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充满爱的人,是令人尊敬和信赖的。 安徒生的《灰姑娘》童话中,人们特别讨厌灰姑娘的继母,因为她太刻薄太自私了。但是,当我们从她继母的两个女儿的角度,去看待这位继母的时候,是否我们能感受到一位母亲深深的【护犊子】之爱? 这个故事在更深处的地方,教育我们,对家人,亲人关爱的同时,也要学会对周围其他人的关爱和尊重,否则,那爱是自私的,是不被尊崇的。 正如《弟子规》的教导: 事诸父,如事父; 事诸兄,如事兄。 一个人要学会推己及人,从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中,学习到把关爱回馈给我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然后再以对亲人的关爱方式,去关爱更多的其他人。这中间非常关键的教育指引是——让孩子充分地感受到被父母关爱时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一个充满爱的人,总是会感受到自己被爱着的幸福,总是愿意把这份幸福的被爱的感受分享出去,让更多人也感受到爱护和温情。这里有一个关键词——分享! 是的!要培养我们的孩子拥有爱的能力,往往就是从鼓励和赞赏孩子将自己的快乐与他人分享开始的。分享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他人的分享回报,而是与他人一起创造、感受共同的快乐!一个没有分享经历的人,就是一个没有与他人共同快乐幸福的人。 很多父母都在关于要不要教会孩子分享,要不要鼓励孩子分享的问题上纠结,纠结的理由就是,如果我们的孩子学会了与他人分享,可是他人并不愿意将他们的快乐分享出来,那不是让我们的孩子受伤了吗? 这是一个对分享真相的误会。分享,不是交换,更不是交易。分享,是将快乐再次放大的行为,而不是将快乐从自己的身边折损的行为。比如,一个人把给自己带来快乐的财物、信息、知识等与他人分享,就是让更多的人与自己一起快乐和享受,这个分享的过程,使我们感受到了更多更强烈的满足和骄傲。 有人说,那分享出去的财物不还是减少了吗?!我对此也很想追问:“你是想累积更多的财富,还是想让财富给你带来更多的享受和快乐?如果你是希望积累,那就说明你还没有到要分享的时候,如果你是想从中享受更多的快乐,那分享就是最大价值化的选择,对吗?” 分享是一个行为,它需要与我们所期待的目的相关联,相吻合。学会分享,不是要学会随时随地都分享,而是要学会在什么时候分享?学会如何分享?学会感受分享的快乐和满足感。 当我们的孩子从感受被爱的幸福和满足中获得了力量,就一定能学习到分享的品行,感受到与亲人,与他人一起满足和幸福的共享之乐。我们被爱着的感受越多,我们与他人分享的意愿就越强烈,我们的爱的力量就越强大!这个过程,就是爱的光辉照耀之时,这样的人生,就是阳光灿烂的博爱之旅。 让我们与孩子们一起,从这里做起吧!—— 事诸父,如事父; 事诸兄,如事兄。 对待他人的父母,如同对待自己父母一样用心体贴;对待他人的兄弟姐妹,如同对待自己的亲人一般,做到温良恭俭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