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是搏击之术。武术起源于搏击,在搏击中发展。然而,搏击的机会很少,能朝夕相处、切磋技艺的拳友难得,总不免单人独练,空自揣摸,于是出现了架子,把架子串联起来,成为套路。套路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技击是武术的内容,套路是武术的形式。
从哲学的观点说,形式一旦确定,就产生相对独立的发展趋势,甚至脱离开原有的内容,而演变成另外一种东西。诸如“敬礼”这个动作,本是将士掀起头盔露出面孔以示尊重的意思,这个动作传到现在,已看不出它原本的含义。武术也是这样,套路一旦出现,就可以脱离实战相对独立地代代相传,传之既久,必生变异。何况在冷兵器时代,武技是一种谋生手段,技击精粹总是秘不传人,所传者,花拳绣腿而已。于是架子越传越花,技击含量却越传越少。况且还有打把势卖艺走江湖的,耍的就是花哨,不然怎么挣钱?试看国术中那些大弓步、大仆步、大架子、大亮相,上蹿下跳360度的大旋子,真的能上阵吗?
自从有了枪炮,武术在军事上便没有了用武之地,如今又加上商品经济的诱惑,拍电影,做广告,办武校,开武馆,拳式越花哨,越能挣钱,恨不得用钢丝吊着飞起来才过瘾,难怪人们不认识武术了。
武术的实用性和观赏性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说:“实用必不良于观,美观必不实用”。架子越舒展越好看,但越紧凑越好用,动作越复杂越好看,但越简单越快捷。满足观赏性,就得牺牲实用性。
毋庸置疑,武术就是搏击之术,而搏击是两个人的事。不论是拳击、跆拳道、空手道,都没有脱离开搏击,从始至终都是在两人或多人对抗中练习的。只有武术发明了数不清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可以一个人练并代代相传的套路。最要命的是,练武术的人可以根本不懂用法,也能打得虎虎生风。“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奈何外行者众。武术就在这热热闹闹中走向舞蹈。
离开搏击练武术,好比在旱地练游泳,痴人说梦而已。由于长期脱离搏击的实践,使得武术的练法和用法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实用技法被深深地包藏在套路架子里,好像美玉被包藏在石头里。只有剖开石头才能看到美玉,而许多人一辈子都没能剖开那块石头。这是武术的悲哀。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套路毁了武术。
话又说回来,社会发展到热兵器时代,武术的利用价值已经大打折扣,绝大多数练武术的人并不真想练搏击,有的只是想锻炼身体,有的只是为了好看,热衷于参加表演,有的练武就是想进演艺圈。正因为武术有好看的套路,老人小孩都能练,才有了这么广泛的群众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套路推广了武术。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不能否认,武术除了技击价值外,还有健身价值、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武术甚至具有哲学价值和它包含一整套世界观、道德观。黑格尔说过:“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社会需要一种似龙而非龙的东西。武术的技击性、观赏性、健身性、商品性,都有它存在和发展的理由。但是,技击应当是武术的价值核心,是武术之魂。武术应该向搏击回归,我们有责任把祖宗创造的武术流传给他的子孙,而不是让它蜕变为舞蹈。
各拳派有自己的特殊风格,但只要叫作“拳”,那就是搞搏击的,就得服从搏击的一般规律。诸如*式太极,就在保留太极风貌的基础上,向搏击方向作了一定程度的回归。有些拳本来就是实战性的,诸如**太极拳、岳氏八翻手,那就叫它彻底向搏击回归。还有一些拳本来就没有套路,诸如** 各拳派有自己的特殊风格,但只要叫作“拳”,那就是搞搏击的,就得服从搏击的一般规律。诸如*式太极,就在保留太极风貌的基础上,向搏击方向作了一定程度的回归。有些拳本来就是实战性的,诸如**太极拳、岳氏八翻手,那就叫它彻底向搏击回归。还有一些拳本来就没有套路,诸如**短打拳,它就是以散手的形式存在的,或者也串联了一些套路,但基本是怎么用就怎么练,这就很好了,千万别向舒展大方的方向发展。观赏性的武术够多了,保留点好东西吧。(来源:《武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