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晏子居丧逊畣家老仲尼善之第三十

 解决人生问题 2016-06-21

晏子居丧逊畣家老仲尼善之第三十

逊辞以避咎的问题

晏子居晏桓子1之丧,粗衰2,斩3,苴45带,杖6,菅78,食粥,居倚庐9,寝苫10,枕草。其家老曰:“非大夫丧父之礼也。”

晏子曰:“唯卿为大夫。”曾子以闻孔子,孔子曰:“晏子可谓能远害矣。不以己之是驳人之非,逊辞以避咎11,义也夫!”

【译文】晏子守父亲晏桓子的葬礼,穿着粗麻丧服,还剪裁了边,腰间系着草绳腰带,手执丧杖,脚穿茅草单底鞋,吃粥,住在靠墙搭建的一个小木屋里,盖的是草被,枕的是草枕。他的老管家说:“这不是大夫丧父的礼仪。”

晏子说:“只有卿才是大夫。”曾子将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说:“晏子可以说是远离祸害了。不以自己的正确去驳斥别人的过错,谦逊言辞以避开责怪,这就是最佳行为方式。”

【说明】编者之所以记载晏子的这则故事,想要说明的是逊辞以避咎的问题。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流行的所谓“大夫丧父之礼”,实际上是不守丧三年,理由是为了国家必须治理,穿着丧服上朝不合适,不穿丧服似乎又不敬,因此一般大夫就守丧几天,然后恢复正常生活。晏子认为这是一种非礼的丧礼,所以不随同大流,但又不好直言得罪众多大夫官员,因此,就说自己是卿,不是大夫。从而避开了与众大夫之间的矛盾,所以孔子赞他“逊辞以避咎”,是一种最佳行为方式。

前四篇大都是晏子在劝谏、教育、指导别人,那么晏子自己做得怎么样呢,本篇《内篇杂上》收集了晏子的三十个故事,借以说明晏子自己也是选择了最佳行为方式的。只有第二十七节,晏子没有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北郭骚自杀身亡,而北郭骚则选择了最佳行为方式,使晏子能够回来执政。孔子在这个问题上则很明白,《论语·为政》: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意思是说,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去为政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继承先辈之志是什么?继承先辈之志就是与兄弟好友互助合作,把有关的思想推广到政治上,也就等于参与了政治’。为什么非要去为了为政呢?”孔子认为,我讲了很久的“为政”,如果我的亲朋好友能够如我所说,做好一个人,也就等于是我“为政”了。何必一定要去为了当官而当官呢?如果是为了当官而当官,肯定不对。也就是说,帮助人民,不一定非要直接帮助,我教育了许多能为政的人,也就等于是帮助人民了。后来的佛教说得更清楚一些,布施有许多种,有财施、法施、无畏施,对佛、僧、贫穷人布施衣、食等物资,必能招感幸福之果报,称为财布施。又向人宣说正法,令得功德利益,称为法布施。使人离开种种恐怖,称为无畏施。以上三施系菩萨所必行者。其中法施之功德较财施为大。布施若以远离贪心与期开悟为目的,则称为清净施;反之则称不清净施。至于法施,劝人生于人天之说教,称为世间法施;而劝人成佛之教法,称为出世法施。也就是说,孔子推行的是法布施,晏子也应为北郭骚法布施。

——————————————————

【注释】1.晏桓子:人名。名弱。晏子的父亲。

2.衰:(cui)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毛边丧服。《周礼·天官·内司服》:“共丧衰亦如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子墨衰緻,梁弘御戎,莱驹为右。”《荀子·礼论》:“无衰麻之服。”

3.斩:(zhǎn)《左传·襄公十七年》:“齐晏桓子卒,晏婴粗缳斩。”《荀子·荣辱》:“斩而齐,枉而顺,不同而一。”《荀子·哀公》:“斩衰、菅屦、杖而啜粥者。”《仪礼·丧服》:“斩者何?不缉也。”《广雅·释诂二》:“斩,裁也。”特指为丧服不缉下边之意。这里用为剪裁之意。

4.苴:(ju)《诗·大雅·召旻》:“如彼栖苴,我相此邦。”《管子·地图》:“苴草、林木、蒲苇之所茂。”《楚辞·九章·悲回风》:“鸟兽鸣以号群兮,草苴比而不芳。”王逸注:“生曰草,枯曰苴。”《庄子·让王》:“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这里用为枯草之意。

5.绖:(dié谍)旧时用麻做的丧带,系在腰或头上。古代用麻做的丧带,在头上为首绖,在腰为腰绖。也专指腰带。《周礼·司服》:“弁绖服。”《管子·小问》:“夫渊然清静者,缞絰之色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子墨衰绖。”《仪礼·丧服》:“苴绖。”《说文》:“绖,丧乎带也。”

6.杖:(zhàng)《论语·微子》:“植其杖而芸。”《礼记·王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礼记·曲礼上》:“必操几杖以从之。”《仪礼·丧服》:“杖名齐其心。”这里用为拄着之意。

7.菅:(jian)菅茅,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细长而尖,花绿色,结颖果,褐色。《诗·陈风·东门之池》:“东门之池,可以沤菅。”《诗·小雅·白华》:“白华菅兮,白茅束兮。”《左传·成公九年》:“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荀子·礼论》:“卑絻、黼黻、文织,资粗、衰绖、菲繐、菅屦,是吉凶忧愉之情发于衣服者也。”这里统称为茅草之意。

8.屦:(ju)《诗·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周礼·屦人》:“掌王及后之服屦。”《管子·轻重甲》:“北郭者,尽屦缕之甿也。”《左传·僖公四年》:“共其资粮屝屦。”《孟子·滕文公上》:“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荀子·正论》:“墨黥,慅婴;共,艾毕;菲,对屦;杀,赭衣而不纯。”《韩非子·说林上》:“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说文》:“屦,履也。”段玉裁注:“今时所谓履者,自汉以前皆名屦。”这里用指为用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之意。

9.倚:(yǐ椅)《管子·枢言》:“名正则治,名倚则乱。”《易·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韩非子·解老》:“故曰:‘祸兮福之所倚。’”《史记·刺客列传》:“倚柱而笑。”《说文》:“倚,依也。”这里用为斜靠着之意。倚庐:用木板斜靠着墙支撑起一个小房子。

10.苫:(shān)《尔雅》:“白盖谓之苫。”《左传·襄公十四年》:“乃祖吾离被苫盖。”《仪礼·既夕礼》:“寝苫。”《说文》:“苫,盖也。”这里用为用茅草编成的覆盖物之意。

11.咎:(jiù旧)《书·康诰》:“若有疾,惟民其毕弃咎。”《书·康王之诰》:“富不务咎,厎至齐信。”《管子·版法解》:“凡祸乱之所生,生于怨咎。”《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楚人既咎。”这里用为责怪、责备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