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梅天皮肤痒

 wi何惠 2016-06-18
梅雨季节是多事之际,真菌性皮肤病、虫咬皮炎、湿疹等各类皮肤疾病可能在这个闷热潮湿的季节发生。为了防止皮肤病,要注意保持个人物品清洁。另外,对女性而言,生殖道感染性疾病也与季节有一定关系,调节好自身的内环境,是防治疾病的关键。 “这个季节,来看灰指/趾甲的女孩子多起来了,因为要穿凉鞋了。”瑞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袁卫如指出,其实大部分灰指/趾甲(即甲真菌病)的患者都有足癣、手癣或体股癣,梅雨季是这些真菌性皮肤病的高发季节。 除了真菌性皮肤病,虫咬皮炎、湿疹等各类皮肤疾病也可能在这个闷热潮湿的季节发生。为了防止皮肤病,保持个人物品清洁是关键。 勤换洗防皮肤癣 真菌性皮肤病常由致病性浅部真菌感染所引起,具有传染性。皮肤感染真菌后,发病与否主要取决于皮肤的温度、湿度和机体的免疫力。袁卫如介绍,真菌最适宜生长的条件为温度22℃~36℃、湿度95%~100%、pH5-6.5,梅雨季正好就提供了这样一个环境。临床上常见的真菌性皮肤病有手癣、足癣、体癣、股癣、甲真菌病、头癣、花斑癣等。皮肤癣的症状主要包括皮肤瘙痒、红斑、水疱、脱屑等。 虽然大多数癣病在没有并发症时仅引起皮肤的一些局部症状,似乎并不可怕;但有些癣病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引起并发症,如继发淋巴管炎、丹毒、蜂窝织炎甚至败血症,可能危及生命,所以还是提醒大家要足够重视,一旦得了皮肤癣病,要及时就诊和治疗。 如发现自己感染皮肤癣,千万不要用手抓。皮肤癣具有传染性,临床上感染了足癣的患者,很多也伴有手癣、体癣或股癣,这些相当一部分都是由于搔抓将真菌带到了身体的其他部位导致感染。 皮肤癣的治疗一般首选外用抗真菌药,如感染较严重或外用抗真菌药疗效不佳,可同时口服抗真菌药治疗。治疗要及时、彻底,疗程要足。 袁卫如提醒,因为梅雨季潮湿闷热,不管是否感染足癣,鞋子都需要经常替换。如果不能做到五六双鞋子轮换着穿,至少也要两双鞋子互换。替换下来的鞋子,放在通风处、日光下晒。尽量穿透气性好的鞋子,保持足部干燥。夏天很多人喜欢赤脚穿包头皮鞋,其实这个习惯很不好,尤其对于足癣患者来说。因为皮鞋较难清洗消毒,建议穿皮鞋时还是尽量穿透气的棉袜,这样便于每天将换下来的袜子清洗、消毒。而且,不要与他人共用鞋子、毛巾、浴盆等,以免互相传染。 感染皮肤癣的患者,内衣、袜子等不要与他人的衣物一起放进洗衣机洗,而要单独清洗,洗后都要煮沸消毒。有的人可能以为放点抗菌洗衣液,扔进去一起洗也无所谓,实则不然。袁卫如告诉记者,真菌并没有那么容易被杀死。要想杀死袜子上的真菌,最好的方法是煮沸消毒。 不少中老年人都爱热水泡脚,中医也有泡脚可以养生的说法,但对足癣患者而言,热水泡脚并不是一个好选择。“热水泡脚虽然能暂时止痒,但反而容易引起足癣加重、继发细菌感染。”袁卫如提出,足癣患者可以每日用10%的冰醋酸溶液泡脚,水温以冷水或微温为宜,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 席子与虫咬皮炎 虫咬皮炎又称丘疹性荨麻疹,多见于夏秋季节,好发于暴露部位。皮损为丘疹、风团或瘀点,亦可出现红斑、丘疱疹或水疱,皮损中央常有刺吮点,散在分布或数个成群。自觉奇痒、灼痛,一般无全身不适,严重者可有畏寒发热、头痛、胸闷等全身中毒症状。 临床上因引起的昆虫种类不同,其表现也各有差异: 蚊虫叮咬:蚊虫叮咬后可毫无反应,也可在皮肤上出现风团、瘀点、丘疹或瘀斑,自觉剧痒。婴幼儿被叮咬后可发生血管性水肿,包皮、面部、手背等暴露部位意受累。 螨虫皮炎:表现为水肿型风团样丘疹、丘疱疹或瘀斑,其上有小水疱或大疱,常伴抓痕、结痂。 臭虫叮咬:在叮咬数小时后出现风团样丘疹和瘙痒,皮损中央有针头大小瘀点、水疱、大片红斑或紫癜,自觉剧烈瘙痒和疼痛。臭虫可在一晚上多次叮咬,形成现状损害。 跳蚤叮咬:在跳蚤叮咬处形成带出血点的红色斑丘疹,损害成群分布。对蚤唾液过敏者可有水疱、红斑或紫癜。 隐翅虫皮炎:夏秋季雨后闷热天气易发病。面、颈、四肢和躯干等暴露部位多见。接触隐翅虫毒液的数小时到2天后,局部出现条状、片状或瘀点状水肿型红斑,上有密集的丘疹、水疱或脓疱,部分损害中心脓疱融合成片,可继发糜烂、结痂、坏死,自觉瘙痒、灼热、疼痛。重者可伴发发热、头晕、局部淋巴结肿大。 袁卫如指出,在梅雨季节,螨虫皮炎是门诊较常遇到的虫咬皮炎的类型。天气渐热,不少人家里开始拿出席子来用,要知道长期存放的席子里可能滋生有螨虫,如果不处理而直接睡,很可能患上螨虫皮炎。 那么如何预防呢?我们在使用席子前要彻底清洗。可以将席子用开水洗烫后,在阳光下暴晒;也可用电熨斗烫来杀螨虫。每次将席子烫过、晾干后,再反复拍打,将螨虫去除。 另外要注意的是,即便过了梅雨季进入炎热的夏季,席子也需要每天用热水擦洗、晾干,房间要保持通风、干燥。 湿疹切忌乱用药 湿疹是一种炎症性皮肤病,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湿疹的病因复杂,内在因素主要是免疫失衡和皮肤屏障功能的破坏;外在因素包括过度洗涤、接触致敏物质或服用药物、食物及环境因素等。它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炎症性皮肤病。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常有剧烈瘙痒,容易复发。 临床上,湿疹一年四季都有,有的患者在梅雨季节容易复发。此外,有一种发生在皮肤的湿疹样超敏反应,称为汗疱疹,也常于梅雨季发病,夏季加重,入冬可自愈,常与手足多汗并存,每年定期反复发作。好发于手掌、指端、手指侧面,少见于手背、足底,常对称发生。 预防湿疹有一些方法,如:避免各种可能的诱发因素; 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过度搔抓、清洗及接触可能敏感的物质,避免接触各种洗涤剂,如肥皂、洗衣粉、洗洁精等; 避免可能致敏和刺激性食物; 坚持使用具有皮肤屏障保护功能的保湿剂,预防复发。 发病后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切忌乱用药。 祛湿方 红豆薏米粥:干红豆薏米各50克,用豆浆机常规打成熟浆后分两三次温服(也可晚上用保温瓶等量洗净,倒入半瓶开水,第二天白天喝汤,晚上煮煮吃粥),先连服七日后减至每星期二至三次到一次。 姜糖茶:干姜粉5-9克(每天1-2次),开水冲泡10-15分钟,加适量的红糖当茶饮。 艾叶泡脚:干艾叶10到15克,与5公斤冷水同煮,开后改小火10-15分钟关,泡20-40分钟(用开水泡5-10分钟后,再兑水泡脚)。记住,水一定要没过脚踝,水温不低于35℃~42℃。可连续泡3-5天(以后每星期1-2次即可),头天可多出点汗,后以微出汗则止。 录入编辑:王建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