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血压知识:血压的波动性

 泰山文库abcd 2016-06-20

高血压知识:血压的波动性

血压保持一个正常稳定的水平,对人体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血压是否一成不变,始终保持在某个特定的数值上呢?答案是否定的。正如海有潮涨潮落、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人体的血压也会随着自然界的变化发生一定规律的波动。

首先,血压也会有四季变化吗?当然有。人体的血管如同物体一样,也存在热胀冷缩的现象,因此与季节的关系密切。冬季天寒,冷锋过境,血管遇冷收缩,但血管中的血容量不会变化,血压会稍有升高。而夏季炎热,血管扩张,加之出汗较多,血压自然偏低一点。因此高血压患者在服药时,也应根据四季的变化,留心血压的波动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增加或减少药量。一般说来,医生都不主张停药,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并发症。

高血压知识:血压的波动性

其次,一天24小时内,血压的波动也存在一定的节律性。清晨,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人从睡梦中醒来,新的一天开始,人的交感神经也开始兴奋起来,心率加快,血压上升。起床走动后血压进一步上升,在上午6~10点钟及下午4~8点钟各有一个高峰,继之缓慢下降,在夜间1点至3点钟降至最低,并保持一定水平。

这就是为什么同一个人一天量几次血压,每次的数值都不相同,有时甚至差异很大。但是一般说来,一天内人体血压的正常波动20~30毫米汞柱,且收缩压的波动大于舒张压的波动,只要没有其他危险因素存在,就完全没有必要为之恐慌。

现在,不少研究认为,血压等的波动受到大脑中的松果体、视交叉上核等人体生物钟的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则是人体时间结构组织。它们的工作程序是自然外界周期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昼夜光线改变),不断调整强化机体的生物钟,生物钟将周期变动信息传递给神经内分泌等时间结构组织,再传递给相应的组织器官,后者在生物钟和时间结构组织的调节下,依照自身的需要与特征,产生各自的活动节律,组成了一曲和谐而有节奏的生命活动交响乐。

此外,血压的波动还会受到人的情绪、运动、饮食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人在生气发火的时候,会感到脸发红,呼吸加粗,心跳加快,血压也随着升高了。有调查显示,人在饱食后、喝茶、饮酒、吸烟、排便、剧烈运动、情绪紧张、疼痛等情况下,血压都会升高,而在天气炎热、服抗抑郁药物、失血等情况下,血压都会有所下降。

认识到血压的波动性,我们就不能单凭一次的检查结果而下结论,给人戴上高血压的帽子,应尽量在安静状态下,避免影响血压的因素,把握好检查的时机。

高血压也会因年龄变化而波动。长期患有高血压病的人,尤其是从中年开始就出现血压升高的患者都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中年刚刚发现高血压时常常仅见舒张压也就是低压异常升高,多在90~100mmHg之间波动,收缩压也就是高压一般在正常范围内。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未能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或血压未能很好地得到控制,患者的舒张压未能控制恢复到正常的同时,收缩压却渐渐地开始升高了。到了老年,舒张压反而会下降,甚至恢复正常,而收缩压反而越来越高,渐渐成为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也有的患者在这中老年交替过程中,还会出现一段时间血压全部恢复正常的时候,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都未超过正常值。但过了不久,多数人血压又会升高起来,这次却是以收缩压高为主了。

总结起来,上述中年到老年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压变化是:单纯性舒张压高-->双压高-->单纯性收缩压高。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随着年龄而变化的不同形式的高血压波动呢?这与不同时期血压异常升高的原因不同有关。通常在中年人,因其大动脉的弹性仍然保持着较好的状态,交感神经活性高,只是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周围小血管痉挛收缩,或血液黏稠度增加,致使血液流动时的阻力加大,结果舒张压升高。

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动脉弹性和顺应性的下降,收缩压渐渐升高。到了老年,大动脉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硬化,血管弹性明显下降,由此而引起心脏收缩力的增加,发生单纯收缩压升高。随着年龄的增加,这时的舒张压由于交感神经活性的进一步减低,反而出现由异常升高恢复到正常。

因此,老年人高血压常以单纯性收缩压升高为特点。至于那种在中老年交替时,原有的高血压不药而愈的暂时现象,则是因为舒张压因交感神经活性减低,此时大动脉弹性减退还没有发展到引起心脏收缩力增加的地步的结果。

当然,尽管这种情况可能是暂时,但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个时机,及时地适当地控制大动脉的进一步硬化,维持大动脉应有的弹性,那么从此血压恢复正常也是可能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