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空竹教学的基本原则

 张玉辉100 2016-06-20

空竹,是我国民族文化苑中一株灿烂的花朵。空竹以竹木为材料制成而得名。空竹俗称风葫芦,作为一种民俗体育器械和玩具,同风筝、毽子一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抖空竹集娱乐性、健身性、技巧性、表演性、竞技性于一身,不仅四季皆宜,而且其运动强度可随意调节,对场地的要求也不高。近几年来,抖空竹项目走进了校园,成为部分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一,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和好评。在空竹教学中本人认为应该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健康第一”的原则,就是要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准则。小学体育课程引进民间休闲项目抖空竹,主要是考虑到抖空竹运动是一项全身运动,非常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全身协调能力和身体的各个部分。抖空竹时,上肢要提、拉、抖、盘、抛、接,下肢则走、跳、绕、落、蹬,眼睛还要瞄、追,腰配以扭、随,头适时俯、仰、转,各种动作的顺利完成,需要反应快、把握准。抖空竹的时候,需要集中精力,克服困难,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大脑的反应能力和心理的受挫能力。 

另外,在基本动作的基础上,抖空竹还可以自由发挥,创新方式,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学生在空竹的反复练习和与同伴的交流中,大大促进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效提高了社会适应性。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新课标要求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空竹构造简单,入门快,时而转得快,时而转得慢,甚至还在空中划弧线,而且会发出“呜呜”的响声,能够极大地激发小学生玩空竹,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只要他们能掌握一些基本的玩法就够了,不必勉强他们学多么复杂的技巧,以免伤害他们学习空竹的兴趣。

三、解决师资问题 

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师资的问题。由于抖空竹这项运动目前还没有完全社会化,因此目前小学专业教师几乎为零。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师资问题,一是聘请高水平的社会人员来校任教,二是聘请高手对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短期培训,三是鼓励专业的体育教师利用互联网视频进行自学。通过这些学习途径让教师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满足学生学习抖空竹的需求。 

四、编排空竹操,不断满足学习需求

可以编一套校园空竹操。这套操融入民族传统空竹运动元素,配以现代音乐,形成一套传统与现代结合、体育与艺术融合、锻炼与欣赏相结合的运动。在每天的课间操时间,当别的学校都在做全国统一的校园广播体操时,全校师生共同做一套欢乐而有趣的空竹操,这是一件多么令人享受的事! 

五、通过多种模式实施空竹教学 

空竹教学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开展,而且可以在阳光体育活动课上开展。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形成学校一大特色。抖空竹还可以在社团活动甚至社区活动中开展,班级可以组建空竹社团,进行学校层面的空竹表演;学校可以组建空竹表演队,在假期进行一些高难度的动作表演,从而满足学生不断学习空竹的需求,使空竹走进千家万户,让终身体育的思想辐射到每个公民的心中。

六、安全性原则 

抖空竹虽然没有身体的接触,但是在一些花样组合上有高空抛接和多人抛接的技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学校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1)学生课间抖空竹一律到操场进行活动,不许在教室内、走廊里抖空竹。 

2)抖空竹时人与人之间保持4以上的距离,空竹在高速转动时不要用手去碰,在没有掌握基本动作的情况下不要做有难度的动作。

3)自己的空竹要保护好,勤检查竿和绳,确保安全使用。 

4)在上下学的路上不要抖空竹,在家练习时要选择开阔的场地,注意安全。 

新课程倡导对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当大力开发和利用宝贵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如蒙古族的摔跤……”抖空竹项目走进小学校园,符合新课程理念。将抖空竹这项运动引入小学体育课程,既可以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锻炼身体,又可以很好地传播空竹文化,让抖空竹成为全民族健身运动的一束色彩绚丽的民族之花,开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