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展 |“从玄到目盲”——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徐蕊时尚艺术展

 liujia1107 2016-06-19

看展 |“从玄到目盲”——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徐蕊时尚艺术展

时尚英国艺术展艺术学院

2015-08-22 19:51

看展  |“从玄到目盲”——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徐蕊时尚艺术展



时间: 2015年8月21日-30日 (每日10.00-19.00)
地址: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Upper Gulbenkian Gallery, London SW7 2EU

免费参观



'你一定会为徐蕊的设计感到震撼'

—— Claire Pajaczkowska,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材料与时尚专业教授、电影制作人、本展览策展人


'徐蕊的作品超越了对服装本身的关注,直指人与服装的关系'

—— 徐冰,中国当代艺术家


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中国设计师徐蕊,即将在2015年伦敦9月时装周前夕,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举行她在伦敦的首次时尚艺术个展——“从玄到目盲”。长达二十余年对中国绘画和书法的研习,让徐蕊在时尚创作中格外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及美学思想。然而,不同于一般性的对中式元素与符号的简单叠加,徐蕊的时尚作品旨在复兴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穿衣哲学和审美精神。




经过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时装专业为期一年的访问研究,徐蕊将通过本次展览向英国时尚业内人士以及普通观众阐释何为‘中式语境下的时尚之美’、何为‘中西方审美的不同与趋同’。徐蕊说:“我希望可以在时下的时装,特别是高级定制这一领域,让穿我作品的人能感受到中式文人的优雅与闲适。通过形态多变的穿载游戏、纤维艺术家的独特面料、精良的传统工艺,以及简练概括的线条,给予穿衣者再度创作的精神自由,挖掘‘奢侈’的更深层含义。”正如中国当代艺术家徐冰所评价的:“徐蕊的作品已经超越了对服装本身的关注,而是直指人与服装的关系。”


在本次展览中,观众将既能看到道家思想对徐蕊创作的启发,也能看到她对时装的面料和技艺的不懈探索和创新尝试。本次展品包括徐蕊荣获德国设计界“红点奖”以及香港设计中心“亚洲最具影响力金奖”的代表作《象罔衣》系列、她与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及制衣学系的姜绶祥博士合作,运用其金属镀覆与溶解等特种技艺创作的《四两十》、《捕捉光影》等系列、以及徐蕊借助微拍与合成技巧,将时装语言融入到臆造的故乡景观之中的《徐氏风景》影像合成系列。




贯穿在徐蕊时尚作品中的 “有与无”、“虚与实”的中式哲思,一方面给西方观众带来了新鲜的视觉感受,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中西方时尚间有关审美共鸣的讨论。譬如,徐蕊设计的大体量的作品让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的Neil Taylor博士既联想到收藏于该博物馆的中国古代宫廷服饰,也联想到Maison Margiela等西方时尚设计品牌。




当被英国媒体《梅菲尔周刊》和《华闻周刊》问及是否担心设计作品不被西方观众所接受时,徐蕊说:“目前,我已经收到了来自包括英国顶尖买手店Browns的创办人Joan Burstein女士在内的一些英国时尚界代表人物的认可。我想,无论中国还是西方,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一致的。我试图通过设计找到中西方审美的共性。”




据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时尚研究方向教授兼本次展览的策展人Claire Pajaczkowska介绍, 特邀嘉宾及媒体在展览开幕式当晚还将观赏到由英国皇家演讲和戏剧学院教师,演员Madaleine Trigg与徐蕊合作的时装与肢体行为表演。8位西方的职业舞蹈演员们将他们从这位中国设计师身上获取的灵感转换为一种中国书写式的意趣,并付诸于跨文化、跨领域的再度创作——这,正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一次有趣的尝试。




如今,中国正在世界时尚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也更主动地从自身的文化和传统中寻找创作源泉。作为欧洲乃至世界时尚之都,伦敦无疑是大多数设计师最愿意攀登的舞台之一。将中国时尚文化传播到更广阔的平台上,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设计师同台竞技,也是中国本土设计师一向所致力的目标。徐蕊独到的、古典的设计风格和依托于作品背后的中式哲思,这不仅让她成为这一批设计师中的佼佼者和代表人物,更让她拥有足够丰厚的底蕴来传递中国文化的精华。这次由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及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为期十日的“从玄到目盲”时尚艺术展,是徐蕊在伦敦的一个起点,也是中国设计师在伦敦时尚事业的又一高点。从这个展览出发,徐蕊将一步步向英国观众诠释更多更妙的中式风雅。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官方网站的展览介绍



关于徐蕊




徐蕊1976年出生于中国,早年学习中国画与书法。2007年起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时装专业。2014年,在经历了一年的欧美游学之后,她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材料与时装理论工作室开始研习“中西时尚之趋同”的课题。


作为当代时尚艺术的先锋,徐蕊巧妙融合了西方解构式的形态美学与中国书写式的意象性美学,将当下时装界的纷繁与传统中国文人式的静谧融入同一个时尚语境,在传译和拓展中国古典时尚方面独树一帜。一方面,她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迪,尤其是老庄哲学对中国古典审美的影响,在古与今,西与东的边界上寻找对话。时装代表作有“象罔衣”、“空气,游走”、“去看看不见的”等。在“象罔衣”作品系列中,通过裤与裙的相悖逻辑,裙裾变化的穿载游戏,和虚无缥缈的颜色来传递“有与无”、“虚与实”的哲思。另一方面,她深谙传统技巧,又潜心于材料的开发与再利用。在她与香港理工大学纺织与制衣学系的姜绶祥博士合作的系列中,金属镀覆与分子溶解的科技技巧,被转译到中国写意的画面中,“四两十”、“鱼化石”、“沉香”等时装系列得到专业人士的广泛好评。在她与美国加州大学的Susan Taber Avila教授合作的时装系列《一根线的连缀》中,工业废料与奢华形态的反比,对中西方服饰的诙谐调侃,既体现出设计师驾驭材料与技巧的熟稔,又表达了她对环境与人文的关注。



《一根线的连缀》系列


徐蕊的《象罔衣》时尚研究专著于2013年获得德国设计红点奖以及香港设计组织颁发的亚洲最具影响力金奖。她曾应邀担任第60届世界小姐总决赛的首席时装设计师。徐蕊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艺术机构中展出,如芬兰赫尔辛基阿尔托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设计博物馆、英国伯明翰大学、法国里昂巴尔古安博物馆等。她于2013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个展,获得圈内媒体的关注与好评。其与姜绶祥博士合作的《四两十》系列被中国丝绸博物馆纳入永久收藏。徐蕊曾屡次获得中国服装设计师“汉帛奖”,并为高端定制品牌BE.PRIVé担任文化策划总监。此外,她也是中国时装设计协会学术委员会成员及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





关于展览




第一部分




· 玄:井衣+文袴=象罔衣




玄, 幽远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道德经》

淮南子曰:天也。圣经不言玄妙。——高诱《高注》

“玄”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用以解释那些变化莫测的深奥事物。在中国美学的范畴里,“玄”意指天空和遥远,而隐匿在空气中无法看清的颜色和形状是美的至高境界。中国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服装审美即体现了“玄”的概念。穿衣是一个复杂而充满玄机的行为。比如:在中国历史的多个时期中,文人士大夫阶层的袴(裤)皆是开裆的,原因何在呢?原来,如同琴棋书画一般,穿衣被文人士大夫阶层视为有闲阶层的一种游戏。他们有意开着本可以合上的裆,用布幅庞大又穿载复杂的裙将人体私处置于虚实之间。这个相悖的开合逻辑,实则是一场格调与纪律的竞技,坐卧行走都面临挑战。《象罔衣》是徐蕊围绕“玄”的概念于2005至2007年间创作的系列作品和研究。“象罔”是庄子本人对“玄”的进一步阐释,即象即是有,罔即是无,意为无意之中的意外结果。《象罔衣》基于中国古代文人的穿载游戏规则,混淆了衣、袴、裙之间的界限,实现了“一衣多穿”,并与西式精确裁剪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第二部分




· 映:徐氏风景



徐蕊出生在中国西部的新疆乌鲁木齐—--世界上离海最远的古老城市。新疆独特的西域风景和多元文化给在故乡生活过十余年的徐蕊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灵感,也孕育了她对色彩的敏锐感知能力。这里,祖母绿宝石般的绿洲与沙漠戈壁交相辉映,构成罕见的地貌景观;这里,春有凝翠欲滴的天空,夏有野花烂漫的雪山,秋有璀璨若珍匣的喀纳斯,冬有纯净无垠的雪原;这里,更是楼兰文化的故地,多民族多宗教的碰撞交融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迷人文化。徐蕊将《象罔衣》置入她对儿时自然景观的记忆,将天光的美色映射在如空气般游走的衣服上,使其与天地产生了新的灵犀。《徐氏风景》系列是徐蕊于2007年至2009年之间创作的16幅影像合成作品。她借助微拍与合成的技巧,将时装语言融入到臆造的故乡景观之中,突出了作品的西域属性。





第三部分




· 目盲:燃烧的美色



《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目盲”在老子的文中本为贬意,但徐蕊选择在时尚语境里重释旧词。西方强调的色彩瞬间之美与老子强调的玄色永恒之美,都是对自然美景的诠释。徐蕊试图发现一个中西方审美的交集。自2007年起,她与香港理工大学纺织与制衣学系的姜绶祥博士合作,将其金属镀覆与分子溶解等科技手段制成的布料运用到时尚设计中来,创作出《四两十》、《鱼化石》等系列。在这些系列中,金属燃烧的绚烂瞬间被捕捉到布面上,回应了设计师心中对西域家乡的色彩眷恋。虽然“玄”与“目盲”是色彩的两个极端,但是它们对自然的表达却不矛盾。这也正是中西方时尚审美中的不同与趋同。自然,永远是时尚取之不尽的源泉。



来源:艺触咨询ARTouch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观看视频

From Xuan to Blindness






芭莎艺术(bazaarartchin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