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结合考生的兴趣和潜能优势选专业。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每个人的兴趣点不一样,直接影响了他们将来上大学对所学的专业的兴趣。一般来说,外向的人更适合选择能够充分发挥自己行动能力和积极性的专业,例如,管理、法律、经济、市场营销等,内向的人更适合选择能够发挥自己的计划性、敏感性、逻辑性的职业,例如,研发人员、会计、技术人员等。这些潜在的能力和优势如果能够在专业上得到发挥,那会事半功倍,轻松完成学业,轻松取得成功。 第二,了解专业特点指导考生选专业。 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最好对所有填报的学校和专业有一个完整清楚的了解,不能盲目去报,不能“听名字不错”就胡乱填报了。这方面的信息包括很多方面,例如学校的地理位置、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力量、重点实验室、所在省的招生分数、招生指标等。 此外,考生和家长可以参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是高等教育工作的一项基本的指导性文件,规定了专业划分、名称及所属门类、培养人才的业务规格和工作方向等,来了解专业。 第三,自制专业坡度表巧选专业。 在以往录取中,有的考生成绩高于他所填写的学校志愿的最低录取分数,但结果未被录取。未被录取的原因是所填的几个专业录取分数线都比较接近。其成绩并没有达到所填专业的要求,又不愿接受专业调剂。因此,填报院校专业,首先要注意学校政策,是否有级差分等,其次在专业志愿间要排列坡度。考生选择院校内的第一专业应当是考生最理想同时录取分数线与自己学业水平相当的专业,其他专业的录取分应由高到低,降序排列。 一般而言,各高校招生网站上都会有往届各专业录取分,有的还会写出各专业录取平均分。考生利用这样的一张自制表格,可以很方便地了解到各专业录取分的高低次序,比较合理地排列出专业录取分的坡度。 第四,关注专业录取原则。 在每年各高校公布的招生章程里,都会预先告知专业录取原则。如有的院校专业间设有级差分,有的院校是按专业大类招生等,考生和家长要注意这方面的信息。 部分院校招生录取时采用“专业级差分”的办法。若考生的成绩未达到其所填报的第一志愿专业的录取分数,其总分减去一定分值与填一志愿的考生排队录取;若第二志愿仍不能录取,则再减去一定分值参与第三志愿的排序,如此类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