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三线高中生到哥大博士生—快速构建知识体系之路

 圆角望 2016-06-24

文| 邝晓婷

哥伦比亚大学认知科学教育学博士在读

 

本文是坦诚的成长自述:从10年前三线城市普通高中生到今天哥伦比亚大学认知科学教育学攻读博士,没有学霸的奇迹,只有辛苦的努力;


本文也是极有价值的经验分享:从最早英文跟不上,如何分步进阶,到今天能自主地在学科前沿发现新知识的踪迹;


本文还是以自己为对象的元认知解剖:以今天之我的学识,来为昨日之我的学习作复盘;


最后,本文更是一束重礼,文中每一节提到的书,都已捐入BetterRead英文书漂流计划。请打开今天推送的另一篇文章,进入邝晓婷捐书专场,接受一位学习者的真诚馈赠。


——BetterRead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目标,而有效学习新领域的知识是接近目标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作为一个本科/硕士/博士/工作专业都不重复的人,我阐述一下我对构建知识系统的思考。

 

阶段一目标:知识基础构建

【要诀】理解碎片化知识,减轻阅读和解题认知负担

 

十年前刚来美国的时候,作为一个国内三线城市的一般高中毕业生,我的英语能力仅仅能应付高考。英语词汇量,听力反应速度,口语和写作水平都无法应付大学学习。


虽然当时我很幸运地进了纽约市的公立大学,但是在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尽管有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讲师们的讲课伴随着丰富的语调表情和肢体语言,然而我听不懂关键词汇也就无从理解他们在讲什么。课堂上偶有爆笑,我只好连蒙带猜随着大伙笑,也不知道笑点猜对了没。阅读教课书是最打击人的,满眼都是陌生单词,以致我无法集中精神阅读英文篇章段落。那种阅读几篇相关文章、然后写批判性阅读分析论文的作业就更让人抓狂了。


在本科阶段,为了保持良好成绩积分以便未来深造,我尽量选数理化生这些已经在国内打好基础的学科,所以本科的其中一个专业是生物化学。应付考试的策略是把教科书每个章节的总结回顾里提到的关键词,公式和解释,用中文翻译一遍,理解之后,就背诵其英语词汇和解释。在这个阶段,如滴水穿石、愚公移山般,一点一滴地累积基础的英语惯用词和学科专业词汇。


构建知识基础没有捷径,只能日日读写背诵、夜夜做题练习。在考试的时候能看懂题目要考察的知识点,解题也就只是条件反应罢了。

 

【操作总结】先把整块领域知识按照原来的学科结构碎片化(教科书的章节总结帮忙做了这一步),然后按顺序把一块一块知识碎片理解透,通过练习和考试检验自己对知识碎片的理解程度。

 

【认知科学原理】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只能在理解了阅读内容的基础上处理信息。我们对知识点的熟练程度决定我们的阅读流畅度和反应速度。

 

【BetterRead 漂流书籍】在这一批捐出的书目里,有部分来自于本科阶段的教材,可以采用以上操作手法学会教科书里要表达的信息:

1.(生物学)The life of primates

2.(生物学)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human body

3.(生物学)Ecology

 

阶段二目标:知识框架构建

【要诀】链接知识碎片,找出学科问题模式,理解学科逻辑

 

在大一大二专业入门课和通识课的时候,我尚且能靠死记硬背知识点和刷题拿下理想成绩。但从本科高年级开始,我们就要做专题演讲和写文献综述。大学教授的任务从“授鱼”过渡到“授渔”。课堂上不再是传统的学生听课被动输入信息模式,而是学生在教授的辅助下轮流进行课题演讲或者带领研讨会,回答其它学生提出的问题。


来美三年,我的口语还是讲得磕磕巴巴。准备演讲的技巧无他,重复练上10遍以上就差不多了。演讲的时候,有口音不算尴尬,全场气氛令人绝望地沉寂才是问题。所以在演讲里穿插一些黑幽默和流行元素(提示,本季流行关于Trump的段子)来活跃气氛也是很重要的。


演讲技巧只是套路,内容才是演讲的灵魂。在这个阶段的学习重点就是培养自己寻找、判断,管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比如,在一门发展心理学课里,我们抽中的演讲题目是元认知。假设我们和班上其他学生从来没接触过元认知这个概念,我们应该怎样准备这个演讲呢?我的做法是首先找一篇引用次数比较高的、关于元认知的综述文献读一遍,然后问自己以下问题:


  1. (what is it) 什么是元认知?

  2. (what is the relation) 元认知和其他心理学概念有什么关系?

  3. (why it is important) 为什么我们要研究元认知?

  4. (what is its function) 元认知有什么作用?

  5. (how to measure it) 怎样测量元认知能力?

  6. (how it develops) 元认知能力是怎样发展的?(按年龄分)

  7. (Are there differential
    levels) 元认知能力在不同人群有不同表现吗?(按人群分)

    ……


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里,我们把新学到的关于元认知的知识和先前学过的心理学知识链接起来,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建立新的知识间的联系。大部分学科都有其领域里特定的一套问题列表和逻辑。


比如,我们要学习神经干细胞的发展,可以从以下问题开始:

  1. (what is it)什么是神经干细胞?

  2. (what is the relation)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元的关系是?

  3. (why it is important)为啥我们要研究神经干细胞?

  4. (what is its function)神经干细胞可以应用到那些疾病的治疗?

  5. (how to measure it)怎样观察和测量神经干细胞的发展?

  6. (how it develops)神经干细胞是怎样增殖和分化的?

    至此为止,生物学的问题模式和心理学是相通的。这反映了在不同学科之间,他们的逻辑是有共性的。然后,关于生物学的特殊问题来了:

  7. (what factors regulate the development)有什么因子控制神经干细胞的发展?

  8. (what is the mechanism between factors)这些因子之间的分子调控机制(制约或者辅助)是怎样的?

  9. (when they regulates)从哪个阶段,哪个因子主导调控进程?

  10. (what else)除了调控因子,还有别的因素控制神经干细胞发育吗?比如微环境?

    ……

如何知道一个学科的问题模式?看研究文献综述是最快捷的方式,总结一下文献重点回答的问题,去除具体细节提炼模式。靠着问问题理清学科逻辑之后,再套用到学科内其他分领域寻找答案,再寻找多方证据确认答案的可靠性。这个时候,专题演讲的内容准备也就基本完成了。

 

【操作总结】要学会问对的问题这一步至关重要,是理清学科逻辑的重要步骤。顺着学科的构建逻辑,把一块块知识碎片链接起来。不断把新学到的知识和先前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基础和增加知识之间的联系。

 

【认知科学原理】在认知科学理论,知识以表征(representation)储存在大脑里,基模(schema)是知识的构架。我们通过学习基模把不同的知识细节归纳到一个架构之内,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共性。

 

【BetterRead 漂流书籍】在上次捐出的书籍里,很多读者反映说不知道怎样写读后感。请按照以上问题模式在书中寻找答案。也许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会发现更多的问题,一直深入调查下去。希望这次领书的读者可以先评估自己的能力,然后再申请书籍。期望大家提交高质量的读书报告。


适合以研讨会问题模式使用的书目:

1.(生物学)The biology of cancer

2.(心理学)Current directions in personality
psychology

3.(心理学)Marriage and families

4.(国际政治金融)The theoretical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5.(理财)the citi commonsense money
guide for real people


阶段三:发现新知识和知识的关系

【要诀】整合不同小领域的知识和问题模式,研究尚未解决的问题

 

掌握了学科问题模式之后,从大局来看细节,我们会发现有很多知识点之间关系的甚至知识点缺失。现在的科技发展非常有限,在很多学科领域连研究工具都没有开发出来,给研究和发现新知识带来很多阻碍。我从小的愿望是研究“人的自我意识是什么”,所以本科的其中一个专业是神经科学,硕士阶段研究神经干细胞的发育。在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切了两年小鼠脑片之后,我觉得如果一直用生物手段来研究人脑的工作机制,那可能在我的有生之年都找不到想要的答案了,所以我在博士换了专业读认知科学。我还在这个阶段修炼,并没有有说服力的成功经验可以分享,只能谈谈有过的挣扎和思考。


这世界上有待解决的问题太多,需要填补的知识空缺无穷无尽,所以找对方向回答重要的问题是开始研究的第一步。


要辨别重要的问题,就需要接触大量的文献资料,从前人的研究里找出这个领域里大家共同的障碍。提炼出主要问题后,再在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能回答问题的假设,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确认结果证据是否支持假设。


这个套路说起来简单,每一步都有可能遇上意想不到的障碍。这里有可能是研究方法上的障碍,也有可能是本来学科逻辑的缺失。在这个阶段,不会再有老师辅助我们学基础知识、研究方法和技术,只能靠自己找资料自学。


这里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完全跳出导师的知识界限,接触各个领域的信息,把适合的知识和研究模式融合到自己的研究里。纵观历史上的学术大师们,也是通过创造新的知识框架,从新的角度解释现象的规律和知识间的联系,从而开创了一个新学科派系。


找到足够证据支持每一个知识点的合理性都是不容易的。想到这,我会越发珍惜教材,因为教科书上面的每一句话背后都是研究者精心设计实验的成果。

 

【操作总结】阅读大量文献,找出重要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博闻强记,结合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解决研究障碍。

 

【认知科学原理】同一个知识点在不同的学科会有不同的联结方式(例如,水在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糅合不同学科框架来给知识点创建新的联结,有助于发现新知识。认知科学本身就是一门跨领域的学科,结合心理学、人工智能、神经科学、语言学、社会学和教育学来研究人类大脑是怎样处理信息。

 

【BetterRead 漂流书籍】在这批捐出的书籍里,除了Research methods in psychology是一本研究方法论的教科书,其他三本都是在新理论框架联结知识的书籍。

1.(宗教学)The case for Islamo-Christian civilization

2.(心理学)Research methods in psychology

3.(医学)Decision making in health and medicine
integrating evidence and value

4.(认知科学)The picoecononmics and
neuroeconomics of disordered gambling —— economic theory and cognitive science

 

小结


在微信平台的一篇推文里阐述清楚以上概念有点困难。这篇文章内容涉及的认知科学理论和应用足以拓展成一本叫《怎样学习和思考》的书。


我们学习知识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目的,可能是为了找一份工作,可能是为了投资一个新行业,也可能只是为了好奇。如果我们创造了炫酷新技术,发现了新知识,构建各种知识系统却不能提升人类的生存质量,那这些东西就没有意义了。我想,我们学习知识、开发科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更好地活着吧。


欢迎来信讨论认知科学学术相关问题,邮箱xk2120@columbia.edu

怎样演讲才能摄住全场?

作决定永远是一个人的事

一个算法解决填报志愿难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