证古皖辉煌

 洁洁赢 2016-06-17

  春秋   窃曲纹龙首流盉

  潜山县博物馆藏有一件精美罕见的春秋窃曲纹龙首流盉,1993年在该县梅城镇七里村黄岭组春秋墓中出土,据专家考证,这是古皖国的青铜礼器。

  青铜盉是古代酒器,出现于商代早期,盛行于商代晚期,流行于春秋战国,它由新石器时代作为生活工具的陶盉演变而来。潜山县在5500万年以前的薛家岗文化遗址中就出土了这种陶盉,从陶盉到铜盉在这一地区逐渐演变,文物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遥远古国——古皖国,因此极具文物价值。

  潜山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史载大禹初分天下为九州,潜山属扬州。 《潜山县志》载:周时为皖国封地,皖国都城是今天的安庆潜山县。西汉司马迁《史记》中载:皖,夏姓,咎繇(臬陶)之后。 《尚书·禹贡》中说:皖,春秋时皖国也。从远古走来,潜山境内有新石器时代的薛家岗文化,有黄岭春秋至西汉墓群,彰法山战国墓群,林新战国墓群,罗塘战国贵族墓群地等,出土了大量的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礼器、食用器和兵器,同时还发现了春秋时期用于铸造青铜器的“陶范”,这说明春秋时的皖国已有了可观的青铜铸造业,考古发现成果强有力地证明,皖地当时确有较大规模的人类居住和生产活动的发生,作为皖国古都的潜山不仅孕育了光辉灿烂的皖文化,也是皖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中心。

  这件精美绝伦的窃曲纹龙首流盉,是在合九铁路施工中抢救发掘的10多座春秋至西汉墓葬群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件礼器。此墓群位于潜山县城以西8公里处,南距罗塘战国墓群1公里,墓地全部在丘陵地带,该墓群的特点是分布稀疏,均有高大封土,同期还伴大量的陶器出土。这件窃曲纹龙首流盉,与中原地区出土的青铜器既有共性,又较多地表现出江淮地区及长江中下游的地方特色。

  此件礼器之所以名为窃曲纹龙首流盉,源自其精致的造型。铜盉为直口,圆盘状盖,盖中间一半圆环钮。盖上部的提梁雕刻的是一个前行的龙身,上饰古朴的重环纹,下饰闪烁的鳞纹,显得精神抖擞,龙首向下,龙嘴肆张,双目圆睁,龙冠竖起,似乎那条龙刚品完盉中的美酒,正在九天外俯视人间,让人充满崇拜和敬畏之情。盉身为扁鼓腹、底,中饰一周窃曲纹作为主题纹饰。窃曲纹是西周至春秋早期的一种典型的装饰纹样,它是简化和抽象化的动物纹饰,这种纹饰经变形演化后二方相连,左右相顾,体现出一种生生不息,连绵不断的韵律和秩序之美,和诗经中的“一唱三叹”的艺术表现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也符合统治者在制造礼器时关于规整和秩序的要求。盉的前方有一兽首流,呈长管状,直颈上扬,颈上部饰重环纹,下部饰鳞纹,尾部是一排宽扁剔透的扉棱,像是孔雀开屏,也像是蛟龙摆尾。下面是三蹄足,为瑞兽支撑盉身。器物高19.4厘米,口径14厘米,时代为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整个器形体现出庄重大方、飘逸俊美、生动逼真的艺术风格,是贵族们在宴飨、祭祀、宗庙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礼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