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0日,贵州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82岁高龄的黄大发老伯,带领着村民历时4年,在悬崖绝壁上开凿一条“生命”渠,既解决人畜饮水,又解决农田灌溉。潘凌峰 6月,黄大发的事迹入围第五届贵州省“明礼知耻-崇德向善”道德模范后选人。引水入村成村民祖辈梦想团结村距平正仡佬族乡政府约30公里,属高山峡谷地貌,海拔落差较大,许多居住在半山腰或山顶,缺水成了常事。草王坝就是缺水寨子之一,人畜饮水全靠一口枯井,每天24个小时都有人排队挑水,等水一点点从枯井渗出,接一挑水往往需要等一个小时。 开山炸石悬崖上凿出水渠现已80岁高龄的黄大发,出生在草王坝,23岁时,他就被群众推举为草王坝村大队长,深知村民饮水的艰辛。上世纪60年代初,黄大发组织群众开始兴修水渠,欲把距离草王坝7公里外马家河沟的水引过来。这条堪称“红旗渠”的水渠终因技术原因,未能建成。随后,黄大发花4年自学习水利技术,决心再次修建引水渠,面对曾失败信心不足的村民,他多次召开村民会,耐心说服。同时,凭着自己所学的水利技术知识,他带着最简单的测绘工具,独自翻山越岭开展勘察、测绘、定桩定点,规划水渠线路等前期工作。 1995年初,一条宽40厘米、高50厘米、地跨3个村10余个村民组的水渠建成,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清泉流到了村头,不仅解决了草王坝上百户群众人畜饮水难题,还满足1200亩稻田灌溉用水,团结村从此旱涝保收。 最近,一场暴雨后,山体滑坡阻塞了水渠,年过8旬的黄大发向村委和乡政府反映,政府给予一万元修缮费,近100名村民又在黄大发带领下,仅用三天完成了水渠疏通和修补。由于年岁过高,大伙劝他不必亲自上渠,他总唠叨渠的质量和大伙安全不放心。 2003年,担任了草王坝45年村支书的黄大发,从岗位上“退”了下来,过着靠种地为生,但每天寻渠保证畅通,成了他必做的一件事。最近,一场暴雨后,山体滑坡阻塞了水渠,年过8旬的黄大发向村委和乡政府反映,政府给予一万元修缮费,近100名村民又在黄大发带领下,仅用三天完成了水渠疏通和修补。由于年岁过高,大伙劝他不必亲自上渠,他总唠叨渠的质量和大伙安全不放心。 生命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