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审题与立意
2016-06-24 | 阅:  转:  |  分享 
  
借我一双慧眼——高考命题作文如何审题与立意诊例一:一流表达、二流卷面、五类分数诊断:昆中三9班参加作文竞
赛的优秀生,表达能力一流,卷面质量二流,但所写故事情节明显“贴标签”,出现的几次“山寨”非常生硬,而引发的体验或感悟又与“山寨文化
”缺少关联,导致期中考场作文35分。(费莹莹25)诊方:一是提高审题立意能力,把握好题目的内涵与外延;二是写作过程中要做到自然而
然地“点、扣、应”。每周要完成两到三次审题训练,完成一次点扣应训练。审题写文章前仔细了解题目的要求,分析研究命题的意义。
立意确立文章的主题思想期中试题“山寨”原指在山寨中,逃避政府管理。现在指的是盗版、克隆、仿制等,表现为
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山寨成为当今的一种文化现象,对于促进社会发展有利有弊,人们应该理性看待。请以“山
寨文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不得抄袭。审题关于“山寨”“
山寨”一词,本代表那些占山为王的地盘,有着不被官方管辖的意味。本题中的“山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从手段上:是指现代社会中
依靠抄袭、模仿、恶搞等手段发展壮大起来。从特征上: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从属性上:亚文化的大众文化现象。“山寨”最早出现在
IT行业,是民间势力对某些知名品牌的低成本仿制。但它很快向其他领域蔓延,迅速成燎原之势,从物质到精神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蔓延
成“山寨文化”。2、关于“文化”宜取其广义上的含义,既是一种物质形态,如手机、MP3、电脑、笔记本、鞋、裤、车、春晚等;也可
以指一种精神形态,包括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3、关于“山寨文化”(1)文化发展
上:积极性:可以繁荣文化,文化领域应该是百花齐放的格局。雅文化﹑宫廷文化﹑士大夫文化与民间文化、市井文
化、草根文化﹑可以共同繁荣;边缘文化可以与主流文化相互补充。消极性:“山寨文化”本身的颠覆性,反权威性
等后现代特征也可能带来对主流文化的全盘否定。特别是优秀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将出现“恶搞”的现象,如“新版”,“新编”,“戏说”名著或
历史人物。(2)经济发展上:(3)社会发展上:(4)教育发展上:立意所以,完全赞美一种文化,不是对待文化的科学态度和思
维,而是固步自封和愚昧的表现;完全取缔和否定一种文化,也不是对文化的辩证理解和分析,而是机械主义的主观意识在作怪。对待“山寨文化
”,一定要用辩证地分析看待“山寨现象”,去深层解剖“山寨现象”的社会意义,则会发现它的存在对社会进步和发展也有着许多的积极因素。
提示语限制了写作的方向,即“有利有弊,应该理性看待。”所以要紧扣提示语中“山寨文化”的特性来谈作用和利弊。2010年高考【
作文题目】: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1.对“生活”的理
解因“生活"的“面孔"之熟、含义之丰、范畴之广,故命题并未做任何提示和界定。但就具体写作活动而言,必须明确:①“生活”是
这道命题的中心词,是写作的基本指向。②“生活”的基本义是人的活动,与动物的“生命”活动相区别;“为了生存、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含
经验)”和“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境况”等。引申义虽然比较多,但必须由“生活"的基本义派生而来,如果是象征或比喻义也必须有相似处和关联点
。③“生活"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生活”可以是物质层面的,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2.对“绿色”的理解这个题目中的‘
绿色”是一种隐喻。“绿色"和“生活”结合在一起,才具有特定的比喻义,即“提示语”中的“生机勃勃,赏心悦目”。命题中对“绿色”作了三
个方面的提示,特别强调了“绿色”的理念涵义。在今天这个时代,“绿色”早成了一个高频词,其核心喻义是生命、生态,最终指向是“自然”。
由此推及,“绿色"还可表达人们希望的、美好的、健康的、低碳的、积极的、和谐的、诗意的等含意。3.对“绿色生活”的理解
“绿色生活",主要是指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凡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多次使用、救助物种、保护自然之类的环保生活行为均
属此列;大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不追求过度的时尚、拒绝过分包装、支持可循环使用的产品、随手关闭水龙头、尽量乘坐公共汽车之类的低碳生
活方式均属此列。而精神层面的生活,则要扣住“道法自然”(道家)或“天人合一”(儒家)的核心意蕴去找准契合点;人们的情智、态度、灵魂
、禀赋诸方面都要紧扣“顺乎自然”这一核心意蕴去选择。例如重在享受过程的积极主动的快乐学习生活,又如既敬业乐业又能寄情山水、休闲身心
的工作状态等。立意“绿色生活”是已被公众约定的专用词汇。在解读时,必须把“绿色”和“生活”融合在一起才是题中之意:①热爱自然
(情感);②护卫自然(实践);③顺乎自然(思想)。请注意:这里“自然”是关键词。在涉及“精神层面”时,要特别注意“顺乎自然”这四个
字。◆怎么审:1、先拆后合,合是关键2、添换比较,拓展思路3、虚实转化,把握关键词4、重视引语,完整解读
既要像直接命题作文一样分析题目的含义,又要关注引语中的信息。最佳立意应该是二者的交集部分。提示语?标题→立意行走
在消逝中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
步离我们远去。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行走在消逝中,既
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题写
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审题:行走在消逝中立意:1、什么
在“消逝”?(添)2、“行走”是什么意思?(化)3、材料体现的情感态度。(提)角度一:蓝天、梦想、快乐在远去,但我们也在长大
。角度二:反思人类在科技进程中不该流失的文明。角度三:肯定人类在消失中进步。(旧的不去,新的不来)1、“美好的童年、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玛雅文化、高昌古国……”曾经美好的事物在消逝。2、“行走”就是当下的生活状态,即生活、生存。3、“美丽的…似乎…远去”“人类在消逝中进步”是一种肯定;“既有…怅惘,也有…旷达”则是一种否定。
献花(0)
+1
(本文系君子去甚奢...首藏)