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思随想随笔 朱恒 荆轲,中国历史上最知名的侠客;秦王嬴政,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暴君。荆轲刺秦历来被视为刺客史上是最能激荡人心、最值得铭记之事。所以两千余年以来,人们还为荆轲刺秦之失败而惋惜不绝。然细究旧事,燕太子丹派荆轲刺秦有诸多失策之处。 一、按燕太子丹对荆轲的交代,上策是效曹沫之劫齐桓公,逼秦王返六国所被侵地;下策是直接刺杀秦王,迟缓秦国对六国的侵扰的步伐。今对此策略分析,其所谓的上策过于天真,不切实际,必无法实现。曹沫之劫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旧事。那时属于争霸时代,对领土的渴求与对财富的掠夺还远远没有上升到战国时代那种赤裸裸的白热化。天下各方势力基本处于均势,一方难以独大,所以齐国需要以信义来维持自己的霸业。齐桓公在许诺返还鲁国被侵领地之后,就非常地愤怒想违约,却被管仲所劝阻,管仲说:“不能为了图自己痛快贪图一些小利,而使自己在天下诸侯面前失去了信义,那样的话,就会失去天下诸侯们的拥戴与援助了,就因小失大了,不如把土地给他们吧”这才是齐桓公最终返给鲁国被侵地的原因所在。 而荆轲刺秦处于战国末期,属于兼并时代的白热化阶段,秦国的实力已经一方独大,信义对秦国也无任何约束力,即便荆轲劫得秦王,秦王允诺返给六国所被侵地,但凭秦国的军事存在,六国未必就敢接受?即便敢接受,对秦国来说再夺取这些地方也是轻举之事。况且秦国自变法以来就无任何信义可言,诓楚怀王、欺赵惠文王、诱孟尝君、骗信陵君,凡此种种、无所不用其极。本来是秦国打算受地的,现在却变成秦国被迫返地,而且要把几代以来秦军将士浴血奋战而攻取的土地给吐出来。试想,可能吗?对秦国来说向来都是我负他人,哪有让他人负我的道理?万一秦王假意许地,然后再杀人灭口怎么办?所以燕太子丹的上策效曹沫之劫桓公,其事必然无成。 所以只能行下策直接刺杀秦王,而那时的刺客的思维通常都极为简单、直接,是可以因一言而决生死的那么一群人。他们是一种直线式的思维模式。脑袋中只有某种程序式的命令,宁折不弯、宁死不辱、脑筋特别地轴、不会拐弯、不适合处理过于复杂的任务,因为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更专注、行动速度更快、成果更有效。而燕太子丹却对荆轲作如此的交代,显然超出了对一个刺客的正常要求。曹沫是个将军,只是业余充当下刺客。而荆轲是个职业的刺客,两人的技能素养是不同的。所以一旦当荆轲的脑中有要效曹沫之劫桓公的策略在,就无疑会干扰到荆轲对刺秦的判断,在劫秦王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燕太子丹的种种交代、对秦王的种种说词、返哪些地?怎么返?这些都远远超出了一个侠客的日常训练范围了,这些都会干扰到他对其他事情的决断、迟缓他的行刺速度。从荆轲刺秦失败后在秦廷上对秦王的所说:“要不是听太子丹的吩咐,想活捉你,让你返地的话,早就把你弄死了。”看来。显然就是燕太子丹的不切实际的上策谋略干扰到可执行的下策计划了。 二、 即便是行刺秦王,荆轲、秦舞阳都远非合适的人选;首先秦舞阳是少年杀人犯,按田光所言属于骨勇之人,怒则面白,心里素质还不够硬。按后来秦舞阳的表现就属于临阵怯场了,这也很正常。就像有些凶徒在闹市口行凶一样,有时愈是围观的群众多,其愈能逞其凶狂,似乎这些人不畏生死、无所畏惧。但若是让他去白宫或克里姆林宫行刺某国最高领导人的话,面对外面的戒备森严、密密麻麻、荷枪实弹的警卫时,这些人也会感到慌怖而彻底丧失在闹市口行凶的那般神勇表现。到秦宫去行刺秦王不同于闹市口行凶。场面悬殊如云壤之别,过去又不可能有排练预演,秦舞阳就显得过于年轻、经验不足,出差错是难免的,很难帮上忙。 荆轲按田光所言属于神勇之人,喜怒无形,可成大事。其实就是心理素质比较好、不怯场而已。然荆轲耽于酒色、技艺荒疏,实称不上一个上等的刺客。倘若如后来的高渐离行刺秦王,高渐离是乐师出身,事先又被剜去了双眼,以筑击秦王不中,这种结局大家也可以理解与接受。按对一般侠客的要求,即便赤手空拳,亦可血溅五步,上去就得把对方弄死。何况荆轲手持粹了剧毒的匕首,秦王起初还赤手,蹭破些秦王的皮毛,秦王就必死无疑。最终却是荆轲为秦王所斩杀。 荆轲是以侠客的身份见仕於燕太子丹,作为职业的侠客,被视为高手中的高手,而秦王纯粹是业余的。荆轲这种表现实在就有些说不过去,有些让人大跌眼镜了。 荆轲除了在技艺上不合格外,荆轲在骨子里更不符合侠客的要求。荆轲是齐国庆氏之后,属于姜太公之苗裔。庆氏为齐国乱臣,见逐於齐国,只好流落於各国。在各国间流落的家族史使得荆轲的家族带有太多隐忍的基因传统。有一次荆轲与盖聂争论剑道,盖聂怒视荆轲,荆轲就不吱声了,悄悄地跑了。这种隐忍的性格使得荆轲过于惜生。 而侠客都是轻於就死的,随时随地都可以为某件在被人看来很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赴死。而荆轲却会去考量值还是不值得?我在想荆轲在追逐秦王的过程中是想要自己活下的,而非要与秦王玉石俱焚的,是想着可以跟曹沫一样全身而退的,是想着可以荣归燕国的,所以一直是想逼秦王去盟约的。或许就是这种过于惜生的念头,才使得其连刺秦王的下策都实现不了。 而无论是专诸刺王僚也好、还是要离刺庆忌也好、还是聂政刺韩傀也好,他们一接受命令就都是抱着必死的心态去的,绝无一丝归还的念头在。 诚然荆轲刺秦的场面比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的场面要大的多。但仅就难度系数上讲,荆轲刺秦的难度不能跟专诸刺王僚的难度相比。专诸刺王僚,吴王僚是有防范的,吴王僚并不信任公子光,只是不便推辞才去赴宴的。赴宴时,让自己的亲兵卫队全副武装从吴王宫一直排到公子光府。这个哪像去堂哥家赴宴的?这个分明就是去敌营谈判的架势。所以专诸只能有一次极短时间的出手机会,而且必须要求一击必中、一中必死。专诸在把匕首插进吴王僚胸膛的须臾之间就被吴王僚的亲兵卫队剁成肉泥了,而秦王嬴政却是对荆轲无任何防范的意识与措施的。 所以单从作为一个刺客的基本素质上来看荆轲还是与专诸、聂政相去甚远的。选刺客就跟选歌手去维也纳金色大厅去演出一样,总不能光看心理素质吧,起码的歌唱技能与天赋也得具备才是。 从田光自刎荐荆轲,到樊於期为取信于秦王而甘断头颅,到燕太子丹为取悦荆轲而断美人手、刳马肝,再到宋意、夏扶为给荆轲践行在潇潇易水旁自刎送别再到荆轲刺秦失败被斩杀。构成了一系列悲壮、血染的画面,这画面的末尾之处却极令人感到惆怅与令人叹息。所以不能不说燕太子丹在这整个事件的谋划方面与任人方面都有很多的纰漏与欠思考之处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