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级别、无经费、无编制的“三无”单位,却让企业对它们趋之若鹜、地方政府将它们视同珍宝。 外界眼中“不完全像大学、不完全像科研院所、不完全像企业,还不完全像事业单位”的“四不像”单位,却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新三板的常客、跨国科研交流的生力军。 新型研发机构是它们的正式称号。它们的井喷式发展,不仅为破解我国科研与市场对接“两张皮”痼疾提供了宝贵路径,也为我国实现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孕育培养“科研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型研发机构成为各地“新宠” 摊开面前的研究生论文答辩题目,“化工园区安全管理”“重大化工事故处理流程”等跃然纸上。中山大学大亚湾研究院院长纪红兵说,去年天津事故发生后,国内对化工园区安全管理、典型危化品事故处置等领域技术需求非常迫切,可这两个项目都难出论文,没有高校愿意做相关研究。“我们作为新型研发机构,就没有这个顾虑,能认真做点企业欢迎的实际成果出来。”他说。 在广东惠州,中山大学大亚湾研究院拥有绿色化学工艺、化工园区管理等八个方向100多人的成熟团队,很多专业由于打破了传统科研专业界限,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成为企业追逐的产业新热点。 惠州市科技局局长邹平生说,目前当地已经建成和正在筹备建设的近十个新型科研机构平台,覆盖绿色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等多个尖端领域。 作为珠三角最知名的新型研发机构之一,去年广东华中科技大学技术研究院组建的机器人应用中心在短短六个月里就接到各类订单累计超过5000万元,一度出现“企业排着队等签单”的场面。 东莞市科技局副局长沈海邑表示,目前东莞像华中科技这样的新型研发机构已经达到27家之多,累计投入资金超过40亿元,而服务企业超过2万家,成为东莞全市创新转型的核心支柱。 在江苏,由省政府牵头成立的江苏产业技术研究院只用了短短不到三年时间,就成为一家拥有23间专业研究院所的产业技术攻关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