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词人李清照》

 春云如烟 2016-06-19
读书随记《女词人李清照》

山东济南素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泉城美称。距今900多年前,诞生了一位杰出的女词人,她就是尽人皆知的李清照
李清照出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48年)。她的父亲是北宋礼部员外郎李格非,母亲王氏,是神宗朝宰相王珪的侄女。在这个文化素养极高的书香之家,李清照从小就受到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的熏陶,颖悟过人。因而在少年时代便小有诗名,崭落出与众不同的才华。

18岁时,李清照与礼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结婚。相传赵明诚年少时,父亲要为他择妻。正巧那天小明诚午睡时做了个梦。醒来后,还记得梦中所读书中的三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父亲听后,非常高兴地说:“看来你要娶一个善于文词的妻子了。”

“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

是之夫”二字。合在一起,就是“词女之夫”的意思。

 这段富有浪漫色彩的传说,反映了人们对这一天赐美满姻缘的倾慕。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会里,能遇到志趣相投,情意相合的对象,的确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

夫妻俩人除了都爱好作诗填词外,还对金石书画非常着迷。那时侯,赵明诚还在京城太学里读书,赵,李两家虽然都是朝廷官员,但非富豪

之家。为了搜求金石书画,他俩常在每月的初一,十五,用典当衣服的钱,去大相国寺逛庙会。看到有中意的碑文字画,就买回家中,认真整理,仔细赏玩。

婚后两年,赵明诚在朝中任了官职。但是,他们的俸禄大都还是花在购买金石图书上。李清照为了支持丈夫搜集文物,日常日活也尽量节俭。就这样日积月累,他们家收藏的金石书画越来越多。李清照为此还造了一个书库大厨。并按类编好目录。在妻子的帮助下,赵明诚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记载古代历史文物的著作---《金石录》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赵明诚的父亲因在朝中内部斗争中,被打成元祐奸党罢了官职。明诚和他的兄弟自然也受到牵连,无法在官场继续为官。李清照便随同丈夫一起,回到了青州赵氏故里。

 离开京师,回到道山清水秀,月白风清的乡里,夫妇两反倒有一种复归自然的欣喜之情。他们把青州书堂命名为“归来堂”把日常起居室称之为“易安室”。李清照还自号“易安居士”,在这里度过了他们一生最无忧无虑的十年光景。

有一年,赵明诚离家数月。李清照因思念丈夫,在重阳节时,填了一首词《醉花阴》。当赵明诚远行归家后,一时间心血来潮,用了三天时间,写了几十首词,同妻子的作品混在一起,又把懂诗词的朋友陆德夫请来鉴别。陆德夫看过之后,认为:“莫道黄昏不消魂,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最好。赵明诚听后,自愧不如地说:“此三句词,是清照写的呀---”

在青州闲居的第八年(1114)李清照在归来堂上绘制了一幅肖像,画中之人形容清瘦,风度娴雅,右手持菊花一枝,状似沉思,仪态蕴藉。画面上有“易安居士三十一之照”的字样。丈夫名诚还在旁边题上:“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其堪偕隐”的字句。真切反映了李清照的神韵,仪态,品格和词风。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9年)冬,金兵挥戈南下,包围了首都开封,之后又攻陷了青州。南宋朝廷仓皇南渡,苟安江南。李清照不得不弃家向南躲避。那些无法带走,留在家中十几间屋子的大量文物,竟在这场战火中,全被烧成了灰烬。面对这种国破家亡的痛苦境遇,李清照一改过去那种婉约缠绵的儿女之吟,写下了一首慷慨悲壮,充满英雄之气的《夏日绝名》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建炎三年(1129年)八月,年仅49岁的赵明诚不幸在健康病逝。这对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李清照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令她伤心欲绝。李清照无儿无女,无依无靠。在战乱中,随同逃亡的队伍辗转于越州,明州,温州,杭州之间。这期间她曾改嫁,但很快离异。在晚年的苦雨凄风中,她饱含血泪地写下一首《声声慢》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首词不仅是她个人的人生悲歌,也是同时表达了那个时代民众的哀歌。

大约在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左右,70岁上下的李清照,在苦苦挣扎中,默默走到生命的尽头。在古代诗歌里,词最富有女性美的一种文体,李清照把词的美发挥到了极致的程度。这位词坛奇女子,用她的血泪和生命,为人们留下了一篇篇不朽的诗词杰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