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应酬文化之我见

 清风斋445 2016-06-18
 本帖最后由 五岳松 于 2013-4-17 19:55 编辑

                        民间应酬文化之我见  
    民间应酬文化非常普及,可以说是无处不有。但会经常看到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现举几例说说:
    某公司取名为“桑榆公司”,公司名称也和人名一样只是个符号而已,但凡取名必有一定寓意。古文仁:“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桑榆”即日落的地方,所以又曰:“桑榆晚景,自谦老景之无多”。这明明是“好景不长”之意,怎么用来做公司的名称呢?但愿该公司久盛不衰。
    “于归”与“归宁”两词都是指嫁女之说。所不同的是,“于归”指嫁女时。诗经上说:“之子于归”,“女嫁曰于归” 是从娘家嫁到婆家比如归家一样;过去嫁女大多办出阁宴,所以常用“于归”一词。“归宁”指出嫁后不久,女儿女婿从婆家归到娘家问候父母安宁,故幼学上说:“女子归宁,回家省亲之谓”。如今嫁女都是请回门宴,对联上应用“归宁”才恰当,偏偏有人还在滥用“于归”一词。
    “熏风谱奏瑶琴曲,绿水香浮并蒂莲” 这是从对联书上抄来结婚用名联,无可非议。有人用于冬季就大错了。从“熏风”,“绿水”,“并蒂莲”这些词上看,此联明明只能作于夏季结婚之联用。偏偏有人把它用于冬天。殊不知风从季节,方向,感觉上分,有多种名称。春风又名东风,和风,暖风;夏风又名南风,薰风,热风;秋风又名西风,金风,凉风;冬风又名北风,朔风,寒风等。
    “樽倾北海辰初度,寿献南山甲再周” 这是贺六十男寿的老赠联。所谓贺人的赠联,上要有题说贺某某什么志庆,下要有某某恭贺的署名落款,并只能挂贴在堂屋。某翁做六十寿宴,到他当校长儿子某学校大请宾客,却把没写题款与署名的此联贴在儿子的房门口。其父平常没在学校住,一做完寿就离开了。这幅联却在儿子的房门前帖了好几个月,后有许多不知情者误为该校长只30多岁就做了60寿。闹出笑话!其实联中嵌“甲辰”二字,也只能用于“甲辰”年。
    “龙舟竞渡”本是祭奠屈原之典,有人把它滥用到端午节前后结婚的红喜事上。甘罗十二为丞相,但十三岁就夭折,其实他十二岁就进入到他人生旅途的晚年。也有人将“志效甘罗” 的典故用到小孩满十二岁的童关宴会上来。喜事滥用这种典故,真是大煞风景。
    “硕德”是惯用于德高望重的老年男人之称;“懿德”是惯用于德高望重的老年女士之称。偏有人将男女混淆,写老年男人的祭轴或挽联常用“懿德留芳”。还有一挽联的横披是“庭训难忘”,很明显的是儿挽父;但对联内容又用“扶斑竹”的典故,这明显又是妻挽夫之词。这样混淆黑白是非的现象很是让人费解。
    有人建新楼房,乔迁之喜写有“创一流”字样的对联贴在大门口。俗语仁:“ 山外有山楼外楼, 强中更有强中手” 当时背后就有人议论“你20万就创一流, 别人上100万的创几流? 如果是客人赠送的对联有题款署名,适度夸张贴到堂屋内是无可非议的;但作为楼房主人这样夸口, 太不自谦了。也有人在自己父母的墓碑上刻“千古留芳”,纵观古今能载入史册,让人千秋传颂的又有多少啊?更有甚者,有人自己歌颂父母“父德配天地,母仪冠古今”。这样古今“绝对”,只有无知者才敢狂妄自夸。孙中山夫人,曾任国家主席的宋庆龄和毛泽东夫人,杨开惠烈士也不敢这样枉称啊!何况这样父母是不见经传的普通百姓,甚至是连一般的人都比不上。它不仅无限度地夸大自己父母功德不说,更重要的是贬低世间自古至今所有人的父母!真让人瞠目结舌。
    另外,地方上有人逝世,亲朋好友及村里乡亲都要去进行告别活动,俗称吊香,吊孝或看老。进孝堂后要祭拜,先拱手作揖,再一跪三拜(拜天拜地拜亡人),然后起来对孝子作拱手揖。可偏有人要一跪四拜,并辩说和尚道士的都是四拜。和尚道士的都是四拜不错,因为和尚道士把孝堂扮成法场,四面挂起圣像。他们边击打乐器边念念有词,还有一人披上法衣作法,并带领所有穿孝服的人(包括孝男孝女,内孝外孝)一跪四拜,又叫四叩首。拜天拜地拜亡人,还要拜神鬼。和尚道士念经施法是帮亡人忏悔赎罪。这第四拜是带孝之人在作法的僧道引领下去拜的,这一拜是求神鬼的帮助,好让亡灵早日顺利上天堂并得以升迁的意思。这是迷信,多拜少拜只是个悼念过程而已。他人吊香,一没人作法,二没穿孝服,怎么要拜四拜呢?况且党和国家领导人逝世,也只三鞠躬而后已
    这些是从内容上说,因为内容比形式更重要;从形式上讲,平仄格律错了只影响音乐美,意思错了会闹出笑话,会产生误解。
    农村应酬文化一般是主东请人写的,主东不明这些。但执笔者应站在主东的角度上来替他人撰写。要分清主客,一般自家门联以主人身份写应自谦,只有在有题款和署名的客贺联中,才可夸张地祝贺赞颂。应酬的内容还要结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特点来写。这些都是应该注意的。
      总之,以上是我的一些浅见,供大家参考,并请方家和读者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